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5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8篇
  33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3种生菜品种为试材,在福建省海峡现代农业示范园温室内开展了3次栽培试验,每隔1~3 d,采集生菜的生长指标.根据生菜对温度的响应,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方程构建生菜NFT栽培生长模型.建立了生菜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等模型,以期探明营养液膜栽培技术(NFT)栽培的生菜生长模型.结果 表明:模拟模型的曲线决定系数范围在0.869~0.984,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基于1∶1直线的决定系数范围在0.965~0.992,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的RMSE最大值分别为6.52 g、0.66 g、6.50g、0.16 g、2.13 cm、1.11叶、200.09 cm2,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最后,用最大叶叶长和叶宽的乘积为自变量,建立了最大叶叶面积及单株总叶面积非破坏性估测模型,模型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52.
随着人工劳力成本逐年上升,果蔬产品采摘后及时放置保鲜室存储成为现代化温室农场关注的重要环节之一。针对劳力成本与保鲜及时性问题,将自动导航小车(automatic guided vehicle,简称AGV)应用到农场果蔬搬运,以保证果蔬产品采摘后能尽快得到保鲜。以果蔬产品采摘后至冷库前的时间段长度平均值和完成搬运任务总时间最小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多载AGV调度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将基本杂草算法和改进算法应用到模型的求解。在仿真环境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为实现温室设施装备自动化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3.
正~~  相似文献   
54.
福建金线莲和台湾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建和台湾2种金线莲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以期建立完整、高效、廉价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培养基对金线莲的分化、生根有显著影响。福建金线莲最佳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配方分别为MS+6BA4.0mg/L+NAA0.1mg/L和MS+6BA2.0mg/L+NAA0.1mg/L;台湾金线莲的最佳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配方分别为MS+6BA5.0mg/L+NAA0.1mg/L和MS+6BA3.0mg/LNAA0.1mg/L。2种金线莲的最佳生根培养基均为1/2MS+IBA1.0mg/L或者1/2MS+NAA0.5mg/L。  相似文献   
55.
我国大扁杏丰产栽培技术和机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扁杏的研究多集中在丰产栽培技术方面,并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涉及苗木培育、建园、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保花保果等方面。但有关丰产栽培机理的研究内容较少,且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56.
高寒牧区栽培毛苕子多次刈割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忠  汤学峰 《草业科学》1999,16(5):27-29
对毛苕子不同刈割时间与次数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对对比,发现其生产能力有很大差别,试验证明,在高寒牧区栽培毛苕子,在整个生育期内刈割2次可获得最高产草量,一茬草与二葜最佳刈割期分别为初花期和结荚初期。  相似文献   
57.
探索南方温室大棚室内金线莲无土栽培最优基质配方,为福建设施金线莲规模化无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红霞"金线莲为供试材料,以常规栽培基质草炭、珍珠岩、蛭石作为材料,通过不同混配方式,研究金线莲栽培前后不同配方的理化性质、金线莲生长及养分的差异,明确不同配方对金线莲生长、生理及有效成分的影响.经过7个多月的栽培,基质的理化...  相似文献   
58.
为评价优良引进树种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的抗旱适应性,采用模拟长时间持续干旱的控水盆栽方法进行试验,生长季末测定处理幼苗的单株生物量及根系形态性状,通过分析干旱胁迫(中度和重度干旱)下较适宜水分条件(CK)的变化,重点探讨根系的生长反应及关联性。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幼苗根系生物量、主根长度和粗度、一级侧根数都减少,根生物量比例、根冠比、主根长度与粗度的比值均增大;二级侧根数在中度干旱下增加而在重度干旱下减少。所受影响,根系在植株整体及其组成中最低,且一级侧根低于二级侧根,主根长度低于其粗度。幼苗通过促进根系发育或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分散分布来应对旱情,同时也具有构成上的协同自适应性。对干旱胁迫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敏感性,可见四翅滨藜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59.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不同林龄(8、13、18 a)的沙棘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沙棘人工林在不同生长发育进程中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土壤养分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沙棘人工林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总量、真菌特征脂肪酸总量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总量在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真菌总量在中龄林时出现最大值,在进入成熟林后略有下降;2)不同林龄的沙棘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随着林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并于成熟林时达到最大值;3)土壤微生物总PLFA量、土壤细菌PLFA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碳氮比、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真菌PLFA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速效钾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林龄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养分特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0.
木材吸湿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材是一种多孔性、吸湿性和各向异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水分影响着木材多方面的性质。文中从木材组分的角度综述了木材对水分的吸湿机理,介绍了木材对水分吸附的基本理论,解释了木材吸湿滞后现象的基本原因;在上述基础上评述了降低木材吸湿性的基本方法及其实现原因,还分析了机理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测试方法的不统一,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