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5篇
  免费   754篇
  国内免费   869篇
林业   868篇
农学   629篇
基础科学   410篇
  896篇
综合类   5720篇
农作物   799篇
水产渔业   357篇
畜牧兽医   1927篇
园艺   901篇
植物保护   371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06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492篇
  2020年   492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295篇
  2017年   564篇
  2016年   365篇
  2015年   575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719篇
  2012年   984篇
  2011年   1011篇
  2010年   887篇
  2009年   818篇
  2008年   816篇
  2007年   773篇
  2006年   679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6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采食水平下肉羊氮沉积和尿中嘌呤衍生物(PD)的排出规律.试验选用12只平均体重为(41.3±2.8)kg的杜寒杂交绵羊公羔,随机平均分为3组,按照自由采食、自由采食量的70%和自由采食量的40%3个干物质采食水平饲喂,试验期为12d,其中预试期7d,正试期5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采食水平的降低,营养物质消化率均显著上升(P<0.05),粪氮和尿氮排出量均显著降低(P<0.05),沉积氮与摄入氮之间存在线性相关(R2=0.92).尿中PD排出量和微生物氮(MN)产量均随采食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嘌呤氮指数(PNI)与氮沉积率和氮吸收率均表现出相同变化趋势.由此可见,PD排出量与可消化有机物采食量(DOMI)以及MN产量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相关方程分别为y=21.41X-1.81(R2=0.94)和Y=0.91X+2.57(R2=0.94);PNI能够将氮平衡和PD排出量有机结合起来,用于评价饲粮氮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62.
本试验以低胆碱、低蛋氨酸饲粮为基础饲粮,通过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需要量进行研究.试验选用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组为中心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分别以胆碱和蛋氨酸为自变量,以反映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各项指标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估计21 ~ 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的需要量.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胆碱和蛋氨酸水平对21~42日龄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脂率和肝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胆碱水平在860~1 120mg/kg时,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蛋氨酸水平增至0.40%后,继续增加对平均日采食量的改善作用不明显;蛋氨酸水平在0.35%~0.42%,胆碱水平在860 ~1 120mg/kg时,肉仔鸡的料重比达到最低值;蛋氨酸水平在0.30%~0.47%时,随着胆碱水平的增加肉仔鸡腹脂率呈下降趋势;当蛋氨酸水平在0.30% ~0.40%,胆碱水平在1 000 ~1 400mg/kg时,肉仔鸡肝脂率随着胆碱水平的增加和蛋氨酸水平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当胆碱水平为990 ~1 030mg/kg,蛋氨酸水平为0.40% ~0.43%时,肉仔鸡可达到最佳生长性能;当胆碱水平为1 780~1 880 mg/kg,蛋氨酸水平为0.37% ~0.38%时,肉仔鸡可达到最佳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963.
本文旨在研究饲喂水平对杜寒F1代公羔羊体内主要矿物质含量及分布规律的影响。选用杜寒F1代公羔羊21只,随机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AL组)、70%限饲组(IR70组)和40%限饲组(IR40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AL组体重达到35 kg时进行比较屠宰试验,测定各组织中钙、磷、镁、钠、钾含量。结果表明:饲喂水平对羔羊体增重、骨骼、肌肉、皮、脂肪、内脏(包括血液)增重影响显著(AL组>IR70组>IR40组)(P<0.05),对羊毛重影响不显著(P>0.05);在各组织中,仅有IR70组内脏(包括血液)中钙含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AL组和IR70组内脏(包括血液)中磷含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在分布上,骨骼是钙、磷、镁、钠的主要储存部位,分别占机体总量的98.5%、83.4%、71.7%和41.5%,而钾主要储存于肌肉中,占机体总量的49.4%。结果提示,饲喂水平提高,羔羊各组织重量显著增加(除羊毛重外),骨骼、肌肉和皮中钙、磷、镁、钠、钾含量均无显著变化,饲喂水平为维持需要时,钙和磷含量最低。骨骼是钙、磷、镁和钠的主要储存部位,而钾主要储存于肌肉中。  相似文献   
964.
为了解动物饲料小麦中是否含有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应用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法快速定量测定43个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含量,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被检的43个小麦样品中,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有5个(5/43),检出率占11.6%,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过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的有3个(3/43),超标率占7.0%,说明作为畜禽饲料原料的小麦,存在引发动物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的潜在危险。本法适宜于大批量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快速测定,这对于选择品质优良的小麦作为饲料、避免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生长危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5.
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博卡病毒(PBoV)序列,通过VP1/2基因设计引物和Taq Man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的方法与PPV、PRRSV及PCV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特异性,在107 copies/mL~101 copies/mL模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所制作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7,最低可检测到101copies/mL的阳性质粒。说明所建立的PBo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和精确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6.
为研究柠檬酸对小鼠睾丸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将40只健康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柠檬酸低(180mg/kg)、中(270mg/kg)、高(360mg/kg)剂量组,各组小鼠每周腹腔注射相应剂量试剂0.2mL,连续注射3周,第3次注射后的第7天时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其睾丸组织制作匀浆液检测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柠檬酸剂量组小鼠睾丸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柠檬酸处理组GSH-Px活性、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随着柠檬酸剂量的增加,LDH、NOS活性分别呈下降、上升趋势。此结果提示,一定剂量的柠檬酸可以降低小鼠睾丸组织SOD、GSH-Px活性,但可能通过NO途径减少睾丸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67.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鸭Ⅰ型肝炎病毒(DHV I)的方法,本研究根据基因库中DHV Ⅰ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建立了DHV I的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敏感性可达10fg,高于常规PCR方法 100倍;全部反应可在1 h内完成;可以通过肉眼观察颜色直接判定结果;对其它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RT-LAMP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可用于DHV Ⅰ感染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68.
为建立一种特异、快速的媾疫锥虫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PCR方法从马媾疫锥虫动基体基因组中扩增得到395 bp的特异的保守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以10倍倍比稀释的质粒标准品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马媾疫锥虫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拷贝/μL,并且与马属动物其他传染病无交叉反应。其组间及组内变异系数分别小于3.183%和3.842%。该方法的建立为快速及特异性检测马媾疫锥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9.
学习创新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良学风建设一直是高校的重要工作。针对高校学风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学习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培养大学本科生学习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以及通过对大学本科生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的形成。  相似文献   
970.
 论文测定了陕西关中地区塿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inn.)、菊苣(Cichorium endivia- Linn.)、大麦(Hordeum vulgare Linn.)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Leyss.)地上部与根部铅、铬、锌、铜、铁、锰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评价了参试牧草对各种重金属的转运能力和饲草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5种牧草根部对所测六种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转运能力不同,对铅、铁、锰、锌、铜、铬的吸收能力有禾本科强于豆科的趋势;(2)白三叶对于铁,铜和菊苣对于猛、锌、铜的转运系数大于1,分别为1.70、2.55、1.57,属富积型植物;(3)菊苣的铅含量与种牧草的铬含量均已超过饲料标准;菊苣和大麦作为人类的蔬菜和粮食均已超过相应标准,但作为饲料基本接近相应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