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0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768篇
林业   700篇
农学   941篇
基础科学   544篇
  1140篇
综合类   2477篇
农作物   384篇
水产渔业   341篇
畜牧兽医   1027篇
园艺   300篇
植物保护   44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373篇
  2020年   333篇
  2019年   348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444篇
  2011年   492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39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01.
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S.sciuri)是引起奶牛乳房炎(Cow Mastitis)的病原菌之一,其主要致病因子是该菌产生的脱皮毒素C(Exfoliative Toxin C,ExhC)。为了深入了解该基因的分子特征,本试验对从乳房炎患牛牛乳中分离的一株松鼠葡萄球菌ExhC基因(Genbank登录号:MT845354)进行了克隆及序列分析。按GenBank收录的ExhC基因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PCR对ExhC基因进行扩增,并对扩增后的ExhC基因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松鼠葡萄球菌Exh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长度为837bp,共编码278个氨基酸。通过Blast模块对ExhC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到5株相似序列,与ExhC基因序列相比同源性均为99.04%。系统进化树图指示该基因与其余五株相似序列属于不同的分支,遗传距离较远。利用TMHMM对松鼠葡萄球菌ExhC基因837bp序列跨膜区进行预测,结果显示ExhC蛋白的第1~277位氨基酸在细胞膜外,5~25位氨基酸所在位置为跨膜区。通过ExhC氨基酸序列分析和ExhC蛋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预测,推断第97位氨基酸插入Asn以及其他位点氨基酸的突变可能会导致松鼠葡萄球菌功能区变化和毒株毒力的相对变化,这将给松鼠葡萄球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2.
任军  石遥  刘方  田蓉  刘兴 《草业学报》2021,30(8):86-97
为明确锰矿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及优势草本植物重金属吸收特征,对贵州省典型锰矿废渣堆场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评价,并调查研究了锰矿废渣堆场草本植物的类群及重金属吸收特征。共采集优势草本植物18种,隶属11科18属,菊科和禾本科为优势科。对18种草本植物体地上部、地下部及其生长基质中Cr、Ni、Cu、Zn、Cd、Pb和Mn 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锰矿废渣堆场重金属污染空间变异较大,Mn污染最严重,其次是Cd,属于Mn、Cd复合型污染。计算了草本植物对7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并对18种草本植物进行了聚类分析,综合分析了草本植物重金属吸收特征,结果显示,看麦娘对Cd富集系数达22.49,对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五节芒、商陆对Cr、Ni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风毛菊和夏枯草对锰矿废渣区多种重金属均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锰矿废渣堆场主要为Mn和Cd污染,矿区本土自然生长的优势草本植物可作为生态修复的首选植物。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海南省历史疫区猪链球菌Ⅱ型的流行及分布情况,选择东方、文昌、儋州及白沙4个历史疫情市县,针对中小规模养殖场及散养户开展了血清学调查和生物安全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涉及4个市县的29个养殖场点,包含中小规模场9个、散养户20个;共检测猪血清样品307份,检出阳性95份,个体阳性检出率为30.94%(95/307),检出阳性场点17个,群体阳性检出率为58.62%(17/29)。4个市县中,群体阳性检出率介于28.57%~85.71%,个体阳性检出率介于4.00%~84.15%,不同市县间差异均显著(P 0.05);不同场点中,中小规模场的群体阳性检出率(77.78%)高于散养户(50.00%),但个体阳性检出率(28.29%)低于散养户(36.27%),差异均显著(P 0.05)。被调查养殖场户的生物安全状况不佳,35.7%的场点人员随意进出,仅21.4%的场点设有车辆出入消毒设施,定期组织培训的场点仅占21.4%。结果表明,海南省历史疫情市县的猪链球菌Ⅱ型污染面广,防控效果不理想,疫情传播风险较高,尤其是疫情多发地区和散养户。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加大防控力度,加强养殖人员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养殖场点生物安全水平,减少疫情发生。本调查为今后海南省猪链球菌病防控提出了可行性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4.
