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8篇
  7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前,我国在蔬菜机械化收获的领域几乎空白,特别是对大白菜机械化收获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我国主要依靠人工进行大白菜的生产和收获,尤其是大白菜的收获作业,种植者要用短刀等利器将大白菜根部切断,然后再人工拣拾、摆放、装车运输等,不仅劳动强度大,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工作效率十分低下,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需要。对我国大白菜的机械化收获技术进行现状分析,研究大白菜收获机,从而降低大白菜在收获时的劳动强度,弥补大白菜机械化生产技术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32.
[目的]难产是繁殖母牛的常见疾病,危害母牛和犊牛健康,进行难产牛原因分析有助于兽医或者牛场做好接产工作,提高生产力。 [方法]在万方数据服务平台、CNKI中国知网、Elsevier SD数据库和“SCI-科学引文索引”上,用关键词“难产”、“病例”、“牛”精确搜索我国相关的案例,统计筛除后的病例数,对牛难产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检索获得母牛难产的病例总数为753例,难产原因占比最大的是胎儿性难产有525例,占69.72%(95%CI 66.3-73.0);其次是产道异常(骨折造成骨盆畸形,子宫颈、阴道、阴门狭窄造成的产道异常)造成的难产89例,占11.82%(95%CI 9.6-14.3);阵缩及努责无力造成的难产41例,占5.44%(95%CI 3.9-7.3);子宫扭转造成的难产38例,占5.05%(95%CI 3.6-6.9);子宫颈开张不全造成的难产26例,占3.46%(95%CI 2.3-5.0);营养不良造成的难产18例,占2.39%(95%CI 1.4-3.8);双胎难产9例,占1.20%(95%CI 0.5-2.3);人为因素和其他因素造成的难产有7例,占0.93%(95%CI 0.4-1.9)。 [结论]引起母牛难产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胎儿性难产、产道异常。兽医在实际临床中,应快速、准确确定母牛难产的病因,采取对应接产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3.
饲喂羊肉和鸭肉日粮对大鼠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饲喂羊肉、鸭肉、豆粕(对照组)和普通日粮(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清四碘甲腺原氨酸(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和大鼠肝脏Ⅰ型甲状腺原氨酸脱碘酶(5′-脱碘酶)活性的变化,并测量大鼠直肠温度。结果显示:饲喂羊肉的大鼠体温升高,第29天达到(38.66±0.37)℃,显著高于饲喂鸭肉组大鼠体温(38.01±0.55)℃;饲喂羊肉组大鼠血清中T3、T4和FT3、FT4升高,分别达到(0.44±0.10)、(76.29±30.97)ng.mL-1和(7.74±1.75)、(4.37±1.88)pmol.mL-1);饲喂鸭肉组分别为(0.37±0.12)、(42.38±20.05)ng.mL-1和(5.50±1.98)、(3.76±1.63)pmol.mL-1,两组差异显著(P<0.05)。饲喂鸭肉组大鼠血清TSH水平((1.35±0.29)MIU.L-1)显著高于饲喂羊肉组大鼠血清TSH水平((1.01±0.22)MIU.L-1)(P<0.05)。结论:饲喂羊肉能明显促进大鼠...  相似文献   
34.
旨在研究春季对小尾寒羊、蒙古羊进行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处理时,不同外源激素使用对两品种羊繁殖指标和血液生殖激素浓度的影响。挑选春季小尾寒羊、蒙古羊母羊各120只,按不同外源激素处理方法随机均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处理方法为阴道氟孕酮海绵栓(FGA)+撤栓后即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试验Ⅰ组为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试验Ⅱ组为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注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LHRH-A3),试验Ⅲ组为FGA+撤栓前24 h注射PMSG+注射LHRH-A3+稀释精液中添加催产素(OXT)。结果:试验I组与对照组相比,蒙古羊放栓第14天孕激素(P4)浓度显著升高(P<0.05),卵泡刺激素(FSH)浓度和发情反应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相比,小尾寒羊产羔率极显著提高(P<0.01),蒙古羊放栓第14天FS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浓度和同期受胎率均极显著升高(P<0.01),同期妊娠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35.
