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98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60篇
基础科学   129篇
  162篇
综合类   677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224篇
植物保护   12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The zebrafish is an established vertebrate-animal model in biomedical research. Currently, their mass culture is mainly done using systems provided by commercial suppliers. Commercial systems are compact, recirculating, and use auto-cleaning tanks. These features minimize space use, labour cost, and water wastage; thus, facilitating maintena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zebrafish using minimal resources. However, the often considered costs associated with these systems often impose a barrier to current and prospective researchers, especially those with limited funds or working in labs with no access to institutional centralized zebrafish culture facilities. In contrast to commercial systems, custom-made zebrafish maintenance systems are also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To distinguish custom-made system from commercial systems, we termed them as “open-design” systems. Open-design systems are cost-effective, modular, and frequently being improved by zebrafish researchers. However,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to present them as a viable option for zebrafish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a re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and technical understanding is required. Here, we compile the disparate data on the purpose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open-design systems. We believe this review will be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all zebrafish users and help streamline the open-design technology for zebrafish culture.  相似文献   
2.
为了助力实现草莓的安全生产,对一类能诱导植物产生免疫防御反应的植物免疫诱导剂在草莓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植物免疫诱导剂的种类、诱导机理及其在草莓栽培上的应用现状,发现:植物免疫诱导剂能促进草莓生长和发育、诱导抗病性、提高产量、改善果实品质、提高耐贮性等,从而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草莓高质量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制的应力-应变试验台,对草莓果实的应力-应变特性和蠕变特性进行了测定与研究,建立了草莓果实应力-应变的数学模型,指出了草莓果实的极限屈服点变动范围。同时对草莓在不同贮藏条件下流变特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草莓的成熟度、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果实的硬度、屈服应力均有较显著的影响,建立了屈服应力随时间变化的不同阶段的回归方程,可用于预测在相应贮藏条件下的草莓果实的屈服应力。  相似文献   
4.
植物源农用杀菌剂银泰对作物刺激生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应用植物源农用杀菌剂银泰的不同浓度处理草莓和菠菜,测定绿色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本科活性、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结果表明,银泰对草莓和菠菜均具有明显的刺激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草莓中SCF复合体的功能,以栽培草莓品种‘74’为试材,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离出2个SKP1基因。这2个基因核苷酸序列全长均为519bp,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46%,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8.84%,并具有特殊的‘GVDED’尾巴结构,分别命名为FaSKP1-1a和FaSKP1-1b(基因登录号分别为KU975057和KU975058)。RT-PCR和dCAPS分析发现FaSKP1-1a和FaSKP1-1b在草莓根、茎、叶、花托、花粉、花柱、果实中均高表达,在花瓣中表达量低。上述结果表明FaSKP1-1可能在草莓SCF复合体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探索和发展,封闭型植物工厂无论在材料、装置和技术都取得了快速进步,生产产量成数倍增长。在介绍发展封闭型植物工厂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封闭型植物工厂的发展现状、设施分类、栽培形式选择、栽培技术选择,最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封闭型植物工厂外部设施及其栽培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稻-冬草莓"轮作模式最佳种植期.[方法]根据双流县气象局1971 ~ 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滑移气候相似距及数理统计方法,对"早稻-冬草莓"轮作模式最佳种植期进行分析.[结果]冬草莓最佳种植期在8月1日~翌年3月31日,其小苗移栽最早在7月中旬,最晚在8月中旬,最佳移栽时期平均在8月19日.早稻移栽时间平均为3月26日,拟收获期平均为7月26日.[结论]从气象角度研究了"早稻-冬草莓"轮作模式最佳种植期,为双流县推广该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光、温、水、土地的生态效益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草莓新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东海县草莓品种单一及品种退化的问题,实现草莓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草莓品质及经济效益,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北京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引进了紫金久红、章姬、隋珠、脱毒红颜等9个草莓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红颜、妙香植株长势好、田间综合性状较好,具有果形端正、光泽度高、口感细腻、产量高等特点,比较适宜在东海县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9.
我国蔬菜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露地蔬菜种植和设施蔬菜种植养分用量均超过蔬菜生长所需,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肥料利用率低,增加了面源污染风险,在分析这些现状的基础上,对造成蔬菜种植中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如有机肥与化肥施用配比随意性强,搭配不合理;氮、磷、钾肥配施比例不合理;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不合理;肥料总施用量过大;土壤自身的原因等。并提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测土与科学配方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配合施用、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和土壤调理剂等措施,有望提高我国蔬菜肥料利用率,节约资源,防止面源污染,实现蔬菜生产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设施农业的稳步发展,对设施农业水利配套现状与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认真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水利设施现状,水力工程实施及运行情况,人员情况,信息化建设和工程管理办法,并充分结合实际,提出了水利保障体系发展的目标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