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3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林业   514篇
农学   457篇
基础科学   379篇
  334篇
综合类   2661篇
农作物   324篇
水产渔业   152篇
畜牧兽医   1432篇
园艺   723篇
植物保护   180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195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342篇
  2018年   320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66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1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71.
本研究以磷酸氢钙(DCP)为参照物,以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饲粮消化率、血清和骨骼指标为对象,评价饲用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2×5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择432头4~5周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每种磷酸盐设5个磷添加水平,分别为0、0.05%、0.10%、0.15%、0.20%,共9个处理(0添加组共用)。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死亡率等指标在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5~35天,MDCP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试验第15~35天和第1~35天,随着饲粮磷水平的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2)不同磷酸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对仔猪饲粮干物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MDCP组饲粮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DCP组(P0.05);0.10%、0.15%和0.20%无机磷添加组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添加组(P0.05)。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3)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血清磷、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含量在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试验第35天时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M DCP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M DCP组血清降钙素(CT)含量显著低于DCP组(P0.05)。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血清CT含量在不同磷酸盐和不同磷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96%、102%和115%,平均值为104%。4)不同磷酸盐和不同无机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股骨、胫骨和掌骨的骨骼断裂强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股骨灰分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255%。综上所述,以试剂级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00%,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设定血清指标和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4%和255%。  相似文献   
72.
昼夜生物节律是生物体适应昼夜周期性变化的一种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代谢调控功能,对机体的能量代谢以及消化道能量物质的吸收也有一定的调控功能。本文从昼夜生物节律对能量代谢的调控机制、对消化道微生物代谢与上皮能量物质吸收的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为从光照环境改善的角度来调控消化道营养素代谢、宿主生产性能等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3.
介绍一例雏鸡关节炎型沙门氏菌病的诊治过程,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等内容,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恩诺沙星50 mg/kg混饮,用药3 d,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4.
本文比较了层叠式和阶梯式两种笼养方式下"凤达蛋鸡"的产蛋性能和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层叠式和阶梯式笼养蛋鸡61周龄入舍母鸡产蛋数分别为209.8个和211.0个,料蛋比分别为2.42∶1和2.48∶1,产蛋期鸡蛋平均测算生产成本为7.86元/kg和8.22元/kg。层叠式和阶梯式笼养蛋鸡H9亚型禽流感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11.16和11.01,新城疫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10.91和10.81,均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综合来看,层叠式比阶梯式笼养方式在降低料蛋比和鸡蛋生产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5.
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对于淮安这样一个农业大市来说,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农业、农村、农民、文化、旅游、环境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的方式加以推进。其发展应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及农业资源集约利用和保护为方向,用先进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  相似文献   
76.
该文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7份油梨果肉和种子粗脂肪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油梨果肉和种子粗脂肪中主要含有脂肪酸、磷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7份油梨品系果肉和种子粗脂肪主要成分含量分别表现出品系间差异。该研究为油梨品种的快速筛选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7.
研究人工点授、喷雾授粉和壁蜂授粉3种辅助授粉技术对‘红富士’苹果坐果率、果实大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辅助授粉能够显著提高果实坐果率、大小以及产量,其中人工点授效果最好,喷雾授粉和壁蜂授粉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78.
为探讨生物菌剂在烤烟上的施用效果,研究了减氮配施生物菌剂对土壤肥力及烟叶产质量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并配施生物菌剂处理能明显提高烟株各生育时期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和放线菌数量,烟叶产量提高172~586 kg/hm~2,产值提高8927~21357元/hm~2。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并配施生物菌剂处理降低了中、上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除处理T5(众邦)外,中部叶和上部叶烟碱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下部叶、中部叶和上部叶烟叶钾含量提高幅度为分别为0.12~0.53、0.03~0.41和0.14~0.65个百分点。不同生物菌剂间相比,以处理T4(人元)和处理T2(时科)在经济性状和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79.
根据GenBank中气肿疽梭菌细胞毒素CctA基因的参考序列,采用PCR方法扩增细胞毒素CctA基因。在将该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细胞毒素CctA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域、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及抗原表位等重要参数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与参考序列(JQ692583)相比,存在3处突变,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为99.4%;CctA蛋白的理论等电点为8.00,不存在跨膜区和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以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主要有4个抗原表位区域。本研究为CctA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为气肿疽梭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合成肽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郭莹莹  袁超  于芳  张林  赵静  司可 《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5):326-33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品牌逐渐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转变。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居民消费市场对农产品品牌价值的响应情况,明晰不同品牌要素对消费者购买决策产生的差异性影响,并更准确地判断不同品牌的消费需求,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农产品居民消费市场调研。通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产品居民消费市场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农贸市场、商超等传统流通渠道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居民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不断创新渠道体系、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为大众提供更立体的农产品消费场景和更快捷、便利、放心的消费体验;另外,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品牌价值因素已有了较为清晰、理性和明确的认知,针对各种农产品的品牌外延有不同的需求;不同年龄结构、文化、收入水平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会受到农产品的质量、品牌和营销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