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早大白是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2004年从辽宁省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引进,通过品种比较试验、产量测定、抗病性鉴定、适应性和品质分析,并通过多点试验和中试示范表证等方法筛选出的适宜广东省冬种的高产菜用型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薯块圆形,表皮光滑,白皮白肉,芽眼较浅,芽眼数4~7个,结薯集中,对病毒病的抗性较强,对早、晚疫病的抗性中等,适宜广东省冬种马铃薯产区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选择土质疏松深厚、排灌方便的田块,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施足基肥,早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32.
应用近红外非破坏性测定技术,以单粒花生种子含油量为检测对象,在花生分离世代对变异个体的含油量性状进行定向选择。结果表明,在分离世代中花生个体间含油量的变异程度大于纯合群体,F2的变异程度更高;在花生分离世代中高油个体的出现频率较高,不同亲本组合间高油个体的出现频率有明显差异;试验经3个世代的定向选择,单株平均含油量得到明显提高,单株中高油个体的出现频率也因为进行定向选择而得到提高。可见,利用花生单粒种子含油量非破坏性测定技术在分离世代对变异个体含油量性状进行定向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3.
采用铁皮石斛试管苗,以组培室常用光照强度条件[25μmol/(m2·s)]为对照(CK),设置了3个较大光照强度处理[即T1:50μmol/(m2·s),T2:75μmol/(m2·s),T3:100μmol/(m2·s)],研究不同光强对铁皮石斛幼苗素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在对每瓶苗数和单苗绿叶数等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的前提下极显著地提高了单苗茎粗和单苗鲜重,亦显著地提高了单苗平均根直径、总根体积及总根尖数,使植株根冠协调生长的同时还显著地提高了叶片SPAD值和蔗糖合成酶活性。相关分析结果还显示,在25~100μmol/(m2·s)光强范围内,叶片SPAD值与单苗茎粗、总根尖数及叶片蔗糖合成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因此,生产铁皮石斛优质种苗的适宜组培光照强度大小为75μmol/(m2·s),叶片SPAD值可能是衡量铁皮石斛幼苗素质的一项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34.
播期的选择决定了冬种马铃薯收获的品质和产量,但各地在播期选择上随意性很强。大田试验设在广东省最大的冬种马铃薯基地-惠东县,设计从10~12月较大时间跨度的播期范围,研究不同播期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主要病害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中旬之前播种的马铃薯,单薯重较高,干物质积累较多;而11月下旬~12月上旬播种的马铃薯,产量较高,病害发生较少。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排序结果显示,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播种的各平行样品之间性状比较接近,可获得稳定的收获预期。在供试条件下,适当晚播可提高冬种马铃薯的产量和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薯-稻-稻”轮作模式下双季稻施肥减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冬种马铃薯收获后土壤肥力残留较多,早晚稻施肥量大,造成肥料浪费和利用率低下的现状,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薯-稻-稻"轮作模式下早晚双季稻施肥减量对其农艺性状、产量、肥料利用率和种植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早、晚双季稻的施肥量减少至农民习惯施肥量(T1)的80%(即T2)时,对水稻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及肥料利用率影响不大;但当施肥量减少至农民习惯肥量(T1)的60%(即T3)时,对双季水稻产量、品质和种植效益及肥料利用率影响较大。因此,建议在冬种马铃薯收获后的田块种植早、晚双季稻,其合理施肥量应减少至农民习惯施肥量的80%。  相似文献   
36.
甘薯、玉米、花生等旱地作物抗旱研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干旱对花生、甘薯、玉米等旱地作物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品质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阐述了当前作物抗旱研究的对策,包括加强具有抗旱基因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创新,耐旱品种的引进与选育,建立节水种植栽培技术体系等。  相似文献   
37.
广东地区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珍稀中药材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的品质,促进广东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以不同种源的铁皮石斛为试验材料,研究种苗类型、附生树种以及施肥方式对铁皮石斛林下仿野生栽培的影响,同时对设施栽培和仿野生栽培的铁皮石斛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广东、福建、云南的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为材料,将穴盘苗附生于松树、杉树、龙眼树,施以控释肥,仿野生栽培效果最佳;仿野生栽培3年的铁皮石斛多糖和生物碱含量可达40.5%和0.0367%。  相似文献   
38.
水分胁迫对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大棚内采用人工供水的方法,研究不同水分胁迫下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下可用株高、茎粗、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穗粗、每穗粒数、千粒重等6个性状耐旱系数作为品种耐旱性鉴定的指标,而中度干旱胁迫下可用穗位叶面积、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穗粗、每穗粒数、出籽率、千粒重这6个性状耐旱系数预测品种产量的耐旱系数。在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散粉至吐丝间隔期(ASI)、穗粗、每穗粒数、千粒重等4个性状耐旱系数是不同品种耐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除此之外,株高、茎粗、穗位叶面积等决定植株形态的性状指标也对甜玉米耐旱性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9.
以高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粤油9号为油料,采用黄曲霉综合控制生产技术能有效控制花生收获前后黄曲霉的污染;在花生油生产过程中采用紫外光降解黄曲霉毒素技术,能最大限度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应用无黄曲霉花生油技术生产花生油,实现花生油的产业化,花生油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0.
不同灌溉量对广州地区马铃薯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马铃薯品种粤引85-38为材料,研究广州地区不同灌溉量对马铃薯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溉量及灌溉方式对马铃薯的产量、田间性状、商品薯率和品质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400 m3/hm2滴灌处理不仅可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出苗率、产量及商品薯率,而且还能降低田间植株发病率。本研究为改变广州地区马铃薯灌溉方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