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50篇
  免费   1964篇
  国内免费   3040篇
林业   1959篇
农学   1747篇
基础科学   1446篇
  2986篇
综合类   14456篇
农作物   2241篇
水产渔业   1094篇
畜牧兽医   5285篇
园艺   2257篇
植物保护   1483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670篇
  2022年   1555篇
  2021年   1477篇
  2020年   1352篇
  2019年   1277篇
  2018年   987篇
  2017年   1434篇
  2016年   1019篇
  2015年   1562篇
  2014年   1623篇
  2013年   1896篇
  2012年   2638篇
  2011年   2650篇
  2010年   2508篇
  2009年   2268篇
  2008年   2225篇
  2007年   2008篇
  2006年   1585篇
  2005年   1245篇
  2004年   790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489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9篇
  1956年   1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3份优质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3种低温预处理和9个激素处理组合对离体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花药对低温预处理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对激素处理组合的响应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2.
【目的】筛选牛肌肉脂肪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为进一步探索circRNAs在牛肌内脂肪沉积和代谢过程中的潜在作用及肉牛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安格斯牛和南阳牛右侧背部最长肌第12/13肋骨间肌肉,分离其脂肪组织并提取RNA,采用RNA-seq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2种牛肌内脂肪组织中circRNAs的表达情况,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RNAs,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选取4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circRNA.9560、circRNA.7431、circRNA.2083、circRNA.6528),对其表达水平进行qRT-PCR验证。【结果】在所有牛样本肌内脂肪组织中共检测到14 649个circRNAs,从中筛选并初步鉴定出111个安格斯牛与南阳牛差异表达的circRNAs,其中有75个在安格斯牛肌内脂肪组织中表达上调,36个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主要富集于细胞进程、单有机体进程、代谢过程、细胞、细胞部分、细胞器、分子结合、催化活性、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的GO条目中。KEGG富集分析结果发现,差异表达的circRNAs共富集到66条信号通路中,其中具有显著差异(P0.05)的信号通路有10个。qRT-PCR验证结果显示,circRNA.9560和circRNA.7431表达量显著下调,circRNA.2083和circRNA.6528表达量显著上调,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筛选出111个安格斯牛与南阳牛差异表达的circRNAs,这些circRNAs可能在牛脂肪沉积和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全面评价陕西液态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latoxin M_1,AFM_1)污染状况及其产生的健康风险。【方法】于2018年上半年在陕西全省范围内城市、县城及乡镇采集液态奶样本111份进行检测,结合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库中液态奶消费数据,对不同人群通过液态奶对AFM_1的摄入水平进行分析。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确立的AFM_1暴露引发肝癌风险公式和安全限值两种方法,分析描述相关健康风险。【结果】111份液态奶样本中95份检出AFM_1,但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平均含量为23.95 ng/kg。不同性别年龄组中,一般人群对AFM_1的平均摄入量为0.004~0.082 ng/(kg·d),肝癌风险为0.010~0.225例/(亿人·年),消费人群对AFM_1平均摄入量为0.041~0.272 ng/(kg·d),肝癌风险为0.113~0.745例/(亿人·年)。【结论】陕西液态牛奶中AFM_1污染引发的健康风险总体较低,但需对部分低年龄段(2~11岁)液态奶消费人群AFM_1膳食暴露引发的健康风险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4.
【目的】针对光伏木耳大棚的智能化管理和现代设施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问题,设计光伏农业大棚供能系统和改造传统大棚控制方式。【方法】设计一种以光伏发电为主的光、水、热、储微能源网络和物联网智慧控制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分析能源需求和供应,同时利用控制系统为木耳生产、管理提供远程客户端服务。【结果】微能源网络系统中,光伏发电量为13 654 (kW·h)/a,占年总发电量的92%,直接用于需求侧负荷;水轮机发电量为1 108 (kW·h)/a,占年总发电量的8%,用于无光环境下的系统补能;盈余电能为5 109 (kW·h)/a,占年总发电量的34.6%,用于相变储热和蓄电池储能,或者送入配电网。控制系统采集点温度正常值设置为20~25℃,预警值设置为15~32℃,采集点空气相对湿度正常值设置为90%~95%,预警值设置为80%~98%,测试过程中通风系统、供热装置和报警系统正常工作。【结论】通过不同状态下微能源网络系统的功率调配,能够提高光伏大棚能源利用率,同时自动调控大棚环境参数,满足了木耳大棚远程遥控和预警要求。  相似文献   
135.
为探明北方地区常见蔬菜中Cd的健康风险,以北京地区Cd污染的大棚菜地土壤为对象,利用盆栽实验测定了韭菜和小油菜对Cd的吸收、转运特征及2种修复剂(沸石+蚯蚓粪,凹凸棒+蚯蚓粪)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基于体外模拟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污染土壤修复前、后的2种蔬菜中Cd的有效性及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上的2种蔬菜中Cd含量均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但2种蔬菜对Cd的吸收具有显著差异,小油菜中Cd的含量为韭菜的2.04倍;体外模拟法测定结果表明,韭菜和小油菜中Cd在模拟人体胃液中的有效浓度分别为0.027、0.039 mg·kg-1,韭菜中的Cd对人体具有更高的生物有效性;基于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2种蔬菜中Cd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上种植的2种蔬菜中Cd对人体具有较高的致癌风险,其中,对0~6岁儿童的致癌风险大于成人(>18岁)的风险;添加修复剂可使韭菜和小油菜中Cd含量最大分别降低65.2%和72.3%;2种修复剂处理的韭菜与小油菜中Cd的生物有效性和致癌风险值显著下降,其中凹凸棒+蚯蚓粪处理土壤的2种蔬菜中Cd的致癌风险值接近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6.
