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8篇
  4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甘蔗品种粤糖00-236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滴灌施肥条件下钾肥施用分配比例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施钾量相等时,甘蔗不同生长期钾肥分配比例的不同对甘蔗伸长速度、蔗茎产量、干叶重的影响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钾肥施用量不同分配比例中,22.5%~55%~22.5%、30%~50%~20%、20%~60%~20%1、0%~60%~30%四种钾肥分配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甘蔗蔗糖分、蔗汁蔗糖分和蔗汁锤度。因此,在甘蔗水肥管理中,应注重中、后期的钾素供应,以利于甘蔗糖分的积累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滴灌下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处理马铃薯的生物学产量显著高于不施磷处理,而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生物学产量的差异不显著;滴施磷肥处理有利于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磷质量浓度;马铃薯块茎产量以50%磷肥基施、50%磷肥分10次追施的处理最高,且其商品薯率也最高,达到88.96%,比不施磷肥的对照处理高出6.54%;不同供磷方式对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表现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滴施磷酸二氢钾后土壤中磷的移动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采用土柱模拟滴灌施P肥,研究了P在土壤中的移动和分布。试验结果表明:①滴施含P量200mg/L的KH2PO4后P在砂壤土、轻壤土、重壤土中分别纵向移动了22、16、14cm。横向和纵向移动的距离基本相同。②随着滴施P浓度的增加,P的移动距离增大,P的主要累积层加深。赤红壤中滴施P浓度200、400、800、1000mg/L时,P分别移动了12、16、20、22cm,而且有效P和全P含量增加显著的土层深度分别为0~8、0~12、0~18、0~20cm。在相同质地情况下,滴施高浓度P肥溶液可以明显增加P的移动距离。  相似文献   
4.
以砖红壤和石灰性土壤为供试土壤,探索不同聚磷酸铵(APP)对土壤中磷吸附解吸的影响,为评价磷的有效性提供数据参考。在等磷等氮条件下,分别以APP1(以中聚为主)、APP2(以低聚为主)、APP3(聚合度分布均匀且高聚含量高)、MAP(磷酸一铵)、A-M(APP3和MAP以P2O5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CK(空白对照)为供试材料,设置6个处理(各处理名同所用材料),在砖红壤和石灰性土壤上进行50 d的培养,测定各处理下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显示,在石灰性土壤和砖红壤上,朗缪尔(Langmuir)方程、弗罗因德利希(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均可很好地拟合土壤中磷的等温吸附特征,且以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在0.86~0.98)。在石灰性土壤上,除CK外,以APP1处理下土壤对磷的吸附性最强,A-M处理下土壤对磷的吸附性最弱,磷解吸量最大,磷解吸率最高;在砖红壤上,除CK外,以APP1处理下土壤对磷的吸附性最强,APP2处理下土壤对磷的吸附性最弱,磷解吸量最大,磷解吸率最高。结果表明,聚合度分布均匀且高聚含量高的APP配施MAP可减少石灰性土壤对磷的吸附,提高磷的有效性;而以低聚为主的APP可减少砖红壤对磷的吸附,保持土壤磷的平衡和供磷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生境下园林绿化植物叶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了解小生境下相似环境条件 与植物自身特性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园林植物的健康管理及叶际细菌资源的挖掘提供参考。【方法】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大理大学校园 50 m 半径圆内朝向东边的 3 种主要园林植物 (枇杷树 Eriobotyra japonica、 广玉兰 Magnolia grandifl ora 和大青树 Ficus altissima)的叶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 3 种园林植 物的叶际细菌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枇杷树、广玉兰和大青树;不同植物的叶际细菌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第一优势细菌属不同,但排名前五的细菌属均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甲基杆 菌属(Methylobacterium)、螺状菌属(Spirosoma)、薄层菌属(Hymenobacter)和无色菌属(Achromobacter)。 3 种植物的叶际细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但同一植物不同大小叶片间的细菌群落相似,其中,仅在枇杷树和 广玉兰叶片上分布的细菌群落门和属最多,表明常绿阔叶植物的叶际细菌群落相较于落叶阔叶植物更多样、复杂。 【结论】不同园林植物的叶际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 植物自身特性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首要原因, 植物叶际细菌 资源的挖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以植被砼生境上的4个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品种为试材.分别进行38℃和50℃的干热胁迫处理后.测定叶片的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相对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的含量等指标,并比较各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Pearl和MillenninmⅡ在干热胁迫下能产生较多的SOD、CAT和游离脯氨酸,但细胞膜受损较大,Barrington和Millenninm只能产生较少SOD、CAT和游离脯氨酸。综合评价表明,Pearl和MillerminmⅡ的抗干热性较强.Barrington和Millerminm的抗干热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玉米苗期生长的最佳液体复合肥配方。[方法]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几种液体复合肥对盐碱土养分含量以及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室内盆栽试验设置5个处理,以空白处理(CK)为对照,液体复合肥处理分别为平衡型配方(A)、中氮低磷高钾配方(B)、高氮低磷中钾配方(C)、低氮高磷中钾配方(D)。[结果]与对照相比,液体复合肥能够显著降低盐碱土p H,且显著提高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各液体复合肥处理的苗期玉米根系干物重、地上部干物重、株高和茎粗均显著优于对照(CK);各液体复合肥处理能够明显改善苗期玉米各部位养分状况,显著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与其他液体复合肥相比,D处理能够显著提高盐碱土速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改善苗期玉米营养状况,地上部和地下部长势均明显改善,且氮、钾利用效率最高。[结论]在盐碱地上施用液体复合肥D对玉米苗期生长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南皮县小麦种植中的水肥利用效率,减少灌溉水用量和肥料施用量,在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小麦种植区进行大田水肥管理试验,在等施肥量下设置常规施肥、喷灌施肥和浇灌施肥3种灌溉施肥方式。结果表明,喷灌施肥和浇灌施肥可促进小麦的生长,其中喷灌施肥株高和穗鲜重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高11.39%和23.91%。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喷灌和浇灌施肥千粒重提高3.50%~4.70%,产量提高40.82%~43.36%,水分利用效率提高62.22%~91.85%,肥料偏生产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在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基追肥比例对甜玉米的生长、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追肥比例对甜玉米的生长、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基追肥比例为1∶1时甜玉米的产量和百粒质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余4个处理,增幅分别达到11.37%~39.38%和9.68%~30.18%。在品质方面,当所有肥料做基肥施用时不利于品质形成,甜玉米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余各处理。在肥料利用效率方面,以基追肥比例为1∶1处理综合表现较好,显著提高氮、钾和镁利用效率,与全部肥料做基肥处理相比分别提高60.84%、65.83%和61.92%。总体而言,以基追肥比例为1∶1处理的效果最好,在甜玉米的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滴施外源钙对香蕉生长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在滴灌施肥条件下,施用不同水平Ca(NO3)2对香蕉生长、生物量积累及不同部位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每处理4次重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滴施不同水平Ca(NO3)2对香蕉叶片长度、假茎高度影响显著,但对叶片数、叶片宽度、假茎围长度等农艺性状指标影响不显著。滴施不同水平Ca(NO3)2对香蕉叶片、根系及整株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其中,施钙处理整株香蕉生物量的增量为5.78%~10.59%。滴施不同水平Ca(NO3)2显著增加香蕉根系的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其增幅分别为8.61%~47.35%和11.77%~28.17%。不同施钙处理对香蕉叶片、假茎、根系等各部分矿质营养吸收产生一定影响,但规律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