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9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41.
桉树(Eucalyptus spp.)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丰产林树种之一,在营林生产过程均会遭受各种病害的危害,其中以真菌性病害为多,主要有茎腐病、灰霉病、焦枯病、紫斑病、叶斑病、枝枯病、溃疡病等,严重影响桉树正常生长.对这几种病害的分布与危害、发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2.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 Salle)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为了研究该虫在桉树林内的空间分布格局,2011年6月在广西北海对桉树无性系DH201-2上的虫瘿和成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应用扩散系数等7种指标对其空间分布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虫在桉树林中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叶脉、叶柄、茎上的虫瘿和成虫的聚集原因是依靠环境因素决定的,柄脉上虫瘿的聚集主要是其本身的聚集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在此基础上,建立该虫林间理论抽样数公式,给出了不同虫口密度以及不同误差要求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43.
在东门林场等国营林场及合浦等县调查广西桉树幼林白蚁种类及分布,发现广西的桉树eucalyptus spp.幼林白蚁有3属5种,以南宁为界,南宁西南的北热带范围,危害桉树幼树的以小头蛮白蚁Macrotermes dimorphus(Tsai et Chen)和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为主,南宁以北的南亚热带以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和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Light)为主。调查了桉树白蚁的危害情况,为害率都在5%以上,平均为害率达到28.14%,因此,白蚁危害成为桉树产业发展的障碍。在柳州定点观察了桉树幼林白蚁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征。为防治技术的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44.
广西油茶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广西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通过形态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以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微管蛋白基因、几丁质合成酶基因、肌动蛋白基因、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进行多基因系统分析鉴定;并用十字交叉法、菌丝干重法和血球计数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系统结合分析鉴定,广西油茶炭疽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该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8℃;产孢温度范围为15~32℃,最适产孢温度为32℃;生长p H范围为3~11,最适生长p H为4;可促进菌丝生长并适合产孢的碳源为菊糖,阿拉伯树胶粉抑制菌丝生长但可促进产孢;对菌丝生长及产孢均有促进作用的氮源为酵母粉和牛肉膏,而硫酸铵和硝酸铵则表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鉴定引起广西按树梢枯病的病原菌.[方法]对近年发生在广西河池、南宁、崇左、百色、梧州等地的桉树梢枯病进行了采样调查、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种类鉴定.[结果]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 Griffon&Maubl]、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Pennycook&Samuels) Crous,Slippers&A.J.L Phillips]和拟隐孢壳菌(Cryptospotiopsis sp.Bub.et Kabat)均可导致桉树梢枯病的发生.[结论]为桉树梢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枳壳上胚轴为对象,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抗茵肽shivaA基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得到了转基因植株。研究结果表明:枳壳上胚轴的卡那霉素选择浓度为60μg/ml;采用头孢噻肟钠为农杆菌抑制剂较好。共培养基3天,共培养基中补充As100μM、0.5%脯氨酸对转化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延迟选择不利于转化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7.
【目的】为了获取更多控虫真菌资源,对从野外的黄野螟死亡幼虫分离得到的一株曲霉菌进行 致病性测定和培养,为培养高致病性生防真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寄生曲霉 Q527 为试验材料,采用浸 渍法测定了寄生曲霉 Q527 对黄野螟的感染作用,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产孢量法对其培养条件及产孢特性 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寄生曲霉 Q527 对黄野螟幼虫具有良好的感染作用,浸渍法接种 7 d 后校正感染率达 83.3%;寄生曲霉 Q527 生长最适培养基为 PDA 培养基,在此培养基培养 7 d 平均菌落为 78.18 mm;pH 为 8 适 应生长和产孢分别为 78.12 mm 和 2.61×109 个;其不耐高温,在 65℃停止生长和孢子萌发;乳糖作为碳源有效 促进寄生曲霉 Q527 菌丝生长,大小为 37.97 mm;可溶性淀粉作为碳源有效促进寄生曲霉 Q527 产孢,产孢量 为 2.03×109 个;蛋白胨作为氮源有效促进寄生曲霉 Q527 菌丝生长和产孢,分别为 51.06 mm 和 2.96×109 个; 在黑暗状态中生长最好,分别为 78.17 mm 和 2.63×109 个。【结论】寄生曲霉 Q527 对黄野螟具有较强的致死 性且具有生长速度快和适应性强等生物学特性,在黄野螟的生物防治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重要食叶害虫。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野螟雌、雄成虫触角进行观察,利用触角电位技术分析触角对7种杀虫剂的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黄野螟成虫触角长8600~9100μm,雌雄触角均为线状,感受器主要有毛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6种。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黄野螟雄虫的毛形感器在数量上多于雌虫。在触角电位检测中,雌雄黄野螟成虫存在差异,黄野螟雄成虫对乙多·甲氧虫酰肼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黄野螟雌成虫对苏云金杆菌的反应相对平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49.
八角炭疽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广西宁明县的八角炭疽病病叶标样,按柯赫氏法则对其进行病原物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及菌株鉴定。结果表明:无性阶段为球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occdes(Wall)Hughes);发育成有性阶段为子囊菌纲小丛壳菌属一新种,命名为八角小丛壳菌(Glomerella illicium Wei)。  相似文献   
50.
外界因子对沙田柚上胚轴不定芽发生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沙田柚(Citrus grandis(L.)Osbeck)上胚轴为对象,对上胚轴经愈伤分化途径再生植株过程中,外界因素对不定芽发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影响沙田柚上胚轴不定芽发生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培养基中激素种类与浓度、培养基糖浓度、材料暗培养时间、酚类化合物的产生与消除。结果表明:沙田柚上胚轴不定芽发生率达90%以上的培养条件是:实生苗苗龄20天,改良MS培养基,附加6BA3mg/L IAA0.2mg/L,糖浓度6%,暗培养时间14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