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4篇
林业   59篇
农学   96篇
基础科学   60篇
  76篇
综合类   403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290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991.
从利用生防细菌(根际促生菌、植物内生细菌、海洋细菌和土壤细菌)、生防放线菌、生防真菌及其他生防因子(植物提取产物、转基因植物)等方面对油菜菌核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2.
从牦牛皮下采集皮蝇(Hypoderma)幼虫,用DNA提取试剂盒、Chelex-100两种方法提取幼虫的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基因(CO Ⅰ)中的高度可变序列,扩增产物经BfaⅠ酶切后用琼脂糖凝胶检测,结果表明所采集的皮蝇幼虫属于同一种.测序结果显示,扩增的序列与GenBank 中中华皮蝇(H.sinense)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99.56%,表明所采集的皮蝇幼虫均为中华皮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牛支原体肺炎是严重危害国内外肉牛养殖业的一种重要疾病,病原混合感染将加剧病情,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本研究通过阐明我国牛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情况,为探讨更加有效的防控手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近4年来采用门诊和出诊的方式,收集了全国范围内35个临床初诊为牛支原体肺炎的牛场病牛样本,进行牛支原体及混合感染细菌的分离和分型鉴定。[结果]确定了这类疾病的细菌学感染特征,表现为牛支原体感染占绝对优势,混合感染模式主要以牛支原体合并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感染、牛支原体合并和化脓隐秘杆菌感染为主。[结论]经实验室检测证实临床初诊病例绝大部分为牛支原体肺炎,但混合感染很普遍。  相似文献   
994.
试验旨在建立能同时检测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和猪源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的二重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PPV VP2基因和EMCV 3D基因序列,利用Premier 5.0软件设计出PPV和EMCV的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同时特异性检测PPV和EMCV的二重PCR方法,PPV和EMCV的敏感性检测极限分别达7.62和1.22×10-1 pg/μL。通过对临床36份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该二重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适合于临床检测应用。  相似文献   
995.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可同时鉴别牛支原体、巴氏杆菌A型和化脓隐秘杆菌的多重PCR方法。分别针对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特异的hyac-hvaD基因区段、化脓隐秘杆菌的16SrRNA基因上保守区段和牛支原体的UvrC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多重PCR的最佳扩增条件确定为:95℃ 10min预变性;95℃ 1min,56℃ 50s,72℃ 1min,循环30次;72℃ 210min延伸。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扩增出以上三种致病菌的特异性片段,不能扩增出其他病原菌的相关片段;对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化脓隐秘杆菌和牛支原体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8×10^5CFU/mL、8×10^5CFU/mL和4×10^6CFU/mL。同时用该方法检测了牛支原体肺炎患牛的鼻拭子与肺组织,发现12h预增菌后,肺组织检测与牛支原体培养的阳性符合率为92%。对临床样本进行牛支原体分离培养需要3-4d时间,而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12h预增菌则能在24h内出结果。该多重PCR方法显著加快了临床诊断速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本研究以10对荧光标记微卫星引物分析了我国2个地方鹅种(狮头鹅和皖西白鹅)原产地与基因库(泰州)共4个群体的保种效果。检测判定了狮头鹅和皖西白鹅共240个个体的基因型,通过计算4个群体的优势等位基因频率(P)i、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内近交系数(Fis)分析了狮头鹅和皖西白鹅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采用配对试验均数差异t检验比较了基因库保种群体与原产地群体的遗传差异,基因库保种群体与原产地群体间的Pi无显著差异(P0.05);He、PIC均略高于原产地群体,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Fis低于原产地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说明,基因库较好地保存了这2个品种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表明对我国地方鹅种采取异地小群保种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旨在了解分化群α基因可能的调控序列及其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扩增鸭CD8α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使用在线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分别将鸭肝炎易感组和抗性组的CD8α基因启动子区定向亚克隆至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Basic中,利用酶切与测序技术进行鉴定;并瞬时转染细胞,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启动子载体的活性。结果,扩增出一条长度为2 480bp的片段(包含第一外显子56bp,启动子区2 424bp)。经序列分析,鸭CD8α基因启动子区具有典型的TATA-box、GC-box和CAAT-box,其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406bp处,且发现了CdxA、Nkx-2、GATA-1、SRY等41个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鸭CD8α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显示,构建的鸭肝炎易感组和抗性组的报告基因启动子载体具有相当的活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CD8α基因的转录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面向新世纪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全面考察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构成要素,本文以框架图的形式展现了该体系的结构,提出了构建该体系必须体现新世纪的特色以及与农林高校实际相结合,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为原则,以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人才为目的,做到结构严谨、循序渐进、突出创新,以改革促进体系的优化,同时处理好与相关体系的关系,建立完整、系统、科学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99.
你能想到,这座花费600万元建起的15000平方米的灰白色别墅,会是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的中国最大金钱龟养殖场吗?今年40出头的李艺,靠金钱龟成了千万富翁,可谓金钱龟养殖“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00.
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死肉鸭肝脏中分离到2株病毒(ZH1、ZH2),均能够凝集鸡、肉鸭、绵羊、山羊、猪、人、兔、牛等的红细胞,且这种血凝性可被NDV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参照NDV毒力判定标准及其方法对分离毒株ZH1、ZH2进行了鸡胚最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鸡胚半数感染量(EID50)以及1日龄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测定,结果ZH1、ZH2株的MDT为52 h和44 h,EID50为106.4/0.1mL和108.64/0.1mL,ICPI为1.93和1.975.表明这2株分离病毒均为NDV强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