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5篇
综合类   12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分析不同尺度下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格局,是提高耕地质量与加强耕地保护建设的基础。选取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试点县江西省黎川县为研究区,运用加权平均法、变异系数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国家级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分别从县级、乡镇级和村级尺度上探讨了耕地质量的空间关联程度及其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质量呈现出"南北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规律,耕地质量指数Mora’s I值表现为国家利用等指数国家经济等指数国家自然等指数,县级、乡镇级和村级耕地质量指数的Moran’s I值依次降低,三者均呈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集聚态势。2)随着空间尺度的不同,耕地质量指数具有不同的空间关联度,自然等指数受空间尺度影响较大,经济等指数其次,利用等指数最小。3)正相关高-高型和低-低型耕地以组团形式聚集分布,负相关高-低型和低-高型耕地无明显的集中区域,多以零星状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耕地质量空间差异对空间尺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可为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耕地质量监测和耕地保护与管理分区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2.
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素空间变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江西省采集的16 823个耕层(0—20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实地调查、经典统计学及地统计学等分析方法,对江西省耕地土壤氮素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江西省土壤全氮(TN)含量和碱解氮(AN)平均含量分别为1.57g/kg和164.13mg/kg,两者均处于丰富级水平。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土壤TN和AN的块金基台比分别为62.03%和78.97%,两者空间变异特征受到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但受到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更大;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AN与TN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基本一致,均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回归分析表明,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地形因子、土壤侵蚀、秸秆还田方式、农田利用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对土壤TN和AN空间变异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地形因子中高程和河流动能指数与土壤AN与T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成土母质对TN和AN空间变异具有6.1%和4.1%的独立解释能力,土壤类型对TN和AN的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在4.2%~4.7%和3.1%~4.0%,地形因子对TN和AN空间变异具有4.2%和2.8%的独立解释能力,土壤侵蚀程度对TN和AN空间变异具有6.2%和3.5%的独立解释能力,秸秆还田方式对TN和AN空间变异的具有27.3%和3.3%的独立解释能力,农田利用方式对TN、AN空间变异具有2.9%和2.0%的独立解释能力,氮肥施用量对TN、A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18.8%和5.6%。因此,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施用量是引起江西省土壤氮素空间变异性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3.
江西省不同农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掌握江西省土壤养分的状况,基于江西省16 823个农田耕层(0—20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实地采样、数理统计与地统计学等分析方法,对研究区不同农田利用方式(水旱轮作、一季旱地、两季旱地、一季水田和两季水田)下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半方差函数研究发现,江西省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耕层(0—20cm)土壤全氮(TN)和碱解氮(AN)含量分别为1.25~1.61g/kg,149.27~169.90mg/kg,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为0.49~0.54g/kg和17.94~21.30mg/kg,全钾(TK)和速效钾含量为11.55~12.19g/kg和72.67~106.41mg/kg,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为27.09~31.52g/kg,5.12~5.5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质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土壤pH值全氮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碱解氮全磷全钾;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与全氮、碱解氮、全钾、速效钾、有效磷含量以及pH值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45,0.359,-0.014,0.033,0.028,0.061,-0.061,说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养分含量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指示土壤肥力的敏感因子。研究结果对于江西省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施肥方式以及提高土壤养分水平、土地生产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基于空间决策的城镇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协调布局优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科学划定城镇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的空间开发管制边界,是兼顾城市发展与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该文以鹰潭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GIS平台进行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和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基于2个评价结果开展城镇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协调优化布局研究.通过城市发展方向预测、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耕地国家利用等四方面修正,形成城市开发边界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初步方案.根据空间矛盾协调原则做出空间决策,优化协调城镇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研究结果为:中心城区建设开发适宜性分值由高到低呈现出以中心城区中心为圆心的“圈层”式的空间分布,中心城区耕地综合质量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部;综合建设用地重心移动分析、凸壳原理分析城市扩张模式、基础设施与产业布局分析得出中心城区北部的夏埠乡、志光镇和鸿塘镇是中心城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引入耕地国家利用等指标,将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方案划分为可调区和不可调区,城市开发边界方案与耕地保护红线方案不可调区布局冲突的空间决策为调整城市开发边界,优先保障耕地.城市开发边界方案与耕地保护红线方案可调区布局冲突的空间决策为调整耕地保护红线,优先保障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25.
在分析研究区域的基础上,确定了新农村选址的适宜和不适宜区域,并针对适宜区域建立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在栅格数据环境下,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对袁州区新农村选址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GIS技术对新农村选址进行适应性评价,能够使决策更加直观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6.
水稻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光谱遥感技术凭借其可以快速、实时、准确、无损地获取水稻生长信息的优势,已经成为监测水稻生长状况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综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水稻长势监测(包括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产量估算、养分诊断(包括氮素、磷素和钾素)、数据处理与反演方法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针对目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稻的精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南方典型丘陵山区不同高程耕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不同高程下的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选择南方典型丘陵山地区——江西省赣州市为研究区,基于2012—2013年测土配方项目不同高程下采集处理的2 928个耕层(0~20 cm)土壤养分数据,运用经典统计、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协同克里格差值方法,分析了耕地土壤养分含量与高程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与高程呈正相关关系,全磷、有效磷含量与高程呈负相关关系,速效钾含量与高程相关性不显著。高程分组方差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在小于250 m高程范围内,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高程上升而增加,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周边海拔较高地区,当高程大于250 m时,养分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在小于200 m高程范围内,全磷和有效磷含量随高程上升而降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低海拔地区,当高程大于200 m时,养分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全钾含量随高程上升而增加,但有效钾含量随高程变化波动较大,二者规律性不明显。土壤养分含量随高程变化是不同高程下的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有助于探明耕地土壤养分随高程垂直变化规律,对实现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8.
新中国成立以来,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三农"问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关键,也是农业高校的职责和使命。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江西农业大学始终不忘初心,为乡村人才振兴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共大"办学时期,形成了"半工半读、扎根基层、学以致用"的培养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继续教育、农技推广、科技兴农"三位一体"育人才;进入新时代,积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科技服务、智力帮扶。总结建国以来江西农业大学在农业职业教育方面的经验与启示,主要有:一是立足农业高校办学定位,二是立足国情农情校情,三是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前沿,为乡村培育"一懂两爱三宽四得"的农业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9.
南方丘陵地区水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奉新县水田土壤1985年的土壤普查数据和2006年耕地地力调查数据,选取了水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4个养分因子,在SPSS统计软件对其统计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软件GS+7.0进行半方差分析,最后在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插值和空间叠加功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以及耕作方式等改变促进奉新县水田土壤养分整体上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0.
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贵溪市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评价耕地综合质量是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条件、空间形态、生态安全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构建江西省贵溪市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体系,以综合指数模型在GIS平台上实现指标量化分析与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测算,并根据测得的耕地质量综合分值,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发展的要求划定贵溪市基本农田。研究结果表明:1)依据加权指数和模型计算得到的贵溪市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在[58.51,97.78],耕地质量加权平均综合指数为81.89,耕地综合质量整体较优。2)通过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和布局调整优化,贵溪市划定的基本农田面积为45 413.25 hm2,基本农田综合质量分值较调整前增加了5.58。该研究可以为县域基本农田划定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