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1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林业   253篇
农学   118篇
基础科学   108篇
  245篇
综合类   1629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479篇
园艺   201篇
植物保护   15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25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0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牛诺如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诺如病毒(BNoV)是国内新发的犊牛腹泻病原,笔者拟建立检测BNoV的Real-time PCR方法。根据BNoV流行株的RNA聚合酶(RdR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成功建立基于EvaGreen检测BNoV的Real-time PCR方法。该检测方法的Ct值与标准品模板在2.24×102~2.24×108拷贝·μ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7,扩增效率为98.44%;该方法可特异性检出BNoV,对其他犊牛腹泻相关病原呈阴性;最低检测限为22.4拷贝·μL-1;批间和批内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好。对2017年9月-2019年5月采自河南省的221份犊牛腹泻样本中BNoV的检出率为11.31%(25/221),采样场阳性率为92.86%(13/14)。本试验所建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为BNoV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82.
为建立快速多信息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分别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浓氨试液(10∶1∶0.1)、环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2∶2∶0.2)、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4∶2∶4∶0.5)和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1∶2∶4∶0.5)为展开剂,通过紫外光灯365 nm、254 nm、日光和灯光检视,共检出绵马贯众脂溶性、中极性和水溶性成分斑点18个。该方法简便、快捷、实用,可多指标、快速控制绵马贯众药材的质量,辨别其真伪。  相似文献   
983.
为了探究叶面喷施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小报春(Primula forbesii Franch.)镉(Cadmium,Cd)胁迫的缓解作用,本研究以小报春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在土壤Cd胁迫(150 mg·kg-1)下,测定不同浓度(0,10,100,1 000 μmol·L-1) SA处理下的小报春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指标。结果表明,低浓度SA (10,100 μmol·L-1)能够使小报春株高、冠幅和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促进光合作用;低浓度SA能降低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促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产生;同时低浓度SA还能显著降低小报春幼苗叶片中的Cd含量,增加叶片中的钾和锌含量,降低钙和镁含量。而高浓度SA (1 000 μmol·L-1)缓解作用下降,甚至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本研究表明,100 μmol·L-1外源SA处理可以显著缓解150 mg·kg-1土壤Cd胁迫对小报春幼苗的毒害作用,并降低植株镉积累。  相似文献   
984.
武夷山米槠林优势种群的竞争格局及动态模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种间竞争系数 ,以优势种群在纯林中的优势度为其容纳量 ,采用Lotka- Volterra竞争方程探讨武夷山米槠林的 4种优势种群 (米槠、杨梅叶蚊母树、罗浮栲、黄瑞木 )的竞争格局 .结果表明 :平衡状态时 ,米槠、杨梅叶蚊母树、罗浮栲和黄瑞木相对优势度分别为 5 7.1 0 %、 5 .69%、 33.5 4 %、 3.67% ,即米槠和罗浮栲占据主林冠层 .同时模拟不同尺度的人为干扰 ,结果表明不同尺度的干扰对群落稳定性的影响都不显著 ,结果可为米槠林的保护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985.
20碳单位的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是紫杉醇生物合成的直接前体,它由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催化生成.采用RT-PCR技术从高原植物西藏红豆杉中克隆了编码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合成酶基因,命名为TwGGPPS(Gen-Bank登录号:DQ 364604).该基因编码区长为1 182 bp,编码393个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wGGPPS定位于质体,在其氨基端具有长为18个氨基酸的质体转运肽;TwGGPPS属于异戊烯基转运酶家族,具有该酶家族特有的2个天冬氨酸富集基序;分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植物的GGPPS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2种类型,TwGGPPS属于裸子植物类型的GGPPS;对TwGGPPS的蛋白质结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TwGGPPS由大量的α-螺旋通过随机卷曲连接而成,这些α-螺旋环绕形成一个袋状空腔,其空腔口部为底物结合与碳链延伸的活性部位.对TwGGPPS基因组结构的分析表明该基因没有内含子.该基因的克隆和分析为实现紫杉醇的基因工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因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86.
为研究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用材林的森林质量,对二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类,以因子分析法研究了各森林质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据此合理构建了小班尺度的用材林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林木因子、林下植被、土层条件和地形条件4个评价方面,并根据因子分析法的数据计算了指标权重。基于所得指标体系,提出了以小班为尺度的森林质量指数即小班质量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将乐国有林场明头山工区和余坊工区共325个小班的质量指数,并得到了小班质量指数较优的各经营类型小班的树种比例和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1)幼龄林阶段的小班质量指数较低,中龄林、近熟林阶段逐渐升高,到成熟林、过熟林阶段则达到稳定。2)在各龄组下,明头山工区的小班质量情况均优于余坊工区。3)从质量分级标准来看,2个工区都没有达到优级质量标准的小班,达到良级质量标准的小班也仅有少数,2个工区的森林质量都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研究提出的小班尺度用材林森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数据来源方便,权重赋值客观,计算结果便于比较。基于该指标体系计算得到的小班质量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森林经营的综合效益,并为未来森林经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7.