以树中心湿木为样品,富集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较强纤维素分解能力的中温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CSZM-6.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或稍弯曲杆状,多数单生,少数成对或成串,部分菌体产芽孢.菌体大小为0.5μm×1.7~2.6μm,严格厌氧,最适生长温度40℃,最适pH6.5,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倍增时间8.0h.分离菌株在纤维素粉固体培养基中培养3周后,菌落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产黄色素,直径为0.5~4.0mm,水解圈直径为2.0~18.0mm.分离菌株不仅能利用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还能利用未经处理的报纸、水稻秸秆、麦秆.发酵纤维素产乙醇、乙酸、H2、CO2、甲酸、丙酸、乳酸.在菌株CSZM-6的纤维素酶系中,只存在外切-β-1,4-葡聚糖酶(C1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Cx酶)两种组分,最适温度分别为40℃和45℃.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CSZM-6为梭菌属Clostridium,与C. papyrosolvens具有99.6%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6.
37.
针对目前92YG-0.9型打捆机作业时出现的捡拾器堵草、漏草等问题,从捡拾器的结构参数及与前压缩室的配合关系入手,对打捆机作业时出现的堵草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增加捡拾器的弹齿数量,捡拾器的工作宽幅增至2 170mm,为保证两侧加长部分的作物秸秆能够及时进入压缩室,捡拾器两侧设计安装了搅龙,搅龙长度为600mm,并重新设计了捡拾器的传动方式,通过在捡拾器后侧增加挂接轴及更换链轮的方式,增加了喂入器的效率。田间试验表明:机器性能稳定,作业顺畅,没有出现捡拾器堵草问题,喂入量1.0~1.2kg/s,平均成捆时间为131s,成捆率为100%,秸秆总失率为1%~2.5%,捡拾损失率为0.5%~1%,成捆损失率为0.5%~1.5%,大幅度减少了秸秆的损失率,提高了捡拾效率,为进一步优化打捆机收获水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病毒(IBV)引起鸡的重要的传染病,可对养禽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了解攀西地区IB流行情况,采用鸡胚接种、RT-PCR以及测序法对该地区采集的病料样品831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013年-2015年四川攀西地区IBV总检出率为15.16%,其中每年检出率分别12.35%、13.23%和20.83%;4周龄~6周龄、17周龄~21周龄的蛋鸡与3周龄~5周龄肉鸡IBV感染率较高,该阶段为感染高峰期;IBV感染在本地区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每年11月份至次年4月份是感染高峰期.研究结果可为攀西地区科学防控鸡传染支气管炎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9.
甘露寡糖对肉仔鸡肠道微生物区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DGGE技术对肠道细菌16S rDNA的V6-V8可变区进行分析,研究肉仔鸡生长过程中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发育规律,并重点探讨日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肉仔鸡肠道茵群稳定性及多样性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AA肉仔鸡192羽,随机分为2组,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组为甘露寡糖(MOS)组(1~21 d:饲喂基础日粮+0.2%MOS;22~42 d:饲喂基础日粮+0.1%MOS),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4羽.结果表明:肉鸡肠道茵群以乳酸杆菌为主要优势茵群,并且随着日龄变化各消化道的优势菌群发生相应改变;盲肠内菌群的多样性在各日龄段的表现最为丰富,且越接近消化道远端,各日龄间菌群的相似性就越低;日粮中添加MOS增加了肠道中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并可抑制梭菌属等有害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健康;同时还发现空白组各日龄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菌群相似性最高分别可达77%、68%、72%、49%和63%,MOS组相应的分别为76%、84%、72%、49%和63%,这说明日粮中添加MOS会对肉鸡肠道茵群产生影响,但日龄的变化仍是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0.
秸秆还田推动了农业向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型方向发展,然而秸秆还田的利与弊存在许多纷争。秸秆还田过程中酚酸含量的大量积累,对于土壤和作物生长都存在很大的影响,高含量的酚酸严重影响秸秆还田的效益,降低秸秆还田后土壤的有效肥力,抑制作物生长,并且未能达到秸秆还田后减肥的效果。本文从秸秆还田过程中土壤酚酸含量控制与减肥的方向进行讨论,为秸秆还田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