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30篇
  7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文研究了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和樟子松(Pinus pylve-stris L.)种子萌发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酶活性的代谢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刺槐种子子叶中脂肪变化最早;酶活性的升降不一定与其作用底物含量的增减相一致;作用于贮藏物质的酶并不是在浸种后立即就表现出活性。樟子松种子胚乳和种胚中蛋白酶分别在浸种后的第8天和第10天才表现出活性;物质降解是种子正常萌发的先决条件。物质代谢产生的小分子是萌发胚的组成物质,释放的能量用于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使种子得以萌发和幼苗形成。  相似文献   
42.
针对水稻机械化收获后缺乏专用运输机械的情况,设计开发了一种分置式静液压传动系统与机械式有级变速器串联的履带式行走系统。为了减小驱动功率,设计中采用降低履带接地长度与轨距之比和加大履带宽度的方法,并给出了的驱动功率选取方法。试验证明,该行走系统能实现无级调速和大范围传动比变化,满足了稻田低速运输和公路高速运输的要求,且操作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3.
lntroductionPuult,hwiaIOmentosaisoneofthethstestgrowingtreesandspreadsinmostprovincesofChina,butthesamecharacterindifferentareaisvarious.ThephysiologyandecoIogyofthetreehavebeenstudiedmostIy.However-thepaperonthegerminationstateandthereIationoftheseedsamo…  相似文献   
44.
山东姜瘟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8-2000年从山东省莱芜、泰安、滕州和安丘等6个地(市)县采集姜瘟病株,室内分离纯化获得107个菌株,从中选出部分菌株,对病原细菌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生理生化反应和致病性等性状进行测定,并与番茄青枯病菌Tm2和烟草青枯病菌P.s3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上述菌株均属于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Smith)Smith)。根据对其6种糖和醇的作用以及脱氮作用。明确山东姜瘟病菌有Ⅱ和Ⅲ两个生物型,比例分别为42.31和57.69%。不同地区间生物型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5.
黄河小浪底库区山地植物群落恢复进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分析植被恢复进程的变化特征,该文以黄河小浪底库区山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恢复进程的指标进行了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技术构建了恢复进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聚类结果,利用植被恢复度指数对研究区的植被恢复进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15种类型,其中4个乔木群落、6个灌草群落和5个草本群落。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群落盖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等指标在第一主成分(PC1)表达式中具有较大的特征值,土壤条件和群落盖度对第一主成分贡献较大;在第二主成分(PC2)的表达式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坡向和土壤厚度;在第三主成分(PC3)的表达式中,坡度特征值最高,影响最大,其次是土壤有机质和群落盖度的影响。聚类分析将调查样方分为4个类别,利用层次分析法,采用植被恢复度指数把研究区植被恢复进程划分为恢复稳定期、恢复中期、恢复进展期和恢复初期4个等级。通过检验,所构建的评价模型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46.
针对国内自走式全混合日粮制备机缺乏取料机理和参数优化的现状,对自走式全混合日粮制备机的取料机构进行设计与分析,建立了取料作业的理论模型,并对螺旋叶片螺距、螺旋叶片直径、辊筒转速、前进速度、每刃进给量和取料刃长比等关键参数进行了计算和选取。采用EDEM对影响取料过程的前进速度、辊筒转速、螺旋叶片螺距、刀刃长比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分析表明,各因素对取料效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前进速度、螺旋叶片螺距、刀刃长比、辊筒转速,各因素对回流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螺旋叶片螺距、刀刃长比、辊筒转速、前进速度。综合考虑取料效率和回流率,最优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为4 m/min、螺旋叶片螺距230 mm、取料刀刃长比1.8、取料辊筒转速230 r/min。此时取料效率为82.6 m3/h,回流率为38.93%。采用最优参数组合进行试验,试验测得取料效率为77.02 m3/h,回流率为39.76%,与仿真分析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7.
