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0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为探究不同农用轮胎对东北黑土区土壤压实的影响,探索减少土壤压实、改善农田生态、保护黑土地的有效路径,本文以东北地区典型黑土耕地为对象,在玉米播种环节开展基于不同农用轮胎的田间作业对比试验。试验设置超低压子午线和普通子午线轮胎2种农用轮胎类型,采用科学取样法统计土壤紧实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及土壤孔隙度4个关键土壤物性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CRITIC-熵权法构建土壤压实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普通子午线轮胎(CK)、超低压子午线轮胎(VF)在深度5、10、15、20 cm处的土壤压实状况进行统计学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0~20 cm内,相对于普通子午线轮胎,超低压子午线轮胎使土壤紧实度降低11.38%、7.97%、5.36%、4.55%,土壤含水率提高11.06%、10.07%、7.37%、5.95%,土壤容重降低3.71%、3.81%、3.12%、2.73%,土壤孔隙度提高11.13%、12.25%、8.92%、5.86%。不同处理的土壤综合评价得分由大到小排序为VF5、VF10、CK5、VF15、CK10、VF20、CK15、CK20,说明在同等条件下,相对普通子午线轮胎,超低...  相似文献   
62.
大豆高产群体的生态生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量研究表明,大豆产量与群体生理生态特征密切相关。从群体叶片分布、光温变化、光合特性、产量分布以及理想株型等5个方面阐述大豆高产群体特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3.
不同化控组合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行研制的大豆化控种衣剂和化控叶喷剂,在大豆播种时进行化控种衣剂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花期、鼓粒期及花期 鼓粒期叶喷处理,研究了化控调节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化控植株明显矮化,茎粗和根冠比增加,尤其对根冠比作用明显,平均比对照增加3l%;中后期喷施化控剂有利光合作用的提高,加快蒸腾速率,并对大豆体内水分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最终增加结荚数、荚粒数和粒重,起到保花保荚作用。不同化控组合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种衣剂 花期叶喷 鼓粒期叶喷全程化控增产幅度最高,比对照增产23.0%。其次为种衣剂 鼓粒期叶喷处理,比照增产20.1%,而种衣剂 花期叶喷处理和种衣剂单独处理,比对照增产分别增产12.7%和10.2%。  相似文献   
64.
海伦市资源演化格局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例, 运用1980 年、1995 年和2000 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与实地调查相结合, 对20年间海伦市土地利用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利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与方法, 分析了海伦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1980~2000 年间, 海伦市的耕地、城镇用地、交通用地呈增加趋势, 而林地、草地及湿地则呈减少趋势。区域生态效应(生态服务价值)随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而变化, 耕地对生态效应的贡献率最高, 为43.67%(2000 年); 其次是湿地和林地, 分别为26.32%和14.96%(2000 年);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对生态效应的贡献率为负值。1980~2000 年间海伦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功能在食物生产功能方面明显增强, 而在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侵蚀控制、原材料利用和娱乐文化等方面有所下降, 说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区域整体生态效应的下降。  相似文献   
65.
利用根箱法解析大豆苗期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金剑  王光华  刘晓冰  潘相文  刘杰 《大豆科学》2005,24(4):281-285,290
应用根箱法对2种不同大豆基因型苗期的氮、磷吸收及其在根际分布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产品种北丰11单位根长及根表面积吸收的氮、磷量及植株体内的氮、磷含量均高于低产品系海9731,北丰11表现出较强的吸收养分能力.土壤有效氮、磷在根际的分布趋势不同,根际有效氮含量高于非根际,而有效磷含量则低于非根际,但全氮和全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不同基因型间,活化根际养分能力差异较大,北丰11在0-8 mm内的根际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均高于海9731,这种差异的原因与2基因型根际pH值的差异有一定关系,北丰11根际pH较低.  相似文献   
66.
土壤微生物作为碳氮循环过程的主要驱动者与作物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关系密切。目前,仅有少数基于单一氮循环过程的研究报导了功能基因的空间分布特征,缺乏关于氮循环关键过程微生物分布特征的耦联分析。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东北黑土农田土壤氮循环关键过程的固氮、氨氧化和反硝化过程功能基因丰度特征及对土壤因子的响应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发现,在低pH(4.5?5.0)土壤中,不同氮循环基因丰度均显著低于其他pH土壤样本。种植大豆的土壤nifH基因丰度显著高于种植玉米的土壤样本(分别高于60%和83%)。AOA amoA基因丰度显著高于AOB amoA基因丰度,AOA amoA与AOB amoA基因丰度的比值为3.1到91.0。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与土壤pH和TC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 0.01)。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主要表征黑土区氮循环基因组成的NMDS1与土壤pH和TC显著正相关。方差分解分析(VPA)和随机森林分析(RF)结果显示土壤pH和TC是氮循环微生物基因丰度空间分布的最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发现除了土壤因子外,地理距离对农田土壤氮循环关键过程微生物分布也产生重要影响,为认识土壤微生物参与的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7.
微生物在土壤有机质转化和养分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明确微生物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微生物群落调控生态系统功能的机制至关重要。以往有关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多数局限于表层土壤,而对深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形成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然而,深层土壤微生物在土壤形成、碳固存以及元素化学循环等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本文综述了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剖面微生物分布格局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微生物丰度、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阐述了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模式以及装配过程随着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加以展望,以期为深入认识土壤的形成机制和保护利用好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西川  金剑 《百姓》2004,(12):11-13
在担任南充市营山县县委书记、高坪区区委书记的4年时间里,杨毓培竟疯狂"卖官"61次,收取赡赂人民币227.8万元,美金3000元,另有人民币318.14万元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2004年11月9日和10日,杨毓培及其妻子,原南充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侦察员赵秀珍被双双押上成都市中级法院第16审判庭的被告席接受审判.  相似文献   
69.
金剑  刘晓冰  王光华 《作物学报》2004,30(12):1225-1231
通过分析不同熟期、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特别是高产品种(系)的群体生理特性,为栽培措施的合理运用及生态育种指标的有效选择提供理论参考。连续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高产大豆应具有株高适宜,节数相对较多,产量形成的空间较大,生殖生长期LAI和LAD较高,R5期后叶片衰减慢,叶片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均匀,干物质积累量大,  相似文献   
70.
硼与小麦不同器官中IAA、GA3、iPA和AB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硼与小麦不同器官中激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无硼处理与对照B10处理相比小麦穗部IAA含量亏缺,而且运输受阻,茎部有IAA积累。无硼处理小麦不同器官中IAA含量及比例都发生变化。B0与B10处理GA3含量变化趋势不同,B0呈低于B10处理的趋势。两个处理的iPA含量变化差异更大,B0处理穗部iPA明显低于B10处理;茎部也是如此,且两个处理变化趋势正相反。无硼处理旗叶ABA含量随生育期逐渐升高,施硼处理基本不变。可能这些变化与缺硼导致的小麦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