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2篇
  4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小麦播种期及基本苗对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在10月29日到11月4日之间时结实小穗数较多;播种期在10月29日和11月10日时退化小穗数最多;在11月4日播种时退化小穗数最少。在10月23日到11月4日之间播种时结实粒数较多。在11月4日左右播种时千粒重高。结实小穗数、实粒数、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呈直线下降;退化小穗呈直线上升。11月4日左右播种,穗部性状最理想,结实小穗数较多,退化小穗数最少,结实粒数较多,千粒重高。要想大穗就要降低基本苗,基本苗120万/hm2时,穗部性状最理想,结实小穗数最多,退化小穗数最少,实粒数最多,千粒重最高。  相似文献   
72.
用硫磷铁法测定了不同性别的26尾鳜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结果表明,13尾雌性鳜鱼总胆固醇的平均含量为754.7mg/100mL,13尾雄性鳜鱼总胆固醇的平均含量为988.2mg/100mL。t检验表明,雄性鳜鱼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雌性鳜鱼。  相似文献   
73.
扎西顿珠  拉巴  王彩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14-15717
介绍了EOS/MODIS资料在西藏森林火灾监测中的应用,并用多年的历史资料来验证,说明该方法在该区森林火灾监测中是可行的。同时为实现对非林火的排除并提供着火点树种信息,利用ENVI、R2V、ARCGIS等软件对西藏地区森林资源分布图进行了数字化录入,以ArcView为平台,对西藏地区遥感影像与地面森林分布信息图像进行了复合。研究表明,运用该方法排除非林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4.
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杜松(Juniperus rigida)种子,采用种子萌发实验及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大小特征、萌发特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以了解不同地区杜松的种子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杜松的种子大小差异显著,府谷地区的种子最大、最重,平均长6.83 mm,宽3.56 mm,千粒重为25.89 g;种子长及种子长宽比随纬度的升高、土壤全磷含量的增加而变小;种子千粒重随1月和7月均温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全氮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种子大小对萌发特征影响显著,种子萌发率、萌发势及发芽指数均随种子长、种子长宽比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不同地区杜松的萌发差异显著,武川的种子萌发最快最高,府谷与贺兰山最慢、最低;萌发率、萌发势及发芽指数均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萌发势和发芽指数随土壤全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研究认为武川及浑源地区是杜松优良的选种地。  相似文献   
75.
为了寻找高效纤维素降解菌,提高秸秆降解效果并缩短秸秆腐解时间,从腐烂秸秆及附近土壤中,筛选获得高效秸秆纤维素降解细菌,并研究其对秸秆纤维素的降解能力。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分离纤维素降解菌,结合纤维素刚果红测定、滤纸条降解试验和秸秆失重法筛选到2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细菌(CMC-red、CMC-I),经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CMC-red为Massilia arvi菌属,菌株CMC-I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banpakuense)。菌株CMC-red的降解能力强,10 d可将滤纸降解成糊状,10 d内对秸秆的降解率可达24. 14%。通过分析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图可以得出,经纤维素降解菌降解的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吸收峰减弱,纤维素的结构变得疏松。筛选获得的2株细菌中,菌株CMC-red对秸秆具有显著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76.
以循环经济促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农业发展与循环经济紧密相连,本文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面向循环经济的三种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一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信息化农业。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索了结实型桂花Osmanthus fragrans花瓣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为提高桂花园林赏花价值与经济用花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潢川金桂’O. fragrans ‘Huangchuan Jingui’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气相色谱法测定内源乙烯释放,流式细胞法检测核DNA变化,以及检测桂花开放及衰老过程中超氧自由基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桂花花瓣中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质量摩尔浓度在初花期达到最高值,随后逐渐下降。(2)细胞色素c的含量在初花期开始积累至盛花期最高,在盛花末期开始减少至消失,而ATP质量分数一直呈下降趋势。(3)乙烯释放量从盛花末期开始逐渐上升至萎蔫期达到最大值,此时花瓣中的核物质也基本消失。(4)桂花花瓣中活性氧的激发、细胞色素c释放和ATP持续下降明显发生于初花期,为早期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事件;乙烯跃变、DNA降解发生在盛花末期之后,为晚期PCD事件。【结论】线粒体功能活性下降可能是桂花花瓣早期PCD信号,内源乙烯跃变引起花瓣萎蔫失水和DNA降解可能是PC...  相似文献   
78.
在’99昆明世博会上,有不少古桩盆景展品是以山野直接采挖野桩获取素材而制作的,如对节白蜡、银杏、赤楠等古桩盆景。诚然,山野老桩是历史的见证,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产物,直接采挖后进行盆景造型,能缩短成型周期,古朴、苍劲,姿态自然,远非人力所及。故野外采桩一直成为传统盆景素材的主要来源,也被各盆景书籍所记载并广为宣传。然而,在人类不断破坏自然而又遭自然不断报复,开始认识到必须保护自然、保护野生资源的今天,现代盆景究竟该以什  相似文献   
79.
为了引入更简便的估测猴耳环人工林冠层生物量的,针对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一片猴耳环人工林冠层生物量估测,本研究首次引进、介绍了一种高效而非破坏性的无偏估计取样策略——随机化分枝抽样法(randomized branch sampling, RBS),提出并测试了"辅助变量功能系数(以Z表示)"便于计算RBS的选择概率。结果表明,以枝条基径作为冠层生物量RBS估测的辅助变量是合适的,其功能系数取Z=2 (即基径的平方)时估测效果最佳,树木个体的三级分枝数量越多RBS的估测方差越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9 3,p=0.000 6),这就导致年龄较大及枝下高较长、易萌发三级枝条的树木个体冠层生物量估测值产生较大的方差。全路径的估测值与实测值仍存在<3.5%的相对标准误差;4~6条取样路径数的估测值相对标准误差为4.56%~5.45%,能减少约2/3的工作量,可作为猴耳环冠层生物量RBS取样的路径选择范围。RBS确是一种高效的林木生物量取样策略,希望业内对此法产生兴趣并加以应用和验证,以期日后为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0.
人工诱导下观赏植物的阶段转变类型及幼年期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期调控需要有效的人工诱导。在植物的幼年期,任何诱导都是无效的,因此,需要确定结束其的时间。本文对用于判断幼年期的量化指标、判断准则和常规步骤等进行了总结,确定了常用的标准。被诱导的阶段转变指的是人工诱导下植物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转变过程。本文归纳出五种被诱导的阶段转变的基本类型,对每种类型的特征进行了描述和举例,确定了幼年期结束的判断方法,讨论了影响判断的因子及长期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