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9篇
综合类   190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59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动物免疫学实验教学是动物医学和动物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具有临床应用广泛的特点。通过改革动物免疫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体系,以达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根据动物免疫学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设计优化实验项目,把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程并在课前上传授课班级供学生学习,在线下课堂开展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师全程在旁答疑、启发、纠错和指导,课后借助思维导图和案例分析题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  相似文献   
2.
3.
1奶牛性别控制的途径奶牛性别控制技术有以下3种不同途径,饲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性别控制技术加以实施,以提高经济效益。1.1人工授精前的性别控制奶牛染色体的数目为60条,其中58条为常染色体,另外2条为性染色体。由于Y染色体只有公牛才含有,因此,精卵结合时精子的类别就决定了奶牛的性别。X精子与Y精子之间存在着微弱的生物学差异,如X、Y精子在体积、密度、电荷、运动性和DNA含量、表面抗原等方面,从而为分离精子提供了理论依据。实施X和Y精子的分离再通过人工授精可以有效地达到性别控制的目的。1.2胚胎移植前对胚胎…  相似文献   
4.
预防兽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概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概括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的发展,重点从病原学、免疫学和疫病预防与控制学三方面阐述了分子生物学在预防兽医学中的应用、发展及其贡献。同时,阐明了预防兽医学对分子生物学的贡献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腺炎防治的免疫学和药理学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奶牛乳腺炎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给世界各国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至今未能提出一个彻底解决的办法。本文综述了奶牛乳腺炎的致病因素、乳腺的免疫机制和乳腺炎治疗的药理学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剖析了乳腺特殊的免疫体系和乳腺炎治疗的药理学特点,分析阐明了奶牛乳腺炎免疫和治疗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7.
免疫学技术在植物激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胚胎性别鉴定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细胞遗传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SRY基因(睾丸决定因子)的发现,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鉴定胚胎性别。文章对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鉴定胚胎性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相关性的试  相似文献   
9.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及其在动物检疫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亮  叶曦  江兰 《畜禽业》2004,(1):59-59
动物活体检疫和肉品流通过程的监测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动物检疫的重要内容。而在我国动物检疫的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简单有效的检测手段,动物活体检疫和肉品流通过程的监测大多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感官检查阶段,这种状况制约了动物检疫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同时  相似文献   
10.
獭兔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獭兔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兔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獭兔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引起的一种血液病。继Schilling和Dinger(1928)等首次在啮齿动物中发现附红细胞体后,世界众多国家都已相继在众多动物体内发现并报道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或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