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6篇
  2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油桃芽体自然休眠诱导与两条主要电子传递途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油桃芽体自然休眠诱导期两条主要电子传递途径的运行规律,以期了解主要电子传递途径在落叶果树芽体自然休眠诱导中的可能生理作用。【方法】以油桃品种‘曙光’(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ana cv.Shuguang)为试材,采用呼吸抑制剂法测定休眠诱导期芽体总呼吸速率(Vt)、交替途径发生与实际运行、细胞色素途径与交替途径之间电子配比的动态变化。【结果】花芽和叶芽总呼吸速率变化趋势不一致,花芽呈双峰曲线,叶芽呈单峰曲线。进入休眠诱导期后,芽体交替途径容量(Valt)和交替途径实际运行活性(ρValt)快速上升,但整个测定过程中芽体Valt和ρValt的变化不同步;芽体交替途径实际运行活性对总呼吸的贡献 (ρValt/Vt) 和细胞色素途径活性对总呼吸的贡献(ρ′Vcyt/Vt)的变化趋势相反,在整个测定过程中,ρ′Vcyt/Vt始终远远高于ρValt/Vt。【结论】交替途径的发生及运行在芽体自然休眠诱导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细胞色素途径仍是自然休眠诱导期芽体线粒体电子传递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2.
分析了镇江市美国白蛾入侵面临的趋势,探讨了镇江市美国白蛾监测工作的主要措施和防控方法,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针对美国白蛾监测防控工作的对策,以期更好地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维护当地森林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03.
分析2010年信丰县脐橙生产情况、市场营销状况,总结信丰县在加强果园管理、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强化脐橙营销等方面的主要工作措施,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蛋白质饲料日渐短缺,亟须开辟新的蛋白质资源,我国是酱,醋生产大国,每年由此而产生大量的酱,醋糟,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酱,醋的生长原料为大豆,大米,麸皮等,经发酵生产出酱,酯后剩下的糟渣 也同样含较多的粗蛋白及丰富的氮基酸,表1为酱,醋糟发酵饲料与豆粕的粗蛋白及氮基酸组成比较(均为实测值)。  相似文献   
105.
为指导重庆某猪场治疗大肠杆菌病,本试验采集猪只粪便样品开展生化特性分析、耐药性监测、血清型鉴定及细菌16S rRNA区的PCR扩增,鉴定所分离菌株的特性。结果表明,所分离21株细菌均为大肠杆菌,其中有3株经硫化氢检测呈阳性;细菌对13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存在O_(126)∶K_(71)(B_(16))、O_(112)∶K_(66)两种致病性血清。建议该猪场使用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来治疗。  相似文献   
10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外源肌苷酸对三黄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的1日龄三黄肉公鸡1 500只,随机分为5组(各组饲粮中分别添加0、0.05%、0.10%、0.20%、0.30%的肌苷酸),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试验期52 d。结果表明:1)在肉鸡生长前期(1~36日龄)0.30%肌苷酸组料重比显著低于0.20%肌苷酸组(P0.05);而整个生长期(1~52日龄),各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0.20%肌苷酸组胸肌蒸煮损失较对照组降低了21.83%(P0.05),剪切力降低了16.72%(P0.05);0.30%肌苷酸组胸肌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0.20%肌苷酸组胸肌红度(a*)、黄度(b*)值显著提高(P0.05),而0.10%、0.30%肌苷酸组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3)52日龄时,0.30%肌苷酸组胸肌肌苷酸含量最高,较对照组提高了38.8%(P0.05),0.20%肌苷酸组腿肌肌苷酸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26.14%(P0.05)。4)5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0.30%肌苷酸组血清中球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总蛋白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5)36日龄,与对照组相比,0.30%肌苷酸组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0.05%肌苷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提高了38.41%(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三黄鸡饲粮中添加外源肌苷酸可降低肉鸡生长前期料重比,改善肌肉颜色,显著提高肌肉肌苷酸的沉积量;另外,外源肌苷酸可提高肉仔鸡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总胆固醇的含量,提高了体内蛋白质及脂质代谢水平;综合生长性能、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在三黄鸡饲粮中添加0.30%外源肌苷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参试药剂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特进行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溃疡病均有较好的防效,以30%噻唑锌悬浮剂500倍防效最好,达86.18%;30%噻唑锌悬浮剂与GF-1330防效相当,差异不显著,但显著好于对照农药77%硫酸铜钙WP,防效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108.
影响人类胚胎生殖细胞分离克隆的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胚龄培养液、细胞因子、饲养层细胞等因素对人类胚胎生殖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以4~13周龄流产胎儿生殖嵴或性腺为材料,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人胎儿成纤维细胞(hEF)、STO细胞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EF)作饲养层,高糖DMEM(Dulbecco's minimum Eagle’s medium)为基础培养液,添加10^-4mol/L 2Me(2-巯基乙醇)、胎牛血清(FBS)或新生牛血清(NBS)、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干细胞冈子(SCF)等为培养液,探讨影响人类胚胎生殖细胞分离克隆的因素。结果表明7~12周流产儿适于人类胚胎生殖细胞的分离克隆;人类胚胎生殖细胞体外培养以添加15%FBS为宜:添加4ng/mL LIF 4ng/mL bFGF 20ng/mL SCF能明显改善人类胚胎生殖细胞的分离克隆;MEF、STO、bEF和hEF可提高人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贴壁率,能促进PGCs源的人类胚胎干细胞(ES)的分离效率;以MEF作为饲养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9.
全世界每年畜禽产品生产量达到200亿t,主要集中在美国,其次是中国和意大利。畜产品快速增长开始于50年前的现代家禽养殖业的开始(Mead,2004)。在过去的20年中,品种的选育及规模化养殖使得畜禽产品市场迅速扩张。  相似文献   
110.
对江苏省事实林地与规划林地数量差异进行了对比,指出其核心问题是林地的规划问题,并从认识、法制、体制、执法和历史等5个方面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