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5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8篇
  33篇
综合类   19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在黄土高原甘肃省泾川县,采用根钻法对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地的细根和土壤水分进行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刺槐林地0~150cm土层是树木细根的主要分布层,有87%以上的细根表面积分布。刺槐细根表面积垂直分布与剖面土壤水分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生长季内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为10月>4月>6月>8月,刺槐细根表面积的动态变化为4月>6月>8月>10月。刺槐细根表面积动态与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动态不完全一致。总体上刺槐细根表面积季节动态与林地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2.
渭北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长及分布与土壤密度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盆栽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土壤密度对渭北主要造林树种细根生长及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0~ 10 0cm的深度内 ,不论是阴坡还是阳坡 ,油松林地的土壤密度均表现出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增大的趋势 ;刺槐林地的土壤密度大于油松林地 ,且各土层间的差异不大。油松林地各土层土壤密度与不同径级根系长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盆栽基质密度对不同树种苗木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虽各异 ,但在基质密度和孔隙度适中的条件下均生长良好 ,生物量达到最大。盆栽基质的密度对刺槐和油松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最显著 ;侧柏和山杏的细根生长发育受土壤密度的影响较小 ,其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密度的基质中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3.
采用盆栽试验在正常水分、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75%、50%和35%)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1年生刺槐幼苗的光合日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叶片同一光合生理参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羧化效率CE、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动态趋势近似一致。Pn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的形式,在中午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在全天的七个测定时间点,刺槐叶片的Pn、Gs、Tr、Ls、CE均表现出:正常水分>中度干旱>重度干旱;Ci则表现为:重度干旱>中度干旱>正常水分;而WUE在全天不同时段表现不同,显示刺槐可通过生理调节机制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维持高效的水分利用效率。随土壤水分降低,刺槐叶片Pn的降低在8:00-10:00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而10:00-12:00则由气孔限制引起。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研究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对实验动物免疫球蛋白、B淋巴细胞和抗体形成细胞数量变化的影响,探讨受试药品对实验动物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进而评估其临床体液免疫调节的使用价值。[方法]试验1:用小白鼠进行免疫球蛋白测定试验,比较给药前后小白鼠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试验2:用大白兔进行EAC玫瑰花环试验,测定给药前后B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试验3:用小白鼠进行溶血空斑试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抗体形成细胞数的变化。[结果]试验1:试验组小白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2:试验组受试动物EAC玫瑰花环的成环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试验组小白鼠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羊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对受试动物体液免疫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5.
以山杏壳为原料,用正交试验法,分别采用氯化锌、水蒸气活化法制备杏壳活性炭,并测定吸附能力,优选制备杏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杏壳活性炭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以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杏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氯化锌溶液浓度50%,料液比1∶1,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90min;水蒸气活化法制备杏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蒸气流量5mL/min,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120min。在本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下,以氯化锌为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得率为41.83%,碘吸附值为948.06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33.42mg/g;以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的杏壳活性炭得率为48.11%,碘吸附值为1001.67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53.05mg/g,2种方法制备的杏壳活性炭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6.
双定镇位于南宁市西部,属于西乡塘区的辖区,全镇有6个行政村.全镇农业自然资源丰富,肉鸽养殖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16年成立南宁市顶哈化肉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肉鸽养殖,目前双定镇的肉鸽养殖规模场达到了187家,已经成为广西连片规模肉鸽养殖最大集中区.在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之...  相似文献   
47.
科学、准确地评价古树的健康状况,有利于及时、合理地制定保护措施,使古树得以健康长久存活。本研究以甘肃省崇信县80株国槐古树为对象,综合遴选反映国槐古树枝梢、叶部、树干和整体状况的4个方面共15个健康评价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加权汇总得出国槐古树健康综合分值,并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健康等级。结果表明:1)用于评价国槐古树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与观测数据拟合效果良好,其适配度指数NC值为1.164,介于1~3;RMSEA为0.046,小于0.05;NFI、TLI和CFI的值分别为0.910、0.982、0.986,均大于0.9,满足国槐古树健康评价的需要。2)评价模型中,树势和顶梢枯死权重最高,均为0.078 0,而倾斜状况权重最低,为0.039 8。3)研究区内国槐古树健康状况主要有27株属于健康(占比33.75%),26株属于亚健康(占比32.5%),14株属于衰退(占比17.5%),12株属于极度衰退(占比15%),1株属于濒临枯死(占比1.25%),其中一级和二级国槐古树中多株出现明显衰退。综合而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价国槐古树健康状况的方法是可行、科学、合理的,可为古树健...  相似文献   
48.
水肥一体化循环灌溉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水肥一体化灌溉发展的需求,设计了一套水肥一体化循环灌溉系统。系统采用椰糠基质栽培,主要由配肥系统、灌溉系统、营养液循环系统3大部分组成。系统通过控制肥水的EC、p H值和进入灌溉管道的肥水量来实现自动施肥灌溉,并具有营养液循环回收的功能。它能够执行较精确的施肥过程,预防肥液浪费,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经实际运用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方便,EC值控制精度为±0.2 m S/cm、p H值控制精度为±0.2。水肥一体化循环灌溉系统用水量是传统土壤栽培的66.7%,黄瓜产量是传统土壤栽培的1.16倍,用工量是传统土壤栽培的63.2%。运用该系统能够达到节约用水、提高产量、节省用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菠萝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广泛喜爱,为了确保充足的菠萝供应,这就大大增加了菠萝采摘的工作量。为了减轻菠萝采摘的工作量,提高采摘工作效率,通过对当前的菠萝采摘工作进行分析研究,结合菠萝采摘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一种自行走式菠萝采摘设备,其能够对菠萝进行完好的采摘处理,还能根据不同菠萝的生长高度进行高度调节,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菠萝的采摘效率。  相似文献   
50.
以3种生菜品种为试材,在福建省海峡现代农业示范园温室内开展了3次栽培试验,每隔1~3 d,采集生菜的生长指标.根据生菜对温度的响应,以有效积温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方程构建生菜NFT栽培生长模型.建立了生菜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等模型,以期探明营养液膜栽培技术(NFT)栽培的生菜生长模型.结果 表明:模拟模型的曲线决定系数范围在0.869~0.984,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基于1∶1直线的决定系数范围在0.965~0.992,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株高、叶片数、总叶面积的RMSE最大值分别为6.52 g、0.66 g、6.50g、0.16 g、2.13 cm、1.11叶、200.09 cm2,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最后,用最大叶叶长和叶宽的乘积为自变量,建立了最大叶叶面积及单株总叶面积非破坏性估测模型,模型精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