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2篇
  10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明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物酶活性,以期为黄精种子在食疗和康养等新兴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测定方法,对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种子的淀粉、粗脂肪、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植物甾醇和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淀粉、直链淀粉、支链...  相似文献   
132.
为了保护匍茎百合(Lilium lankongense)的野生种质资源并提供简单有效的快繁方法,以匍茎百合为植物材料,建立以鳞茎为外植体的高效再生体系,并利用秋水仙素处理种子,诱导出多倍体植株。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激素和蔗糖的质量浓度,确定了匍茎百合不定芽诱导、小鳞茎膨大和生根的最佳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培养基+6-苄氨基嘌呤(6-BA)1.0 mg·L-1+萘乙酸(NAA)0.7 mg·L-1+蔗糖30 g·L-1,不定芽诱导系数为2.3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合;最佳小鳞茎膨大培养基为MS培养基+蔗糖60 g·L-1,可显著提高小鳞茎的直径和鲜质量;最佳生根培养基为0.5倍浓度的MS培养基+萘乙酸(NAA)0.4 mg·L-1+吲哚丁酸(IBA)0.1 mg·L-1,可显著增加根长和根数。用质量分数为0.03%的秋水仙素浸泡18 h,种子的成活率最高,为93.15%,再通过形态学、生理学和流式细胞仪鉴定,最终鉴定出4个四倍体植...  相似文献   
133.
济南中山公园古树群受人群与环境变化等问题影响,病虫害的发生现象非常严重.为有效减少中山公园内古柏病虫害的发生,以济南中山公园53株古侧柏为研究对象,通过每木调查法、微生物实验法等,对古树的病虫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研究总结,探讨侧柏病虫害的综合治理策略.结果表明,济南中山公园内的古侧柏共有病害5种、虫害...  相似文献   
134.
为了比较鲟鱼(Acipenser sinensis)肉在4℃冷藏与?3℃微冻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一种提高鲟鱼新鲜品质的贮藏方式,通过感官评分、菌落总数(TVC)、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TVB-N)、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质构、挥发性风味物质、水分分布状态与肌纤维微观结构等指标的测定,评价了2种温度贮藏对鲟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种低温保鲜方式下鲟鱼肉的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TVB-N、TBA和菌落总数均呈现上升趋势;质构指标硬度和弹性及感官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肌纤维之间出现黏连,肌节逐渐由清晰变为模糊,?3℃贮藏后期表现尤为明显。综合各指标的变化规律,确定了4℃冷藏和?3℃微冻条件下,鲟鱼肉的货架期分别为6 d和18 d。与冷藏相比,微冻可较好地保持鲟鱼肉品质,微生物对鲟鱼肉的腐败进程影响较小,而质构指标则是影响贮藏末期感官评分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5.
1、适用的土壤 土壤是盆栽山茶花的生长基础,因为茶花根系依赖土壤生长、发育,茶花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主要从土壤中吸取。茶花喜欢偏酸性、含腐殖质较高、疏松通气的山地红(黄)壤土,pH值在5.0—6.5之间,不能采用碱性土或黏性重的土壤作盆栽茶花基质。土壤配制:山泥土(种作物的熟化红壤土)50%,木  相似文献   
136.
南方黏质红壤土壤机械阻力高,本文采用两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处理土壤,分析其对两种压实情况下的土壤机械阻力(SPR)影响。通过水培法提取须根系植物香根草和主根系紫花苜蓿根系分泌物,分析其组成特征、并冷冻干燥获取分泌物干物质。分泌物干物质按照4种施加水平处理土壤,之后对平衡后的重塑环刀土壤实施两种压实处理,并分析土壤SPR、含水量(SWC)、团聚体和容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系分泌物中芳香基碳类、烷氧基碳类和羰基碳类相对含量(3.23%、6.83%、55.09%)较香根草高(1.64%、4.12%、45.78%),而疏水物质/亲水物质则呈现相反趋势。SPR随分泌物施加水平升高而降低,但只有施加水平≥0.2 mg·g-1时引起土壤SPR显著降低,且紫花苜蓿降低SPR幅度较香根草明显。相关性和回归分析证明根系分泌物中较低的疏水性物质/亲水性物质比和较高的烷氧基碳类相对含量,通过增加SWC和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降低土壤SPR。综上所述,主根系植物根系分泌物对黏质红壤SPR的缓解效果优于须根系植物。  相似文献   
137.
化学氮肥添加硝化/脲酶抑制剂和生物质炭均可起到减少硝态氮淋溶损失或气态损失的作用。为研究以有机氮素和无机氮素复合系统的养殖肥液为主体的新型肥料对减少氮素损失的作用,在控制施氮量相同的前提下,通过设置不同种类的抑制剂和抑制剂组合方式:养殖肥液单施(CK)、尿素单施(U)、养殖肥液+双氰胺(DCD)、养殖肥液+氢醌(HQ)、养殖肥液+双氰胺+氢醌(DCD+HQ)、养殖肥液+生物质炭(B),探究硝化抑制剂、脲酶抑制剂单施或配施及生物质炭的添加对养殖肥液施用后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N2O-N累积排放量抑制率呈现DCD+HQ > HQ > DCD > B,抑制率依次为21.97%、19.39%、18.55%和10.71%;土壤氮素矿化速率依次为DCD+HQ > DCD > HQ > B > CK > U;土壤氮素硝化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CK > HQ > B > DCD+HQ > DCD > U。研究表明,DCD+HQ抑制剂组合模式更加有利于防控养殖肥液灌溉过程土壤氮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8.
以河北省徐水县长期定位试验田为试验对象,利用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与构建氨单加氧酶基因(amo A)克隆文库的方法,探究了不同灌溉制度(CK:清水灌溉;CF:无机肥灌溉;T1、T2、T3、T4、T5、T6:不同浓度的牛场肥水灌溉)下,0~20 cm与20~40 cm两个土层中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根据AOB的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结果显示,在两个不同的土层中,T1处理(N 105 kg/hm~2,P2O539 kg/hm~2,清水∶沼液=2∶1)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为最高,T4处理(N 420 kg/hm~2,P2O5156kg/hm~2,清水∶沼液=2∶1)的均为最低,且0~20 cm土层的多样性指数比20~40 cm土层的多样性指数高。表明牛场肥水的浓度同为2∶1时,多次灌溉会降低AOB的群落多样性,且表层土的AOB群落多样性要高于深层土的AOB群落多样性。基于amo A基因的系统发育树显示,0~20 cm土层中AOB主要属于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anas);20~40 cm土层中AOB则全部属于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说明不同土层之间的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9.
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中,嵌入式系统起着核心的基础设施作用。在分析物联网对嵌入式系统教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基础上,针对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对“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授课思路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从分布式控制、节能设计策略、软件工程思维等方面扩展与物联网应用密切的相关知识点,同时对授课方式进行了改革,以满足物联网领域对嵌入式系统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0.
<正> 淠史杭灌区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总面积为13130km~2,其中83.6%为丘陵区。为研究库塘水温变化规律桃李试验站自1977年起先后在梅山、山湾、东方红等水库及小店、养鱼等当家塘和红星、姚李等支渠按不同季节、不同水深施测水温,并以不同水温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