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0篇
  10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万洪富  周建民  陈能场  杨国义 《土壤》2009,41(2):192-195
通过Pb、Ni和Cd的盆栽试验,并结合广东省9市的土壤污染现状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以上3个元素在pH<6.5的情况下的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分别为250、40和0.3 mg/kg)并不适应实际情况.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认为可以将目前我国酸性土壤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中的Pb、Ni分别调整为100 mg/kg和60 mg/kg,Cd的标准保持0.3 mg/kg不变; 依照建议标准,对广东省土壤的以上3个元素污染状况重新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Pb的超标率从0.13%上升为5.25%,Ni超标率从23.23%下降为7.21%,与作物中Pb和Ni的超标率分别为3.90% 和0.00% 情况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32.
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主要盐基离子(NO3-、SO42-、SiO32-)对小白菜Cr(Ⅵ)污染毒性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①Cr对小白菜有极强的致毒能力,可有效抑制小白菜生长、Fe养分吸收和小白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故妨碍碳氮代谢进而降低小白菜产量品质;②适度提高NO3--N浓度可有效缓减Cr对小白菜吸收Fe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抑制毒性,并刺激小白菜生长,但NO3-同时也有协同促进小白菜吸收Cr的明显效果:③适当提高SO42-浓度能有效抑制小白菜对Cr吸收,并提高小白菜硝酸还原酶活性,但过高SO42-浓度有一定盐胁迫毒害效应,会影响其对降低小白菜Cr生物毒性的作用效果;④SiO32-对小白菜吸收Cr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这种作用未起到缓减小白菜Cr生理毒性的明显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控制营养液NO3-浓度是抑制小白菜Cr吸收的关键,针对不同的Cr污染水平来调节NO3-、SO42-、SiO32-浓度配比,是抑制小白菜吸收Cr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3.
低镉累积水稻品种的筛选方法研究——品种与类型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选择6种水稻(Orrza sativa L.)(2种常规稻,2种两系杂交稻,2种三系杂交稻,其中均有1种为超级稻)以及上坝镉污染水稻土为材料,采用全生育期淹水和水稻抽穗后排水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低Cd水稻品种按品种和类型筛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对Cd的吸收及籽粒积累依水分管理和品种而变化,水分管理影响远远高于基因型影响.在两种水分管理中,水稻品种间精米Cd含量的排名顺序基本一致.从而表明在低污染水平土壤上,水稻对Cd的累积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稳定性.而水稻类型间C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按照水稻类型来筛选是不可行的,应针对品种来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稳定的品种进行重点研究.抽穗后排水处理的水稻对Cd的吸收与籽粒积累十分强烈,就地消费人群的籽粒Cd暴露风险水平达到数倍于临界摄入剂量水平.因此,在Cd污染土壤中栽培必须考虑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Cd的影响与籽粒Cd的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34.
开花结实期水稻叶际气态氮化物交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气候箱及温室试验基础上, 用密闭箱法研究了开花结实期水稻叶际各种氮化物(NH3、N2O、NO和NO2)的交换及其规律, 结果表明, (1)在气候箱控制、白昼有相对良好光照条件下, 开花结实期水稻未有显著净挥发NH3效应;(2)同一时期水稻叶际NO平均交换速率白天15:00-18:00为-7.42 µg pot-1 h-1, 夜间20:00-23:00为-4.012 µg pot-1 h-1, 且有、无水稻完整植株处理间培养箱中抽出气流的NO浓度差异显著(P<0.05), 水稻表现有明显净吸收NO效应;随着环境空气NO浓度升高, 水稻NO吸收作用明显增强;(3)水稻有净吸收空气NO2的明显效应, NO2吸收速率相当于同时期白天和晚上水稻NO吸收速率的5.6%和3.9%;(4)在气候箱控制条件下, 白昼长时间适度光照(10 h, 165 µmol m-2 s-1)有抑制水稻N2O挥发效应;在温室自然光暗条件下, 19:00一次日早9:00时段水稻平均N2O挥发速率为5.04 µg pot-1 h-1, 有净挥发N2O现象, 但白昼长时间光照条件下水稻未有从空气吸收N2O的明显作用。从本试验结果看, 开花结实期水稻从空气中吸收的主要氮化物是NO, 向空气释放的主要氮化物是N2O。  相似文献   
35.
