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广东省杨溪河灌草、竹林植被岸坡两种类型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对河岸带2 m、4 m和6 m宽度情况下的TP、TN和COD等面源污染物质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河岸缓冲带及宽度对污染物的截污能力有所不同,总体来看灌草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为55%~87%,其次为竹林缓冲带为56%~80%。从缓冲带去除TN、TP和COD的角度出发,同时考虑土地占用问题,宽度为6 m的两种类型缓冲带是较佳的河岸缓冲带设置宽度。研究结果可为缓冲带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2.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具增智、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疾病等作用,随着天麻纳入药食同源目录大有希望,天麻市场前景将更加宽阔。近年来,天麻功能研究及遗传多样性有关报道越来越多,天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及新的活性成分研究将是未来热点,有关天麻的遗传多样性及新的活性成分挖掘需进一步探讨。文章总结了天麻的本草考证、种类及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分子生物及基因工程研究,分析了最新研究进展和值得探究的方向,并对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以期帮助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天麻的研究进展有更充分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3.
在对福建省极小种群植物观光木野生资源和生境调查的基础上,对其野生资源分布、生境及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根据植株分布的野外生境特征、分布区位等提出有效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24.
为研究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热休克蛋白Hsp70抗原特性,以Mo贵州分离株为模板扩增得到Hsp70蛋白C末端基因,将目的基因连接至pET-28a原核表达载体,经PCR、双酶切和序列测定正确的阳性重组质粒转化E.coli Rosseta表达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经PCR从Mo贵州分离株扩增获得567bp的C末端片段,并成功构建含Mo Hsp70蛋白C末端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分子质量约为27ku的目的蛋白,且目的蛋白能与Mo阳性血清印迹反应。说明,成功构建可有效表达Mo贵州分离株Hsp70蛋白C末端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5.
2020-2021年连续两年在海南省温莪术田间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明确其对温莪术的取食为害风险有助于制定相应防控策略.2021年6月和8月,在海南省温莪术主要产区调查了草地贪夜蛾为害情况.结果显示,调查期内温莪术田间草地贪夜蛾以高龄幼虫为主,被害株率为5%~70%.室内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取食温莪术能够完成生活史,但存...  相似文献   
26.
研究以大红甜橙实生苗上胚轴为试材,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其节间茎段进行诱变处理,通过用不同浓度溃疡病菌粗提物进行离体筛选,以确定适宜的抗溃疡病选择压,并获得抗溃疡病突变体材料。结果表明,以1.8%的EMS溶液浸泡节间茎段2 h可获得"半致死"效应;溃疡病菌粗提物浓度为4%时为适宜的抗病选择压。对1 030个再生不定芽进行两次不连续离体筛选,再经离体接种溃疡病菌鉴定后获得35个抗性芽,成活率为3.4%。该试验初步获得抗溃疡病粗提物的大红甜橙突变体株系23株,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7.
紫外线诱变选育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白僵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出对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的白僵菌.[方法]利用紫外线对前期筛选出的白僵菌菌株照射10和30min进行诱变,选出高几丁质酶突变株,再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处理9d后,诱导菌株Bb- 10- 12校正死亡率为100;,Bb - 30 - 14校正死亡率为77.78;,而朱经紫外线照射的野生型菌株校正死亡率为62.97;.[结论]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法,获得了经10 min紫外线照射诱变对苜蓿叶象甲更高毒力的1株白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28.
利用孢子浓度为1.65×105~1.65×109个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Bb-10-12菌悬液对苜蓿叶象甲幼虫和成虫进行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孢子浓度为1.65×108个孢子/mL时,对2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00%,致死中浓度为1.3959×106个孢子/mL,致死中时间(7.73±2.81)d;对4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9.29%,致死中浓度为3.3175×106个孢子/mL,致死中时间(9.10±0.28)d;对成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61.11%,致死中浓度为4.8287×108个孢子/mL,致死中时间(27.48±0.15)d。比较可知,该菌株对苜蓿叶象甲2龄幼虫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9.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腐烂病是危害苹果树的重要病害,苹果树腐烂病又称腐皮病、烂皮病,可以侵害苹果树主枝、主干等多个部位,导致树势衰弱、产量下降,经济损失严重。本病主要危害树干、主枝、树杈和侧枝,其枝干症状可分为溃疡型和枯枝型2种,一般以溃疡型为主。溃疡型主要在主干和大枝上表现症状,其主要特点是在病部皮层上形成红棕色或红褐色、水浸状湿腐性溃疡斑。发病后期,病部失水干缩,出现许多黑色小粒点。枯枝型多在春季发生在小枝、果台或树  相似文献   
30.
李益  陶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0):115-119
[目的]研究以扦插柳枝为主的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最佳施工方式。[方法]以旱柳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扦插直径、深度及角度施工方式下新生枝条及根系在不同时期的生长参数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采用扦插直径>1.5~3.0 cm,扦插深度为30 cm和扦插角度垂直于地面的施工方式时,植物整体生长情况较其他对照工况好,特别是生长至360 d,植物地上部分和根系生长差异显著(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不同扦插方式对植物生长参数影响大小排序依次为扦插深度、扦插直径、扦插角度。植物地上生物量、株高和根系生物量与扦插直径和扦插角度之间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其相关性大小排序依次为地上生物量、株高、根系生物量。而植物根系数量与不同扦插方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选择扦插直径为>1.5~3.0 cm旱柳枝条,扦插深度为30 cm,并垂直于地面进行扦插,植物生长情况最佳,且植物后期生长情况显著好于初期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