为揭示莴笋贮藏过程中亚硝酸盐产生的本质原因,对莴笋进行保持原状、颗粒状、粉末状处理,并置于1、4和8℃条件下贮藏,分析莴笋中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数的变化规律及二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粉末状处理在8℃下贮藏时,莴笋最早检出亚硝酸盐,且亚硝酸盐积累量最大。莴笋中菌落总数变化与亚硝酸含量变化存在动态关系,3种初加工方式莴笋中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快慢和亚硝酸盐含量高低及最早检出时间都表现为保持原状颗粒状粉末状。分离得到的6株细菌具有硝酸盐还原特性,为挑取总菌落数的6/10,初步推断硝酸盐还原菌的大量繁殖导致了莴笋中亚硝酸盐的积聚。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明确海南热带雨林土壤细菌的组成与多样性、时空分布规律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和功能结构,为海南地区热带雨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海南五大热带雨林吊罗山、五指山、鹦哥岭、霸王岭和尖峰岭的土壤进行采样,每个样地采集13份样本,分旱、雨两季,共130份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样本微生物中的细菌组成与多样性随空间位置和季节的变化,应用PICRUSt2功能预测分析土壤细菌功能。【结果】OTU分类统计显示,旱季的细菌OTU数目为10958,雨季的细菌OTU数目为11533,两个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细菌门水平,热带雨林旱季和雨季土壤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两个季节间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和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丰度差异极显著性((P<0.01,下同)。在细菌纲水平,热带雨林旱季和雨季土壤细菌的优势菌纲为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浮霉菌纲(Planctomycetacia)和斯巴托菌纲(Spartobacteria);两个季节间的浮霉菌纲、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ia)、纤线杆菌纲(Ktedonobacteria)和放线菌纲丰度差异极显著。冗余分析(RDA)表明pH和全钾对土壤中细菌的贡献度较高,解释率分别为5.03%和4.28%。ANOSIM和Adonis分析显示不同季节细菌多样性差异不明显,不同地点细菌多样性差异明显。KEGG通路显示吊罗山样本中的细菌功能丰度较其他4个样点少。【结论】海南热带雨林土壤细菌在不同地理位置(取样点)的多样性差异明显,季节变换对土壤细菌的组成影响不明显,pH和全钾是土壤中细菌旱、雨季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探究不同林分的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差异,为营建亚热带人工林筛选适生的珍贵乡土阔叶树种。  方法  以四川农业大学崇州基地同质园试验中大叶樟Cinnamomum platyphyllum、油樟C. longepaniculatum、天竺桂C. japonicum、樟树C. camphora、桤木Alnus cremastogyne、香椿Toona sinensis、红椿T. ciliata 等7个阔叶树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各树种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林下植被多样性等指标,量化树种对生物量及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  不同树种全株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叶樟的生物量最高,其次是桤木和红椿,天竺桂最低。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整体表现为干>根、枝>叶,并且大叶樟各器官生物量均最高,天竺桂各器官生物量均最低。各器官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比例在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树种大小排序无一致性规律。不同功能群之间的全株、叶、枝及干生物量无显著差异,但常绿树种的根生物量、根生物量占比和根冠比显著高于落叶树种(P<0.05),枝和干生物量占比则相反。落叶树种林分林下草本多样性显著高于常绿树种林分(P<0.05),并且红椿、桤木和香椿林分林下草本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天竺桂、樟树、大叶樟和油樟林分,红椿林分的林下草本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高于其他6个林分(P<0.05)。  结论  研究区培育落叶树种有利于人工林的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保育,并且相较于其他乡土树种,选择桤木和红椿作为培育树种更有利于亚热带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图6表2参37  相似文献   
990.
【目的】掌握广东典型农田区域鼠情发生情况及不同栖息环境的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为广 东农田鼠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在粤北地区的韶关南雄和珠三角地区的江门新会 2 个监测点开 展连续 3 年的农田鼠情监测,量化分析鼠种组成、种群数量及群落生物量结构等现状,并比较不同栖息环境的 鼠类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结果】3 年总捕获率为 6.37%,836 只捕获个体分属 5 种鼠类。其中黄毛鼠捕获数 (589 只)和生物量(322.34 g/ 百夹夜)皆占据优势。监测点农田鼠类基本群落结构可概括为“黄毛鼠 + 板 齿鼠 + 卡氏小鼠 + 褐家鼠 + 黄胸鼠”。鼠类种群数量逐月动态呈双峰型,每年有 2 个高峰期(1 月和 11 月) 和 2 个低谷期(4 月和 7 月)。冬季鼠类种群密度最高,平均捕获率为 7.17(±2.49)%;春季最低,平均捕获率 为 4.86(±2.21)%。南雄监测点鼠类种群密度和生物量(8.38%±5.05%,727.92 g/ 百夹夜)显著高于新会监测点 (4.88%±4.28%,472.52 g/ 百夹夜),2 个监测点在鼠种组成、种群数量及群落生物量结构上亦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农田鼠类种群数量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地点皆存在明显差异。需提高农田鼠类监测及早期预 警的准确度,并根据种植结构、栖息地条件的变化调整防控策略,以实现新形势下鼠害的可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