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6篇
  10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4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41.
以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samdc基因的cDNA为基础,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该基因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9a(+)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斑茅samd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其分子量约为43.281kDa.斑茅samdc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重组斑茅SAMDC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2.
进行了甘蔗属近缘野生种——斑茅抗逆性基因克隆的研究。以斑茅为材料,用RACE技术克隆了斑茅的20S蛋白酶体α亚基5基因,其编码区为711 bp,编码237个氨基酸,并于genbank分析其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用Clustalx version 1.8软件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物种间蛋白酶体进化保守,其核苷酸序列与水稻、大豆、剑叶藓属植物的相应基因同源性分别为91%、81%、80%;其氨基酸序列与水稻、大豆、剑叶藓属植物的同源性分别达97%、95%、86%,与人的同源性也高达69%。   相似文献   
143.
【研究目的】分析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比较ISSR和TRAP在茶树中的标记效率;【方法】用12个ISSR引物和18个TRAP引物组合分别对11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ISSR引物共产生61条带,多态性带占83.6%,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231~0.707。TRAP引物共产生69条带,多态性带占79.7%,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00~0.755。基于两种标记的聚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TRAP聚类结果能较好地体现供试品种的亲缘关系、地域特性和树型特点,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建立的分类结果比较一致。在11个茶树品种间以及在亲缘关系比较近的黄旦、铁观音、毛蟹、白样观音4个品种间,ISSR的标记指数MI值都高于TRAP的MI值;【结论】ISSR具有更大的标记效率。也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检测能力;TRAP比ISSR更适合于茶树特异种质资源和重要农艺性状的筛选。  相似文献   
144.
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1个茶树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10个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ISSR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53条清晰可辨的带,其中多态性带4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45%,表明供试品种资源在DNA水平上存在广泛的变异.51份资源所检出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基因多样度、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621±0.333,0.351±0.162,0.514±0.219.遗传距离介于0.097~0.692之间,平均为0.337:UPGMA法将51份资源分成4个类群.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供试茶树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今后茶树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5.
斑茅(E.arundihaceus[Retz.]Jeswiet)因其具有许多甘蔗育种者所寻求的优异性状,如抗旱、耐瘠、耐涝、抗病、抗虫特性,分蘖力强、生势旺盛,宿根性好、适应性广等,倍受甘蔗育种者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斑茅(海南92—105、崖92—77)、斑茅F1(崖96—66、崖96—40)等9个材料进行ITS鉴定来辨别斑茅杂种后代是否是真实的杂交后代,结果表明崖城96—40、崖21号、崖城01-3和崖城01—6等都是斑茅的真实杂种。  相似文献   
146.
茶树叶片抗氧化系统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下茶树铁观音和福鼎大白茶2年生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茶树叶片O2.-的产生速率加快,细胞膜透性增大,MDA含量上升;铁观音SOD、POD、CAT、APX和GR的活性以及AsA和GSH的含量在轻度、中度水分胁迫下上升,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下降;而福鼎大白茶的保护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在轻度水分胁迫下上升,在中度、重度水分胁迫下下降.在正常供水或水分胁迫下,铁观音均表现出更强的抗氧化能力,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中的铁观音对土壤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高于福鼎大白茶.  相似文献   
147.
拟南芥rd29A的功能鉴定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技术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中分离了rd29A基因上游420 bp的调控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已报道的rd29A启动子有100%的同源性,包括DRE、ABRE等顺式作用元件.用rd29A启动子构建了具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导入法转化甘蔗愈伤组织,经过抗性筛选获得再生植株,在PEG胁迫下,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s65t(GFP)基因在愈伤组织和叶片中表达,通过PCR鉴定获得了5株转基因植株.同时本文还构建了由rd29A调控的DREB2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rd29A-dreb-hyg.  相似文献   
148.
甘蔗F1代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比较了10个甘蔗组合F1代的光合特征及其与叶绿素、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蔗F1代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等光合参数组合间和组合内都是高度分离的,从而证明了甘蔗F1代进行高光效筛选是可行的。而甘蔗叶绿素(chl)、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与净光合速率(Pn)的显著正相关性,说明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作为光合筛选的辅助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49.
甘蔗收获后因不能及时入榨,堆积储存过程中甘蔗劣变造成蔗糖含量下降,给糖厂带来损失。为了探究甘蔗机收后储存过程中糖分损失的核心影响因素,通过DM540-CPS系统高速粉碎茎段,置于20℃和37℃中储存,连续检测茎段的理化指标变化。采用多元分析法研究储存时长、环境温度和甘蔗品种3个因素对甘蔗储存过程中蔗糖含量、pH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确定在甘蔗储存过程中劣变的核心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储存前12 h内蔗糖损失率高达30.87%,pH由5.5降至4.0左右,真菌数量显著增加。3个环境因素中,储存时长是影响劣变程度的最核心因素,较高的环境温度能加快劣变发生,甘蔗品种影响蔗糖含量但不影响劣变程度。因此,糖厂应尽可能将采收安排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天气中,并于12 h内完成压榨。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