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25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3篇
  9篇
综合类   12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8 毫秒
61.
以棉秸秆为主基料栽培糙皮侧耳,以棉籽壳为对照,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棉秸秆的木质纤维素降解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基料棉籽壳(对照)栽培相比,棉秸秆栽培的糙皮侧耳在营养成分、转化率等方面无差异;棉秸秆栽培中,各菌株间的产量、木质素降解率差异明显,且木质素降解率对产量的总影响力最大。因此,棉秸秆栽培糙皮侧耳是可行的,为提高产量,宜选择木质素降解能力强的菌株用于生产和研究。  相似文献   
62.
利用物种分布模型估计物种的真实和潜在分布区,已成为区域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到目前为止,这项技术的理论基础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些关键的生态过程未能被有效纳入到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框架中,从而为解释物种分布模型预测的结果带来了诸多困惑。鉴于此, 总结了物种分布模型的理论基础;系统探讨了物种分布模型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特别指出了物种分布模型研究中存在的理论问题;重点阐述了物种分布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物种分布模型与生态位理论、源-库理论、种群动态理论、集合种群理论、进化理论等具有重要的联系;正确理解物种分布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物种分布区的关系,有赖于对影响物种分布的3个主要因素(环境条件、物种相互作用与物种迁移能力)做出定量的分离;目前物种分布模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未能将物种的相互作用和物种的迁移能力有效纳入到模型的构建过程中;未来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应该加强模型背后理论框架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整合物种相互作用过程、种群动态过程、迁移过程和物种进化过程等内容。研究还认为,从更高的理论层次模拟功能群和群落结构将是未来物种分布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3.
为深入探讨白腐菌的木质素降解途径与机制,拓宽秸秆的生物降解应用研究,研究采用平板变色法对12个糙皮侧耳菌株进行初步筛选,再通过棉秸秆木质素降解实验对初选菌株进行复筛,筛选出高效降解秸秆木质素的糙皮侧耳菌株,并对其开展了秸秆栽培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初步筛选试验中选出了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分泌能力都较强的8个菌株—皖平1号、P17、早、黑平A、苏平1号、苏平3号、新平400和天达300。木质素降解试验复筛出了高效降解木质素的糙皮侧耳菌株:苏平1号、皖平1号、苏平3号、黑平A,其中以苏平1号对棉秸秆木质素的降解能力最强,其木质素降解率为14.82%。各菌株在棉秸秆与棉子壳栽培中的转化率差异不显著,筛选出的高效降解秸秆木质素的菌株较其他菌株在棉秸秆栽培中产量、转化率均要高,其中苏平1号的产量、转化率最高。总之,从12个糙皮侧耳菌株中筛选出了高效降解棉秸秆木质素的菌株4株,即苏平1号、皖平1号、苏平3号、黑平A,其在秸秆栽培应用中产量、转化率也高,尤以苏平1号为最佳。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发展迅速,在城市居民小区已有应用实例.但对于用户较分散、电网结构薄弱的农村电网,远程自动抄表技术的应用还比较罕见.笔者现结合河北省武邑县农村电网的结构特点,对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技术方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5.
区域碳储量是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度量指标,探索土地改造对区域碳储量变化的影响,对于协调区域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陕西省延安南部麻塔流域1999—2016年土地结构改造过程中区域碳储量变化,并探讨坡度、坡向、坡位对碳储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麻塔流域18 a的土地改造使得区域碳储量增加1688.36 Mg(碳密度增加6.92 Mg·hm^2),总固碳功能提升约7.63%。森林、草地和果园土地类型面积的增加是植被转换后流域景观碳储量提升的主要贡献者。碳储量增加的空间位置主要分布在半阴坡、中上坡位以及坡度10°~30°。本研究认为林草植被建设和经济果林建设两者都有利于增强麻塔流域景观固碳能力。麻塔流域土地转换模式能够协调区域生态建设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在黄土丘陵区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6.
油菜黑胫病菌和茎基溃疡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黑胫病和油菜茎基溃疡病分别由子囊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L. maculans引起。我国油菜产区仅发现L. biglobosa,未发现L. maculans。因而, L. maculans是我国的对外检疫性对象。这两种真菌形态相似,引起的病害症状相似,给田间快速准确鉴定带来难度。本研究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建立了快速检测L. biglobosaL. maculans的方法。根据ITS-rDNA序列设计了5条检测L. biglobosa的LAMP引物和6条检测L. maculans的LAMP引物,检测L. biglobosaL. maculans的最适温度为65℃,反应时间分别为40 min和50 min。两组引物检测特异性高,检测的模板DNA极限达到fg级,与常规PCR检测相比,LAMP检测L. biglobosaL. maculans灵敏度分别提高了100倍和1000倍。在病害样品实际检测中,采用两种LAMP体系,分别检测了9株罹病油菜茎秆中的病原菌。结果表明:所有茎秆中的病原菌均为L. biglobosa,没有检测到L. maculans,与特异性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为快速高通量检测L. biglobosaL. maculans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利用KEGG和STRING数据库分析比较瓜类果斑病菌(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和主要植物病原细菌Ⅱ型分泌系统(T2SS)的基因组成,收集有试验证据的植物病原细菌T2SS分泌蛋白序列信息,与已测序并经注释的果斑病菌AAC00-1菌株基因组进行序列比对,筛选出候选的果斑病菌同源T2SS分泌蛋白。通过对筛选出的分泌蛋白的信号肽、代谢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及其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进行分析,预测部分分泌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68.
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观察并比较采自湖北省咸宁市核盘菌秋季萌发菌株与春季萌发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9个秋季萌发菌株(aSs-1至aSs-9)和9个春季萌发菌株(sSs-1至sSs-9)在菌丝生长速率、菌核产量、菌核大小和对油菜的致病力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室内和田间菌核的萌发均受菌核形成温度和诱导菌核萌发温度的影响,高温形成的菌核易于萌发;核盘菌秋季萌发菌株和春季萌发菌株在菌核萌发特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9.
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土著植物一枝黄花为供体材料,并以小麦为受体植物,分析两种供体的浸提培养液对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对照一枝黄花的浸提培养液中麦苗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改变,光系统Ⅱ活性受抑制,光合作用效率降低,其中具化感作用潜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浸提培养液对小麦叶片光合生理抑制的程度较一枝黄花大.  相似文献   
70.
试验选择健康的杂交公羔20只,按脂肪酸钙添加量分为4个组,饲喂基础日粮。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按照日添加20g、40g、60g的不同含量分为对应的试验1、2、3组。结果表明:每只羔羊日粮中每天添加20g、40g、60g脂肪酸钙,日增重可分别提高27.59(P〉0.05)、50.36%(P〈0.05)和48.27%(P〈0.05),但脂肪酸钙对羊肉营养成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