为探明东北地区常见野生葱属植物耐旱能力,筛选野生葱属植物耐旱种质资源,本研究以野韭(Allium ramosum L.)、山韭(Allium senescens L.)和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 Regel)3种葱属植物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其种子萌发期渗透调节物质及酶活性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比较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3种葱属植物种子萌发期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种植物相比,山韭相对电导率最低,渗透调节物质积累量最高,酶活性变化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4种酶活性之间显示出强相关性。隶属函数分析得出3种植物种子的抗旱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山韭 > 野韭 > 蒙古韭。  相似文献   
105.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放牧试验设计,结合对比分析、线性回归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等数据分析方法,探讨荒漠草原主要种群与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的关系及在放牧条件下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增大,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主导种群地上现存量占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的比例下降,且主导种群与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的线性关系减弱;不同年度间主导种群占植物群落地上现存量比例以及线性关系会产生变动;短花针茅种群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强于无芒隐子草种群和碱韭种群,但无芒隐子草种群在降雨较好年份具有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06.
在目前非洲猪瘟疫苗毒株、变异毒株、野毒株并存背景下,只做好外部生物安全已不足以达到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因疫苗毒株隐蔽性强、检测难度大,不知道通过引种是否会将疫苗毒株带到猪场。因此,未来猪场生物安全不能只关注场外生物安全,更重要的是要运用“以猪为本”的“1237”P氏生物安全立体非洲猪瘟防控体系,即在做好“控五流”等外部生物安全的同时,更要关注饮水安全、注重猪的自身健康度、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实现“与非共存,与蓝共舞”。所谓“立体防控”是指全方位的防控,而不是仅仅针对猪场大门的传统生物安全防控。  相似文献   
107.
杏果输送过程中定向稳定性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寻找影响定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将各影响因素经过科学的组合对比,找到最佳组合,提高水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定向成功率。为此,利用正交试验、高速摄像仪和动应变测量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影响杏果定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即入口通道宽度(D)、夹持带的速度大小(V)、杏子尺寸大小(I)。通过正交对比试验,得知底部输送带采用齿皮带时比光皮带的定向效果好,最佳试验因素组合是D=30mm、V=1.29m/s、I=34~35mm。利用高速摄像观测统计发现:杏果大部分在定向通道的第3区域达到定向稳定。考虑夹持片对输送带振动影响的情况下,统计出杏子的定向稳定区域主要集中于输送通道的第3区域,为杏子切刀的位置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8.
目前,越来越多的日光温室作业者通过在温室土壤中铺设热水循环地埋管道的方式来为温室夜间生产供热。为了了解温室地埋管道温度场的影响因素,运用GAMBIT建立土壤中不同直径的地埋管道二维网格模型,并采用Fluent软件模拟地埋管在冬季夜间环境下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变化。在网格模型中选取监测点,通过观测监测点温度了解埋管结构参数与土壤温度场的关系,为今后温室地埋管的埋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To identify the infection agents from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where feedlot cattle indicated 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 (BRDC), the M gene of the 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 was amplified by RT-PCR.The PCR product was ligated to pMD18-T vector and cloned to E.coli DH5α.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sequenc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trains in GenBank by the molecular biology software.Sequence align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a BPIV3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the samples and named NX49, the M gene of NX49 included 1 056 nucleotides.Evolutionar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X49 belonged to BPIV3 C genotype and shared 99.4% nucleotide identity with that of the SD0835 isolated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X49 demonstrated that it was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acid and organic matter.The presence of Mg2+ showed no protection against the treatment at high temperature.The HA test suggested that the NX49 enables to agglutinate the guinea pig RBC at 4 ℃ and the titer was 1∶4.The study isolated a BPIV3 genotype C strain successfully, which facilitate the study of molecular evolu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BPIV3 in China.  相似文献   
110.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main bacterial pathogen species causing dairy cow mastitis in Liaoning, as well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sensitivity of the pathogenic E.coli,the milk samples from 75 dairy cows with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for mastitis in certain large-scale dairy farm in Liaoning were collected.The bacteria in milk were cultured and isolated with biochemical methods and in vitro drug sensitivity tests were processed with the isolated E.coli strai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bacterial pathogen for dairy cow mastitis were E.coli(separation rate 58.7%),S.aureus(64.0%)and S.agalactiae(54.7%),and multiple infection including double and triple infection were identified.The drug sensitivity tests on the isolated E.coli indicated that the E.coli isolates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sulfonamides(resistance rate>85%)and chloramphenicol(resistance rate>30%),and they were relatively low resistant to ampicillin(9.5%),ciprofloxacin(9.5%),ceftiofur(7.1%)and ofloxacin(4.8%).The results was able to provide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airy cow mastitis in Liaoning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