阐述了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测定原理、定量分析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离子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较其它方法更适合同时测定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36.
农业技术标准体系是指由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的若干技术标准按内在联系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标准体系建设由标准本身和管理、运行维护、实施等保障措施两部分组成。标准体系的运行维护机制是围绕标准、人员(管理和专业)、信息(各类资源)、市场等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各环节之间(标准计划申报→立项→制定→审定→实施→维护)关系展开.  相似文献   
37.
38.
以水稻组合"中浙优1号"为材料,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其常规品质、RVA特征值和米饭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下,供试样品的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RVA的消减值和回复值以及米饭硬度共6项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不同播期试验中,播期Ⅲ(6/15)稻米的整精米率最高;播期Ⅰ(6/5)、Ⅱ(6/10)样品的淀粉RVA特征曲线接近,且其峰值粘度明显高于后3个播期;后3个播期淀粉RVA特征谱接近;播期Ⅰ、Ⅱ米饭粘性较高,且播期Ⅱ的硬度最小。不同种植密度处理试验中,种植密度Ⅱ(13.5万丛/hm2)处理的整精米率最低,种植密度Ⅴ(27万丛/hm2)的整精米率最高,两者差异达6.1%;种植密度Ⅴ处理的RVA的消减值、回复值和米饭质地的硬度均为最小。"中浙优1号"在温州地区可于6月10日左右播种,并选择27万丛/hm2的种植密度,其RVA的消减值约-50 RVU,米饭硬度约0.5 kg,粘性约20.0 g.mm2,米饭食味品质较好且米饭冷后不易回生。  相似文献   
39.
早籼稻胚乳充实过程中温度变化对垩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国家颁布的“优质稻谷”标准[1]中,垩白是主要指标之一。垩白的产生与品种有关,同时受环境条件影响,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和播期进行栽培,其垩白度值都会有所不同[2~9]。我们通过控制灌浆结实期温度,分析了垩白与温度、籽粒粒形及可溶性糖组分变化之间的关系,本文报道该研究的主要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中优早5号(少垩白)和浙733(多垩白)于1998年4月下旬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实验基地播种,盆钵土培,抽穗后移于生长箱内进行温度处理,直至成熟,并对当日开花的单茎进行挂牌标记,从开花后第5日进行第一次取样,以后每隔3日取样一次供分析用。 1.2 温度处理 人工气候箱的处理温度分两种。高温:昼/夜,33℃/29℃;适温:昼/夜,26℃/22℃。相对湿度:昼/夜,75%/85%。观察和测定两个品种的籽粒形态和物质成分变化,比较对垩白形成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0.
几种化肥对外源Cr(Ⅵ)形态和小白菜吸收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载试验探讨了几种化肥对土壤铬的形态和小白菜吸收铬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Cr(Ⅵ)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效铬含量,但增施氯化钾、硝酸钙和硫酸钠能有效抑制外源Cr(Ⅵ)向残渣态和有效态铬转化,并促进外源Cr(Ⅵ)向有机态铬转化;2)增施硅酸钠可抑制外源Cr(Ⅵ)向残渣态铬转化,但有利其向有机态、沉淀态和有效态转化,对土壤铬的活化有明显效果;3)适量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钠均可有效抑制小白菜对铬的吸收,并提高产量品质,但硝酸根离子有促进小白菜铬吸收的作用,故增施硝酸钙会提高小白菜铬含量;4)增施硅酸钠对小白菜吸收铬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降低小白菜铬吸收有明显效果,但由于其活化铬提高了土壤铬毒性,故妨害作物营养而降低小白菜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