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6篇
  免费   692篇
  国内免费   1185篇
林业   1073篇
农学   1244篇
基础科学   732篇
  1441篇
综合类   4033篇
农作物   790篇
水产渔业   626篇
畜牧兽医   1686篇
园艺   575篇
植物保护   683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551篇
  2021年   620篇
  2020年   553篇
  2019年   520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577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510篇
  2014年   515篇
  2013年   582篇
  2012年   717篇
  2011年   729篇
  2010年   680篇
  2009年   579篇
  2008年   607篇
  2007年   625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464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37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24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10年初美国提出五年内使出口翻番、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的目标,并连同美国商务部推出"国家出口倡议"(National Export Initiative),农业出口是该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农业部在2010年3月5日提出的新战略中,美国将根据各国在农产品贸易连续体中的位置来分类,从而制定"量体裁衣"式策略,以便向不同国家增加出口.本文探讨了美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背景,重点分析了2010年美国对世界各个市场所采取的市场新战略以及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战略措施,并为中国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出了几点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92.
秸秆覆盖与镇压对小黑麦生长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黑麦作为研究材料,通过设置5种不同的秸秆覆盖与镇压处理,在小黑麦的各个生长期对其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秸秆覆盖与镇压对小黑麦鲜重和干物质重、株高、次生根、叶片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种处理下小黑麦的生长状况呈现出了:A4> A3> A> A1> A5.而且A4处理下小黑麦的生长状况明显大于其他各组处理下小黑麦的...  相似文献   
93.
94.
为深入探讨柞蚕幼虫体色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分析柞蚕品种豫大1号(黄体色)和白一化(白体色,略带黄色)幼虫体色的遗传规律,并比较二者在体壁类胡萝卜素组成上的差异.杂交试验发现,F1的幼虫体色为黄色,F2有黄色和白色两种表型,且分离比符合3∶1;回交BC1(F1×豫大1号)均为黄色,而BC1(F1×白一化)则有两种表型,即黄色和白色,分离比符合1∶1.遗传分析表明,豫大1号的基因型为YYGG,白一化的基因型为YYgg,豫大1号的黄体色对白一化的白体色属于完全显性遗传.代谢组学分析发现,豫大1号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10.259μg/g)远高于白一化(1.167μg/g);白一化体壁中的叶黄素、β-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含量远小于豫大1号.综上认为,体壁中类胡萝卜素的缺乏是导致白一化形成白体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5.
为保持树势,增加桑树产叶量,同时为减少采叶用工量,减轻劳动强度,采取春蚕期重剪梢,夏蚕期截条收获,中秋蚕改春出扦为秋出扦,实行全年条桑收获法。试验结果表明,晋南蚕区单位面积产叶量增产19.2%~21.1%,晋东南蚕区增产14.4%~15.4%,采叶功效提高了40.5%。  相似文献   
96.
During the long process of evolution, plants have adapted to their environments through the biosynthesi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SM) using the acetate-malonate pathway, mevalonic acids pathway, or shikimic acid pathway, leading to resistance to different pests. As a major cash crop, cotton can produce many secondary metabolites with insecticidal activity, and show self-defense mechanisms under biotic stress conditions.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cotton ensure reduced pest incidence and maintenance of ecological bal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ypes of SMs, their synthesis, and insect resistance of cotton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relation to their defense function. We propose possible pest-control strategies using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cotton.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日粮中不同枣粉添加量对陕北白绒山羊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20.15±1.63) kg的40只6月龄健康白绒山羊,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羊,分别饲喂枣粉添加量为0(对照组)、10%(Ⅰ试验组)、15%(Ⅱ试验组)、20%(Ⅲ试验组)、25%(Ⅳ试验组)的日粮,饲养试验预试期10 d,饲喂基础日粮,饲喂期70 d,饲喂试验日粮。试验结束屠宰全部试验羊,以羊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羊肉的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肌纤维特性、外观品质、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Ⅰ、Ⅱ、Ⅲ和Ⅳ试验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Ⅰ和Ⅱ组的骨肉比显著高于Ⅲ和Ⅳ组(P<0.05);2)对照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3)Ⅲ组的肌纤维面积、直径和剪切力值最小(P<0.05);4)Ⅲ组中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Ⅰ试验组(P<0.05),花生四烯酸(C20:4n6)、α-亚麻酸(C18:2n6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5)Ⅳ组羊肉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综上所述,枣粉添加改善了羊肉的嫩度,有利于羊肉中的矿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积累,从而使羊肉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综合考虑20%枣粉添加量时羊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98.
为建立一种快速、高通量的多重耐药基因检测方法,利用Luminex液态芯片平台,建立了可同时检测17种耐药基因的液态芯片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大肠杆菌常见的七大类抗菌药物所对应的17种耐药基因(blaSHV、blaCMY-1、Aph3-IIa-1、aac(6)-Ib-cr、aadA-1、cmlA-1、gyrA、mcr-1、NDM-1、parC、qnrS-1、sul-1、sul-2、sul-3、tetA、tetB、tetX)进行序列分析,随后依次对其设计多重PCR特异性引物,构建特异的阳性质粒作为阳性参比品进行液态芯片检测条件优化,从而进行多重耐药基因液态芯片检测方法的研发。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17种耐药基因的阳性质粒,并建立了两套体系用于检测17种耐药基因。在特异性试验中,两套体系中的检测信号无干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数值;敏感性试验中,体系一的单一质粒最低检测量为102~104 copies/μL,混合质粒为103~105 copies/μL;体系二的单一质粒最低检测量为102~105 copies/μL,混合质粒为104~106 copies/μL;有效性试验中,液态芯片法与PCR检测结果的Kappa值多在0.60以上,具有高度一致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2套液态芯片检测体系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同时对17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能够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
1990—2019年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奇  高琪  马自强  王楠  王明玥  彭杰 《草地学报》2021,29(5):1014-1024
监测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等方法分析阿拉尔垦区1990—2019年近30年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9年,阿拉尔垦区平均植被覆盖面积呈增加趋势,高和极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呈增加趋势,差异显著,分别增加了674 km2和1 147 km2;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时段性和区域性差异,时段上,2005—2010年垦区西北部开始出现植被,以中覆盖类型为主,区域上,垦区西北部植被覆盖的增加趋势最显著;近30年,垦区植被覆盖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转移;气候对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人类活动影响最直接。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保护自然植被,有计划地开垦土地,合理调整垦区农业结构,科学分配水权,保证垦区生态用水,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究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荒漠下垫面水分消耗规律,以2019年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荒漠地区沱沱河站监测的涡动数据和微气象数据为基础,分析不同时间尺度蒸散值的变化特征和下垫面水分消耗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小时平均蒸散发量最大值出现在14—15时,达0.46 mm·h-1;日蒸散值最大值出现在7月7日,为8.58 mm·d-1,最小值出现在4月2日,为0.30 mm·d-1;整个生长季蒸散值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7月份最大,为120.68 mm,4月份最小,为64.80 mm;生长季总蒸散发量为581.15 mm,平均每天蒸散4.01 mm。整个生长季累计降水量为235.70 mm,蒸散发量与降水量(Precipitation,Pr)的差值(The difference between ET and Precipitation,IETP)显示,2019年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荒漠植被生长季(4—8月)水汽交换以下垫面水分消耗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