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15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MCP处理和贮藏温度对黑宝石李果肉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探明李果实褐变机理并抑制褐变,研究了1-MCP处理和贮藏温度对黑宝石李果肉冷害褐变、机械伤褐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和乙烯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宝石李果实在(0±0.5)℃和(3±0.5)℃条件下分别贮藏75d和60d会发生果心的冷害褐变,在(7±0.5)℃下不会发生冷害褐变,但贮藏期短;机械伤诱导李果实在冷藏2d后发生近果皮处果肉的褐变症状.5μL/L 1-MCP处理李果实12h后,在(0±0.5)℃贮藏时可有效抑制冷害褐变和机械伤褐变,但在(3±0.5)℃和(7±0.5)℃时促进果肉褐变.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与李果实褐变相关,但不是褐变的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22.
EMSA全称为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是目前研究核转录因子体外结合特性最常用的方法,但同时同位素对人体会有潜在的放射性损伤,使实验操作变得复杂。为了提高EMSA实验的稳定性和成功率,以降低实验人员接触同位素的频率,本研究对放射性EMSA实验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探针的纯化有效地降低了自显影的背景;蛋白的离心有利于获得整齐清晰的条带;采用350V的电压并且在4°C进行电泳,保证了电泳过程中DNA-蛋白复合物的稳定结合;拭去凝胶表面带有放射性的液体,并将凝胶附着于有一定硬度的纸片有利于得到清晰的显影图片。试验表明优化后的体系有效地提高了EMSA实验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2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向日葵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携带gus和hpt基因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1301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EHA105对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品种新葵杂6号的茎尖分生组织进行遗传转化,以共培养后7 d外植体的gus基因纯合表达频率为指标测定转化率.结果表明,潮霉素适宜的筛选浓度为10mg/L,根癌农杆菌侵染浓度OD600=0.8,果胶酶(0.05%)与纤维素酶(0.1%)共同消化外植体30 min,共培养温度24℃,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ACS)100μmol/L,向日葵茎尖gus基因纯合表达率高达32.8%.对抗性苗进行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初步证明T-DNA上的hpt基因已整合向日葵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24.
检测由遗传修饰引起的非期望效应是进行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实质等同性”概念为基础的评价方法,重点对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亲本中的关键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比较难以充分考虑到一些不可预见因素的发生.“组学”技术通过对转基因作物的整个功能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进行分析,将结果与非转基因亲本进行比较,完善了目前所广泛采用的以“实质等同性”概念为基础的定向方法.“组学”技术是很有潜力的.综述介绍了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所用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重点讨论了这三大“组学”技术在评价转基因作物非期望效应中的应用和局限性,介绍了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评价中非期望效应检测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5.
普通番茄和转反义LeEIL2基因番茄不同成熟度果实研究结果表明,转反义LeEIL2基因番茄有效抑制了LeEIL2基因的表达,其果实和叶片表现出与普通番茄不同的生理特性:采后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受到抑制,离体叶片的伤乙烯释放量明显降低;果实中ACC合成酶与ACC氧化酶活性以及ACC含量明显下降,从而抑制了乙烯的生物合成途径,延缓了果实的成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26.
桃果实中ACC合酶基因克隆及基因沉默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植物中乙烯是一种具有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的内源激素。ACC合酶是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重要的限速酶,沉默ACC合酶基因的表达能减少植物性内源性乙烯的产生。本研究以中华寿桃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 技术,克隆获得ACC合酶基因。将该基因酶切回收后连接到pTRV-RNA2载体上,转化DH5α,筛选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后与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其同源性达到99.6%,表明将ACC合酶基因成功连接到pTRV-RNA2基因沉默载体上。  相似文献   
27.
在我省长江以南,土栖白蚊(卤土螱Odontotermes fontanellus 和黄翅大螱Maorotermes barneyi)危害杉木林,特别是对幼树的危害更大.轻则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形成“小老树”,重则致植株死亡.防治上,以往用人工挖掘林地白蚁巢穴,捕杀蚁王、蚁后,从而消灭土栖白蚁群体,或用鼓风压烟和自然压烟,用熏蒸剂磷化铝、硫酰氟等药剂熏蒸,以及喷撒灭蚊灵(Mirex)粉剂等方法.这些方法施用得当,可以取得满意效果.但挖掘法,要费大量劳动力,挖掘大量土方,同时,在挖掘过程中还会伤害一些植株根系,影响这些植株正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明李果实褐变机理并抑制褐变,研究了1MCP处理和贮藏温度对黑宝石李果肉 冷害褐变、机械伤褐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和乙烯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黑宝石李果实在(0±05)℃和(3±05)℃条件下分别贮藏75d和60d会发生 果心 的冷害褐变,在(7±05)℃下不会发生冷害褐变,但贮藏期短;机械伤诱导李果实在冷 藏2d后发生近果皮处果肉的褐变症状。5μL/L 1MCP处理李果实12h后,在( 0±05)℃贮藏时可有效抑制冷害褐变和机械伤褐变,但在(3±05)℃或(7±05) ℃ 时促进果肉褐变。PPO活性和总酚含量的变化与李果实褐变相关,但不是褐变的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29.
植物中乙烯是一种具有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的内源激素.ACC合酶是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一个重要的限速酶,沉默ACC合酶基因的表达能减少植物性内源性乙烯的产生.以中华寿桃为研究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ACC合酶基因.将该基因酶切回收后连接到pTRV-RNA2载体上,转化DH5a,筛选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测序后与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其同源性达到99%,表明将ACC合酶基因成功连接到pTRV-RNA2基因沉默载体上.  相似文献   
30.
以番茄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从番茄果实中克隆了其体内维生素E合成相关基因—生育酚环化酶(Tocopherol cyclase VTE1)的部分序列,片段长420 bp,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片段与番茄中生育酚环化酶cDNA序列同源性为95%,然后通过XhoⅠ、KpnⅠ 2个酶切位点连接VTE1片段和含PDS的pTRV2质粒,获得了重组载体pTRV2- PDS-VTE1,将该重组载体转化农杆菌GV3101,并侵染番茄.该研究为下一步分析基因沉默后的番茄中维生素E含量的变化提供试验材料;为今后通过转基因技术调节番茄果实的维生素E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