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建立鸡PD-1及配体PD-L1/PD-L2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用所建立的方法研究和分析雏鸡感染IBDV的不同阶段体内PD-1及配体PD-L1/PD-L2的转录变化。根据GenBank中PD-1、PD-L1和PD-L2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引物扩增目的基因,得到各自阳性克隆质粒,以阳性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应用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4周龄健康雏鸡人工感染IBDV后第3、5、7、10天PBMC中PD-1及配体PD-L1/PD-L2的转录变化进行检测,同时用半定量RT-PCR方法以及IBDV快速检测试纸条对病毒感染后各时间点法氏囊组织中IBDV的载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在1×101~1×109 copies·μL-1模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可检测至少101copies·μL-1的阳性标准样品,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IBDV感染后,病毒在雏鸡体内复制逐渐增加,至第5天病毒载量达到最高。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PD-1及配体PD-L1/PD-L2在病毒感染后不同阶段转录量均有所升高,其中PD-1在病毒感染后第7天显著(P<0.05)升高,在病毒感染后第3天PD-L1极显著(P<0.01)升高,PD-L2显著(P<0.05)升高。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D-1及配体PD-L1/PD-L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初步分析了PD-1及配体PD-L1/PD-L2在IBDV感染不同阶段的转录变化,发现IBDV感染后不同阶段PD-1及配体PD-L1/PD-L2的转录均升高,且PD-L1、PD-L2的转录先于PD-1升高,并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对于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该治疗对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初步探索rTMS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名,按照病情、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配对,随机分配每对病人接受rTMS真刺激治疗和伪刺激治疗4周,应用应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 PANSS)和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 RBANS)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集其血清CRP水平。 结果: (1) 治疗后,真刺激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假刺激组则无变化;(2)与治疗前比较,真刺激组4周治疗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差异;(3) RBANS总分、视觉广度分、注意分、延时记忆分较前均有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B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统计学差异;(4) 真刺激组内患者的“PANSS总分差值”与“即刻记忆分差值”、“阴性量表分差值”与“RBANS总分差值”以及“ 阴性量表分差值”与“延时记忆分差值”之间均有负相关关系(P<0.05);(5) 真刺激组内患者的RBANS总分变化值(ΔRBANS)、Δ即刻记忆、Δ注意和Δ延时记忆与ΔCRP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rTMS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rTMS治疗缓解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集优质树种,应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树,并掌握适时的采种时期。果实采摘过早,胚及胚乳未完全形成,种子未成熟,来年播种不发芽或出芽率低;采摘过晚,果实脱落,不宜收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晋北荞麦田杂草进行调查,以明确其杂草发生情况,为荞麦田杂草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晋北荞麦田杂草有17种,隶属于10科17属,其中,禾本科杂草占23.53%,藜科占17.65%,菊科占17.65%,苋科、蒺藜科、茄科、牻牛儿苗科、旋花科、车前科和木贼科均占5.88%;野稷、藜、反枝苋等是晋北荞麦田杂草群落的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达到15.06%、13.37%、13.23%。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发掘小麦KUP/HAK/KT基因的功能,利用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小麦KUP/HAK/KT基因家族进行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并对其系统进化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在小麦中鉴定到98个KUP/HAK/KT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可将其分为ClusterⅠ、ClusterⅡ、ClusterⅢ和ClusterⅣ4个进化簇,不同进化簇具有特异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小麦21条染色体上均含有KUP/HAK/KT基因,每条染色体上有2~9个KUP/HAK/KT基因。通过对小麦KUP/HAK/KT基因复制事件的分析发现小麦KUP/HAK/KT基因共产生92个基因复制。此外,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小麦KUP/HAK/KT基因在逆境胁迫下存在差异表达,多个胁迫响应相关的KUP/HAK/KT基因被鉴定到,为小麦KUP/HAK/KT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WebGIS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上已逐渐被深入应用,运用WebGIS技术研发的农业资源信息查询系统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有着辅助作用.该系统采用的是B/S模式的三层体系架构,数据采用了栅格图与矢量图相叠加的方法并通过ARCGIS软件进行Kriging空间插值分析,通过推广应用证明了该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与图书馆多元化服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妍  杨媛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5):208-210
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社会责任和使命。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加强多元化服务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知识更新与管理创新,是实现图书馆服务功能创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吊杯式移栽机作业时所栽植土壤的地表不平度,采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对吊杯式移栽机作业时的土壤表面不平度进行了测量分析。将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垂直于地面安装到移栽机上,连续测量地表高低的变化,采用Lab VIEW编程控制超声波传感器的参数设定,由NI USB-6343 X系列数据采集卡采集数据,并可实时显示和存储在笔记本电脑上。计算分析所测数据,得出了试验田地土壤表面不平度的一些参数值,即地表不平度的RMS高度、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和分形维数,为研究土壤特性对吊杯式移栽机性能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赤霉病、条锈病、蚜虫、红蜘蛛等是我省小麦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及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做好这几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概述了几种主要病虫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湖羊GDF9基因多态性和产羔性能的关系。[方法]以湖羊为试验对象,对湖羊GDF9基因做PCR-SSCP多态性检测,分析多态性对湖羊产羔性能的影响。[结果]检测出3种基因型,定义为GG、AG、AA。基因型测序显示,在152 bp处发生了A被G碱基替换而发生突变。GG基因型频率、AG基因型频率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7、0.883和0.010。湖羊GG、AG和AA基因型的第1,2胎平均产羔数分别为2.068、2.025和1.500。3种基因型对第1胎产羔数没有影响;第2胎产羔数GG、AG与AA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表明GDF9基因对湖羊第2胎产羔数有影响。从第1、2胎的平均产羔数来看,差异不显著,但GG和AG基因型的产羔数相对AA基因型较高。[结论]GDF9基因对绵羊正常的繁殖是必需的,且该基因对湖羊产羔数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