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3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国内市场上几个主要鸡传染性鼻炎灭活疫苗生产厂家生产的灭活疫苗免疫鸡只进行血清HI抗体水平测定和攻毒,比较不同公司所产疫苗效力的效力差异,并评估A、C型二价灭活疫苗两次免疫鸡群对国内B型分离株:DL-1株和最近从免疫失败鸡场分离到的SD-1株的交叉保护作用,分析免疫失败的原因.结果表明:A、D、E公司的疫苗免疫两次后,A型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5%、100%和95%,滴度分别为33.9、55.1和59.9,攻毒保护率都是100%.C型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5%、38.5%和77.5%,滴度分别为11.4、2.7和27,攻毒保护率分别为80%、70%和80%.而B和C公司的疫苗免疫两次后A型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9.4%、77.1%,抗体滴度分别为5.4和21.8,攻毒保护率分别为50%和66.7%;C型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4.1%和51.4%,抗体滴度分别为6.1和6.8,攻毒保护率分别为38.3%和50%.在五个疫苗产品中,以A、D、E的保护效力较好,B、C产品效力较差.另外,A、C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后不能对B型菌的攻击提供保护,其A、C型HI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与对B型菌攻毒保护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血凝素是副鸡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gallinarum,Hpg)的主要抗原成分之一,鸡只对Hpg的免疫力与血凝素抗体滴度成正相关。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B型Hpg Dalian株的血凝素基因序列(AY622378),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扩增Hpg血凝素基因的引物。以大连分离株Hpg中提取的细菌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出了1038bp的血凝素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2a载体上,构建了pET-HA原核表达质粒并在BL21。大肠杆菌中过量表达。血凝试验显示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血凝活性;Western试验证明该重组蛋白可以被B型Hpg特异性鸡血清所识别。本研究在国内首次对Hpg的血凝素基因进行克隆表达,并分析了重组蛋白的血凝活性。  相似文献   
3.
从山东省某蛋鸡场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细菌,经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V因子生长试验、致病性试验和PCR试验,证实分离菌为一株致病性副鸡嗜血杆菌,血清型鉴定该菌为A型。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硫酸新霉素、强力霉素中度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  相似文献   
4.
副鸡嗜血杆菌16 S rDNA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副鸡嗜血杆菌的16 S rDNA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XZIC1和XZIC2,对6株副鸡嗜血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对6株副鸡嗜血杆菌均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282bp片段,而对鸡毒支原体、禽巴氏杆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新城疫病毒、大肠埃希菌、鸡白痢沙门菌、禽流感病毒(H9)、鸡喉气管炎病毒及葡萄球菌等9种病原体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PCR敏感性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检测到10pg的副鸡嗜血杆菌DNA模板。采用引物XZIC1和XZIC2,对分别用副鸡嗜血杆菌ctcc253、ctcc255、ctcc257、ctcc269株感染SPF鸡的临床病料DNA进行PCR扩增,均可扩增出单一的282bp的片段。  相似文献   
5.
副鸡嗜血杆菌分离株致病性和生长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副鸡嗜血杆菌河北省分离株W菌株致病性及生长特性,以不同剂量对80日龄公鸡进行致病性试验.对W菌株16 h培养物进行100倍稀释,采用微量点板计数法在不同培养时间进行细菌计数以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试验鸡接菌量在1.11×104cfu/只时发病率可以达到100%,由生长曲线计算W菌株的世代时间为25.33 min.W菌株可能成为研制优良鸡传染性鼻炎疫苗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6.
副鸡禽杆菌是巴氏杆菌科的一种短小革兰阴性菌,也是鸡传染性鼻炎的致病菌。为探讨副鸡禽杆菌感染后靶器官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用副鸡禽杆菌进行人工感染SPF试验鸡,分别在第3天和第6天采集鼻区组织,应用RT-qPCR方法检测了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AvβDs 4和AvβDs 10的相对表达量;收集鼻黏膜洗液,检测sIgA水平。结果显示,感染组试验鸡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β-防御素4、10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鼻腔黏膜sIgA显著增高。提示前炎因子、趋化因子、Th1细胞因子、Th2细胞因子都参与了对副鸡禽杆菌感染的免疫调控,分泌的sIgA在抗副鸡禽杆菌感染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探索了副鸡禽杆菌感染后细胞因子及抗体变化,对探寻新的免疫或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得烟酸恩诺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对鸡大肠杆菌(O_1、O_2、O_(78))、副鸡嗜血杆菌的MIC均为0.125、0.125、0.06、0.25μg/mL、对沙门氏菌敏感性略差,MIC均为16μg/ml。对人工混合感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副鸡嗜血杆菌的治疗效果显示:按50mg/L(以恩诺沙星计)饮水,一日2次,连用5d,两种药物的有效率、保护率均达100%,治愈率分别达89.3%、85.7%(P>0.05),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不同血清型副鸡禽杆菌菌株外膜蛋白的差异,本试验采用FOCUSTM Global Fractionation试剂盒制备副鸡禽杆菌A(221株)、B(0222株)、C(Modesto株)3个血清型参考菌株的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参考菌株的电泳图谱相似,经凝胶定量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主要条带均有7个,其分子质量相似,分别占A、B和C蛋白质总量的70.85%、68.6%和65.71%。此外共有3个蛋白质条带分子质量相似,但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P<0.05)。本试验为副鸡禽杆菌外膜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Dot—ELISA检测副鸡嗜血杆菌血清型特异性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在副鸡嗜血杆菌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该菌 A、 C 型特异性抗原的 Dot E L I S A 方法,结果表明本方法在检测副鸡嗜血杆菌型特异性抗原时未呈现与其它 8 种常见病原体的交叉反应,新鲜肉汤的最低检出量为 A 型 13×106 C F U/m l和 C 型 8×106 C F U/m l,抗原的最低检出量均为 25μg/m l,对 20 份抗原、肉汤和卵黄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其已知结果相符。这就证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能直接检测分离株血清型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成功地建立了检测副鸡嗜血杆菌(hpg)抗原的间接法Dot-ELISA。Hpg抗原的最低检出量为3.91×10 ̄5CFU/ml。Hpg人工感染样本的抗原阳性检出率为:口咽试子95.5%;鼻窦及眶下分泌物拭子90.9%。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在5%显著水平无显著差异。人工感染后4天及8天口咽拭子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5.5%。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在5%显著水平无显著差异。Hpg自然感染样本的抗原检出率为:口咽拭子81.7%,鼻分泌物拭子77.8%,眶下窦分泌物拭子76.9%。间接法Dot-ELISA检测抗原经济、快速、操作简便,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能有效检出Hpg人工及自然感染病鸡的带菌菌况,适合于大规模抗原样本的检测,可以用作疫病早期诊断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