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19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岛津CS-910型薄层扫描仪测定了5份人工诱生牛黄和3份天然牛黄中胆酸(CA)、去氧胆酸(DCA)和胆红素(BR)的含量。CA和DCA用荧光扫描,λ_(ex)470nm和λ_(em)550nm;BR用可见光扫描,λ_S402nm和λ_R650nm。测定结果表明,前者中CA和DCA的含量高于后者;BR的含量则前者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用薄层层析法和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分别定性和定量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的有效成分黄芪甲甙,建立了该制剂中黄芪甲甙的色谱质控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
TLC—UV法测定银杏叶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银杏叶黄酮类成分槲皮素的薄支析测定方法,分析条件:硅胶GF254薄层,展开剂为苯-醋酸乙酯-丙酮-甲酸(10:8:2:1,体积比),无水乙醇作解吸溶剂,吸光度检测波长360nm。结果表明:该法精确、重现性好和线性范围宽。  相似文献   
4.
滕冰  吴宗璞 《大豆科学》1999,18(1):42-46
本文报导了一个新的大豆斑驳粒微量“总黄酮”的分析方法,。采用Zr^4+与黄酮类化合物生成有荧光的络合物,借薄层色谱扫描技术,测定滤纸荧光斑点的峰面积积分值,用于定量分析。Zr^4+在酸性条件下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络合作用可使类黄酮化合物定性,并有利于区别于黄烷醇类化合物。该方法应用盱大豆感染SMV产生斑驳的发生机理研究,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卤虫卵化学成分的分离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对卤虫卵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分析。卤虫卵的含油量为7.1%,油中不皂化物的含量为4.9%,主要为胆甾醇。脂肪酸中含有较大量的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卤虫卵含蛋白质为20.9%,还含有多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鸭表皮残留松香的检测方法,以模拟鸭厂生产条件对肉鸭进行松香脱毛处理、取样,采用固相萃取(SPE)法对样品进行纯化与富集,以枞酸为松香的标记物质,通过薄层色谱法(TLC)对样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在鸭表皮检出残留的松香。  相似文献   
7.
TLC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虎杖白藜芦醇含量测定的薄层扫描分析方法:以硅胶G为薄层吸附荆,氯仿:丙酮:乙酸:水(4:4:0.5:0.2)为展开剂,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荧光斑点,在365n/n处并进行扫描测定,线性方程为:Y=(13.826S’10^-6)-0.8698(Y为白藜芦醇浓度ug/ml,S为峰面积)。并对虎杖茎、根、叶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用TIC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虎杖鲜根茎中含量达0.548%。  相似文献   
8.
用薄层色谱法(TLC)测定已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野生果蔬罐头,并与常规的微生物镜检测定法、微生物菌种培养法和pH值定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TLC测定比常规测定法的结果准确。同时,比微生物菌种培养法快速,在2h内即可测得结果;比pH值测定和微生物镜检测定法简便。  相似文献   
9.
通过培养基平板对峙培养,从292株放线菌中筛选出了8株对杨树腐烂病病原菌(Valsa sordida)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再结合发酵液的生长抑制率测定,筛选出了1株抑菌效果最好的菌株,对其发酵液的萃取液进行了薄层层析分析,初步确定抑菌活性是由一种极性较弱的物质引起的,并对该物质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活性物质无挥发性,对酸、温度和紫外线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不同成熟期枸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枸杞类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测定枸杞5个不同成熟期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通过可见光吸收光谱特性分析了不同成熟期枸杞色素的主要成分,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鉴定其成分及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以定性分析枸杞中色素,方法快捷、简便。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在30 min内使枸杞样品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其酯类完全分离并定性、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枸杞成熟度的增加,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的含量逐渐增加;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较小;玉米黄素从青果期至绿熟期的含量是逐渐减少的,从绿熟期至红熟期的含量基本不变。【结论】枸杞在成熟过程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不断增加,且主要转化为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