针对目前我国牛羊养殖场饲喂过程中饲喂通道存在剩余饲料的问题,设计一种代替人工收集剩余饲料的剩料收集机。该机主要由盘刷、收料装置、输送装置、集料箱等部件组成。收集机通过前端的盘刷,将剩料清扫到收集机的清扫方向上,再利用圆柱刮板、螺旋圆柱刷、两侧绞龙将剩料输送到吸口处,利用链条、刮板将剩料输送到剩料箱。重点对盘刷清扫装置、螺旋圆柱刷、螺旋集料机构、链条刮板机构和液压系统等关键部分进行设计计算,确定盘刷的旋转速度为150 r/min,螺旋圆柱刷的转速为80 r/min,螺旋绞龙的转速为60 r/min,剩料收集机的前进速度为5 km/h。在实际试验中,剩料收集率均在96%以上,平均收集率达到97%,收集机收料效果良好,达到牧场的使用要求,验证了本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影响AFLP反应体系主要因素的优化,建立了蜡梅的AFLP反应体系,并筛选出了适宜该体系分析的引物.结果表明,20μL蜡梅AFLP最佳酶切体系为模板600 ng DNA,3 U Pst I和3 U Mse I,在37℃下双酶切2 h;在20μL最佳连接体系中酶切产物为15μL,3 U T4连接酶,0.25μmol.L-1 Pst I接头,2.5μmol.L-1 Mse I接头,1μL 10×T4 Buffer,在22℃下连接10 h;在20μL最佳预扩反应体系中稀释10倍的连接产5μL,2.0mmol.L-1 Mg2+,2 U Taq酶,300μmol.L-1dNTP,0.5μmol.L-1 Pst I和Mse I引物(P+AGA/M+ATC);在20μL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中5μL稀释20倍的预扩增产物,2.0 mmol.L-1的Mg2+,2 U Taq酶,300μmol.L-1 dNTP,0.5μmol.L-1 Pst I和Mse I引物(P+AGA/M+ATC).最后,利用上面的体系筛选出了96对适宜于蜡梅AFLP分析的引物.  相似文献   
49.
以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幼苗为材料,研究了硫酸二甲酯处理对其幼苗形态和基因组DNA的SSR扩增位点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5 mg·L-1的硫酸二甲酯处理3 h幼芽形成的幼苗仍呈现丛枝病幼苗症状,而质量浓度等于15 mg·L-1、处理5 h或大于25mg·L-1、处理超过3 h的幼芽形成的幼苗形态上均呈现健康状态,但...  相似文献   
50.
【目的】用秋水仙素诱导出南方泡桐同源四倍体,建立其体外植株高效再生系统,为泡桐新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方法】以二倍体南方泡桐幼苗叶片为外植体,预培养泡桐不同时间(0,8,16 d)后,置于含不同质量浓度(5,10,20 mg/L)秋水仙素的固液双层培养基上处理泡桐不同时间(24,48,72 h),以诱导其同源四倍体植株,并通过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叶片单细胞DNA相对含量的测定,进行变异植株的倍性分析;同时,以其四倍体叶片、茎段和叶柄为外植体,利用不同植物激素不同质量浓度的组合培养基,筛选建立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的最适培养基。【结果】秋水仙素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南方泡桐同源四倍体诱导率影响显著,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影响不显著;在含10 mg/L秋水仙素的MS培养基上处理72 h,未经预培养叶片的四倍体诱导率高达18.8%;同源四倍体幼苗叶片较二倍体大而且厚,叶片单气孔器变大,孔密度变小,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和POD活性降低。MS+0.1mg/L NAA+8 mg/L BA、MS+0.3 mg/L NAA+12 mg/L BA和1/2 MS分别是其愈伤组织诱导、芽诱导和根诱导的适宜培养基。【结论】诱导获得了南方泡桐同源四倍体,建立了同源四倍体南方泡桐的体外植株再生系统;叶片是同源四倍体南方泡桐体外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