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应用RT-PCR技术开展云南省种公猪精液中乙型脑炎病毒(JEV)感染监测,进而对阳性样品病毒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从云南省16个地州797份猪精液中检出JEV阳性样品7份,阳性率0.88%。阳性精液样品中的JEV与基因Ⅰ型毒株Pr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5%~98.8%,与其他基因型毒株的同源性介于76.9%~89.8%之间,与疫苗毒株(基因Ⅲ型毒株,S19980008)的同源性为89.1%~89.8%。云南省种公猪精液中JEV属于基因Ⅰ型毒株,与人、猪、蚊虫基因Ⅰ型分离毒株遗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云南NDV毒株F基因和HN基因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已知毒株的遗传相关性,应用RT-PCR技术对云南省部分地州养殖场采集的鸡或鸭喉气管组织样品4 700份进行新城疫病毒(NDV)检测,共检出阳性样品25份。对其中8份阳性样品进行NDV F基因与HN基因扩增后,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并与国内外代表性毒株和当前流行疫苗毒株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NDV毒株F基因与国内代表性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介于93.0%~99.2%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介于90.7%~99.1%之间;与疫苗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3.3%~86.9%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6.0%~88.7%之间。HN基因与国内代表性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介于96.4%~99.1%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介于95.6%~99.3%之间;而与当前疫苗毒株相比,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同源性介于81.3%~82.0%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介于87.6%~88.8%之间。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云南NDV F基因有2株属于基因Ⅱ型,其余6株均属于基因Ⅶe型。云南NDV HN基因则均属于基因Ⅶ型。  相似文献   
13.
狂犬病毒(RV)糖蛋白(G)、尾随序列、聚合酶、G-L间隔区决定了其神经侵袭力,并且G基因、G-L间隔区携带病毒遗传差异性及流行病学信息.为研究云南省RV的分子差异和进化关系、探索同一毒株不同基因片段是否发生重组,本研究选择云南省2006年~2011年来自不同地州的18份RV阳性样品,对G基因、G-L间隔区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实验表明云南RV血清Ⅰ型和基因Ⅰ型病毒株存在2个遗传谱系(China-Ⅰ和Thailand),其中China-Ⅰ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遗传亚谱系(China Ⅰ-1~China Ⅰ-3).3个病毒样品(YNYL2010、YNQJ07、YNRL022011)G基因、G-L间隔区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在G基因系统发育分析中,YNYL2010、YNQJ07、YNRL022011分别属于遗传亚谱系China Ⅰ-1、China Ⅰ-2、Thailand,而在G-L间隔区分析中,则分别位于China Ⅰ-2、China Ⅰ-3、China Ⅰ-1.结果表明云南省RV G基因和G-L间隔区基因序列具有遗传差异,相同遗传(亚)谱系的病毒株间可能存在不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4.
2020年1月3日,某猪场部分生猪出现腹泻症状,3 d后达发病高峰,波及全场,并伴有部分生猪死亡,袭击率为60.66%,病死率为6.88%。为探寻病因,采取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此次猪群腹泻进行了调查,综合推断此次暴发是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引起的细菌性腹泻及由应激因素引起的应激性腹泻,饮入污水、断水应激、寒冷应激是导致本次猪群腹泻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拌料饲喂抗生素、清洗消毒圈舍和饮水设施、强化饲养管理等干预措施,并有效控制了疫情。调查提示,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寒冷、缺水引起的应激,保持清洁饮水,对预防猪群腹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基因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T-PCR技术对云南2007年采集的48份猪组织样品中病毒Nsp2基因进行检测,获得阳性样品14份,选择5份代表性样品将其PCR产物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并与已知代表性毒株进行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云南病毒样品Nsp2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8%~99.0%和92.3%~98.6%。5份样品病毒Nsp2蛋白482位、534位~562位氨基酸均存在缺失,其中1份样品(YNMG)486位~489位氨基酸也发生了缺失。云南病毒样品在系统发育树上可划分为4个亚组群,分别与广东、广西、贵州、浙江、江苏、山东毒株遗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1997年7月~2000年8月,麻栗坡县猛硐乡某村役用水牛发生不明病因的猝死,先后死亡74头,我们对该起猝死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毒物分析、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剖检、病原微生物诊断,结果确诊该村发生的水牛猝死症是由简达气单胞菌和拉氏普罗威登斯菌混合感染引起。采取综合防治后,疫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7.
在昆明4个县、区进行不同季节、不同树种、不同郁闭度的林下大球盖菇种植试验,通过对其产量及产值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模式对大球盖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种植大球盖菇夏秋季的产量高于冬春季,提高了13.22%。大球盖菇产量与郁闭度差异明显,郁闭度为0.3~0.4时产量较高;其中郁闭度为0.3时产量最高,每平方米产量达3.93 kg;郁闭度为0.8时的产量最低,仅有1.55 kg/m~2。相同条件下油橄榄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的产量较高,平均达2.80 kg/m~2,但产量与树种配置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是病毒粒子表面抗原,是亚型划分的重要依据。从云南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胚尿囊液中提取总RNA,采用特异性引物经RT-PCR分别扩增云南毒株10个HA和9个NA基因,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并对其进行测序。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云南H9N2毒株H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0%~99.7%;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2%~99.6%。在进化分枝中HA基因均属于欧亚分枝的类CBJ194亚分枝,与CBJ194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0%~99.1%,NA基因属于CK/BJ/1/94和QaHKG1/97两个分枝。云南毒株HA裂解位点结构具有低致病性病毒分子特征;HA受体结合位点143、145、198和234位氨基酸存在变异,尤其234位氨基酸全部变为L,呈现了人流感受体结合特性。NA糖基化位点61~63、86~88部分毒株存在缺失,部分毒株在143~145位出现新的糖基化位点。  相似文献   
19.
采用猪瘟脾淋苗、猪O型口蹄疫多肽苗(或灭活苗)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苗同时分点注射。对40—50日龄健康仔猪进行联合免疫,观察其免疫反应,并经正向间接血凝和ELISA试验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发现:三种疫苗联合免疫,临床上未发现严重的免疫反应,对猪瘟脾淋苗、猪O型口蹄疫多肽苗的免疫效果无明显的干扰或抑制作用,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免疫效果有显著的干扰或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三种疫苗联合免疫具有较高安全性,猪瘟脾淋苗、猪O型口蹄疫多肽苗可进行联合免疫,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应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20.
在通常情况下 ,棉株第一果枝形成后 ,不再形成叶枝。但 1 999年在农二师 2 9团冀棉 2 0的棉田发现一定比例的棉株 ,在第一果枝以上 (如第二果枝位或第三果枝位 )出现叶枝—即果、叶枝混生现象。为了探索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 ,为生产上提供解决的途径 ,笔者对此做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基本情况1 999年 7月 1日对农二师 2 9团 1 9连不同品种、不同化控量、不同播期棉田的果枝分化异常率及异常叶位进行了调查。其它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棉田 ,随机定 3个点 ,每点定连续 50株 ,进行调查。2 调查结果分析2 .1 不同品种果枝分化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