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57篇
  9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汕优63杂合性的RAPD和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7个RAPD引物和15个AFLP引物分析了明恢63与珍汕97A之间1209个位点的杂合性。结果表明,57个RAPD引物能扩增出394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6.9条,多态性带129条,汕优63的杂合性为32.74%;15个AFLP引物共扩增出815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扩增54.33条,多态性带289条,汕优63的杂合性为35.46%。1209个位点显示汕优63的杂合性为34.57%。  相似文献   
32.
利用极大似然法分析野败型杂交籼稻恢复基因的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极大似然法和EM算法以野败型杂交籼稻恢复性的主基因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恢复性由两对主基因控制,两对恢复基因间表现显性上位性互作,两对基因的作用存在强弱之分,强恢复基因的加性效应是弱基因的2倍。  相似文献   
33.
不同类型水稻产量组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典型籼,偏籼,中间,偏粳和粳型水稻产量构成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各类单株生物与经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类型的性状与经济产量的量和质存在差异,各性状对量的作用方式,大小,性质等也有所不同。作用于经济产量的途径,籼型以生物产量,千料重为主,偏籼型以每穗粒数和着粒密度为主,中间型以有效穗,千粒重,着粒度为主,偏粳型以收获指数,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为主,粳型则以收获指数为主。  相似文献   
34.
彝族走向成熟的成年礼文/何光华摄影/陈红成年礼,是四川凉山彝族女性走向成熟的标志。彝家少女进入成熟时期,就要举行一种既秘密、又热闹的“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童裙。凉山彝族妇女把换童裙和出嫁视作是女儿家非同小可的两件大事,从不等闲视之。换童裙的年龄,一...  相似文献   
35.
叶夹角的大小直接影响水稻叶面积指数,进而调控群体光合作用,是水稻株型育种中重要的指标,研究其发育机制对水稻株型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EMS诱变籼型水稻保持系西大1B,获得一个植株散生且叶夹角变大的突变体s524。田间种植条件下,苗期s524的叶夹角极显著大于野生型;分蘖期s524的分蘖角极显著增大,株型松散;成熟期s524整个植株呈匍匐状生长。而野生型株型在整个生育期均保持相对紧凑,叶夹角较小。石蜡切片分析显示,s524叶夹角增大是由叶枕近轴面细胞变大造成的。s524的主要农艺性状与野生型相比无明显变化。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进行基因定位,最终将S524定位在第11染色体标记RM4746和RM26742之间324 kb的物理范围内,包含散生基因LAZY1。测序结果显示s524突变体在LAZY1第3外显子上发生了一个T到C的碱基替换,导致第143位氨基酸由野生型的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表明s524是一个新的LAZY1等位突变体。s524对外源油菜素内酯(BR)的敏感性降低,BR信号传导途径关键基因BU1在s524中的表达上调了近10倍,早期研究表明BU1基因的过表达可导致叶夹角变大。推测LAZY1/S524可能通过BR信号传导途径调控水稻叶夹角的发育。  相似文献   
36.
一个水稻长穗颈突变体eui1(t)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优良恢复系缙恢10号种子,在其后代获得了一个长穗颈高秆突变体,暂命名为eui1(t)。与诱变亲本相比,倒一节间、倒二节间和穗颈显著伸长,其中,顶节间伸长最为明显。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西农1A/eui(t)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初步将eui1(t)基因定位在第5染色体长臂末端,位于SSR分子标记RM3321和RM26内侧,分别相距12.3cM和15.8cM。  相似文献   
37.
彝乡一面苦干致富的旗帜———记彝族退伍军人、十五大代表、一等功臣吉克木曲四川何光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凉山腹心彝族聚居的美姑县洛俄依甘乡依波沃村彝族退伍军人、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兵连政治指导员、党的十五大代表、一等功臣吉克木曲,退伍不褪色,继续保持和...  相似文献   
38.
水稻小穗簇生性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及其近等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育种中间材料Z1820突变产生的小穗簇生基因对农艺性状的影响和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克隆,我们用恢复系泸恢17(LH17)和N45作母本,Z1820作父本杂交,并用上述恢复系作轮回亲本,连续回交并自交,获得了簇生性近等基因系Cl-LH17和Cl-N45。用形态相似法和SSR标记对获得的两对近等基因系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LH17和Cl-LH17在株高、穗长上有显著差异,在所考查的其他性状上差异不显著;N45和Cl-N45仅在穗长上有显著差异。(2)在所选用的120对SSR引物中,对LH17和Cl-LH17,只有第6染色体的两个引物(RM7434、RM5957)揭示了多态性,而对N45和Cl-N45则有位于3条染色体上的4个引物能揭示多态性。综合形态和SSR标记分析说明,LH17和Cl-LH17是一对近等性理想的簇生性近等基因系,有利于该簇生基因的进一步研究;Z1820的簇生基因能使穗长、株高负增长,对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等重要性状无显著影响。(3)簇生性在N45的遗传背景中的表现强于在LH17的遗传背景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39.
叶片形态是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之一,叶片适度卷曲有利于理想株型的建成,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重要材料。在EMS诱变籼稻缙恢10号群体中发现一个卷叶突变体,表现叶片筒状卷曲,经过多代连续自交,性状稳定,命名为rl13 (rolled leaf 13)。rl13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缙恢10号,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苗期、孕穗期与野生型相比有显著提高,而抽穗期和成熟期则差异不显著。rl13的三片功能叶的卷曲度与野生型相比均达到极显著差异,但rl13的三片功能叶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石蜡切片分析,突变体叶肉细胞层数变薄,野生型含有的一个较大泡状细胞转变为卷叶突变体的两个大小相近的泡状细胞,导致了叶片弯曲。以该突变体为父本,西农1A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构建F2遗传群体,结果表明,该卷叶性状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选用F2代分离群体中的1 215个隐性单株作为定位群体,将RL13定位在第6染色体短臂上分子标记RM276和SWU6-1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1 cM和0.2 cM。  相似文献   
40.
用簇生性亲本Z1820与无簇生性的正常亲本缙香1A、缙2A和缙4A杂交得F1代,让F1自交得F2,同时以缙香1A、缙2A和缙4A为轮回母本亲本回交得BF1,调查各世代簇生情况。结果分析表明:F1的簇生性为中间类型,F2、BF1的簇生性在簇生程度上产生分离;Z1820与缙香1A、缙2A产生的后代的遗传行为符合单基因不完全显性遗传,而Z1820与缙4A的遗传表现则有所偏离,缙4A可能具有影响簇生性表现的遗传因子。首次使用簇生率描述水稻的簇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