为检测鸡饲料和鸡粪中雌激素,优化其微生物降解条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蛋鸡饲料和鸡粪中的雌激素,利用11种高效降解雌激素的单一菌株和等体积混合得到的菌群开展雌激素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只有蛋鸡鸡粪中含有雌二醇(E2),含量为230 ng·g-1。微生物菌群的降解率高于单一菌株,在27℃下,10 d内能够降解76%的E2。研究表明,蛋鸡鸡粪中有雌激素存在,微生物菌群对雌激素的降解率高于单一菌株。  相似文献   
137.
口腔炎是人工养殖蛇类的常见病之一,为了深入了解和尽早做好预防工作,对罹患口腔炎的成年雄蛇乌苏里蝮(Gloydius ussuriensis)进行解剖观察,并检测了相关器官的系数、血液学指标和激素等。结果表明:整体肥满度、躯体肥满度、肾系数等数值罹患口腔炎蛇略高于健康蛇;而肝系数、精巢系数和脂肪体系数等罹患口腔炎的蛇低于健康雄蛇,且前两者呈显著性差异,后者呈极显著性差异。性激素检测结果显示罹患口腔炎的蛇血液睾酮和雌二醇含量均低于健康蛇,且均具极显著性差异。血细胞指标中,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分布均差、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比率等均为罹患口腔炎的蛇高于健康雄蛇,且具显著性差异,但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比值(NLR)、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比率、中间细胞数量及其比率均为患口腔炎的雄蛇低于健康蛇,且具显著性差异。结论:口腔炎不仅影响了主要代谢器官的器官系数的变化,而且血液多项指标和性激素水平也有明显差异。性激素含量的变化将对乌苏里蝮的正常生殖繁育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另外,NLR和红细胞分布宽度2个血常规指标可作为早期诊断炎症发生的首选参数。  相似文献   
138.
介绍一种基于LabVIEW的分布式农业大棚,在大棚不同区域设置终端节点,负责光照度、空气温湿度、CO2浓度和土壤湿度数据的采集和上传,同时接收集中器转发的指令,根据指令控制不同区域喷淋头、加热器、排风扇和遮阳板的动作,实现对各区域不同作物生长环境的分布精准调节。通过多点分布式监控,为大棚分区种植的每种作物提供最适合的生长环境,以满足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学生的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139.
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量施氮是目前玉米栽培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计算得出的氮营养指数是诊断氮营养丰缺的重要手段。基于东北地区4个生态点的试验数据,构建了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稀释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氮营养指数模型和需氮量模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地上部临界氮浓度与生物量符合幂函数关系。利用独立试验资料对建立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进行检验,发现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计算的氮营养指数可以准确诊断玉米植株的氮营养状况,并计算出实时的氮素需求量。该研究建立的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稀释模型可以为该地区春玉米的氮营养诊断和动态调控提供较好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0.
从杭白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Hangbaiju’)中克隆了4个细胞壁松弛和伸展相关的木葡聚糖内转糖苷酶/水解酶基因,分别命名为CmXTH1、CmXTH2、CmXTH3和CmXTH4,序列分析表明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N端都含有23~30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区域和保守的催化活性位点DE(I/L)DEFLG以及紧邻的N(R/A)T组成的N端糖基化位点,CmXTH1/2/3的C端均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CmXTH1/2/3/4蛋白的相似度为66.2%。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CmXTH1/2/3属于XTH家族Ⅰ组,CmXTH4属于Ⅱ组。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1)菊花CmXTH1/2/3/4在根、茎、叶和花蕾中均有表达。CmXTH1在根中表达量较高,CmXTH2/3在茎中表达量较高,CmXTH4在花蕾中表达量最高。(2)CmXTH1/2/3/4在花序不同部位表达量有差异,CmXTH1/4在舌状花中表达量最高,CmXTH2/3在筒状花中表达量较高。(3)CmXTH1/2/3/4在舌状花不同发育阶段表达量差异显著,CmXTH1/2在盛花期表达量最高,CmXTH3在衰老期表达量最高,CmXTH4在初开期表达量最高。病毒诱导基因沉默结果表明,CmXTH1/2/3/4沉默系的花序直径和舌状花长度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减小,其中CmXTH4沉默系减小最大,分别减小了25.67%和10.42%,舌状花花瓣表皮细胞与对照相比明显变小,影响了舌状花花瓣的伸长;CmXTH2沉默系的筒状花雄蕊长度和CmXTH4沉默系的花萼直径分别与对照相比显著减小。这表明菊花CmXTH1/2/3/4基因参与了花序的开放,促进了舌状花花瓣的伸长,对于菊花的花序增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