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3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362篇
林业   161篇
农学   414篇
基础科学   93篇
  1213篇
综合类   3992篇
农作物   312篇
水产渔业   321篇
畜牧兽医   821篇
园艺   256篇
植物保护   75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23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63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16篇
  2008年   391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研究甜菜谷胱甘肽转移酶BvGSTU9 (LOC104894060)在重金属胁迫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以‘780016B/12优’为实验材料,对该基因序列特征、结构、功能进行预测分析,并利用q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的表达量变化。结果显示甜菜BvGSTU9基因全长925 bp,开放阅读框675 bp,编码了由224个氨基酸组成的不稳定膜外蛋白。BvGSTU9与菠菜、藜麦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与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基本相符。二级和三级结构预测表明该基因主要由α-螺旋、β-折叠、延伸链及无规则卷曲组成。qPCR显示BvGSTU9基因在不同浓度的镉胁迫下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因此可以推断甜菜BvGSTU9基因无论从结构还是功能上,与镉逆境胁迫存在着一定的应答关系。研究结果也为甜菜耐重金属镉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修复污染土壤的植物新种质,通过普通烟草与野生罗勒远缘杂交获得了F2材料,采用水培法分析了亲本及其112个F2单株的幼苗对300μmol/L CdCl2胁迫的耐受性和生理响应。结果表明,亲本罗勒镉的地上部积累量、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别高达178.4 mg/kg,3.25和2.85,分别是亲本烟草78-04的3.8倍、3.7倍和15.8倍;亲本间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对镉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与亲本相比,筛选出的4个F2优良单株对镉的耐受能力表现突出,株高、根长、鲜质量等性状优于亲本植株,其抗氧化和渗透调节水平显著提高。这些差异可能与遗传因素和基因变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植棉修复镉污染土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迫使非食用作物向重金属污染耕地转移已经是大势所趋。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发现镉耐受性好和镉富集能力优异的作物,因此对非食用作物的重金属耐受性以及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已经迫在眉睫。综述了具有在镉污染耕地上替代种植前景的棉花的镉胁迫研究进展,为全面评估棉花在镉污染耕地替代种植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盆栽试验,于长期淹水、传统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研究海泡石对镉污染水稻土的修复效应及对水稻抗氧化胁迫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海泡石后,土壤pH值显著升高,土壤镉形态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长期淹水、传统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有效镉含量分别下降16.3%~37.2%、7.8%~37.3%、14.8%~32.8%,稻米镉含量降幅分别为26.7%~60.0%、19.2%~46.2%、18.6%~50.0%,稻草镉含量分别降低25.0%~58.3%、15.2%~43.6%、15.4%~43.5%(P<0.05);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5.3%~26.2%、9.0%~33.6%、9.5%~25.1%,有效铁含量分别降低8.4%~19.5%、8.5%~15.1%、12.8%~18.9%,有效锌含量分别降低20.5%~45.5%、21.8%~60.0%、8.8%~52.9%,有效铜含量降幅分别为22.4%~32.7%、13.3%~33.6%、17.6%~32.8%(P<0.05);叶片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5.1%~130.2%、15.6%~93.3%、18.9%~137.8%,叶片GSH(蛋白类谷胱甘肽)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33.5%、31.7%、39.9%(P<0.05).得出结论,长期淹水下,1.5%海泡石处理可使稻米镉满足我国食品中污染物含量限量值0.20 mg/kg(GB 2762—2012),长期淹水是一种推荐的镉污染稻田修复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分子有机酸对龙葵吸收镉(Cd)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贵州地区黄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种植龙葵,待龙葵生长60 d后,将不同浓度的低分子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及其复合处理(柠檬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以溶液形式加入土壤,以添加500 mL去离子水为对照(CK),1个月后收获植株样品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处理对龙葵生长及吸收转运重金属Cd的影响.[结果]柠檬酸添加量为2.5 mmol/kg时龙葵单株生物量最高,较CK显著增加6.75%(P<0.05,下同),其他处理的生物量均低于CK.3种有机酸均能强化龙葵根、茎、叶和果实对Cd的吸收,表现为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各部位的Cd含量表现为叶>茎>根>果实,且均在苹果酸添加量为5.0 mmol/kg时达最大值,分别为CK的1.68、1.53、1.21和1.32倍.添加2.5 mmol/kg酒石酸和5.0 mmol/kg苹果酸时龙葵对Cd的累积量较高,二者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添加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均能提高龙葵对Cd的转移和富集能力,作用表现为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其中,添加5.0 mmol/kg苹果酸时龙葵对Cd的富集系数最大,为12.81.相对于单一有机酸处理,复合有机酸处理对龙葵富集Cd的能力无明显优势.[结论]添加适当浓度的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均能提高龙葵各部位对Cd的吸收及土壤Cd从地下向地上部转移的能力,促进龙葵对Cd的转移和富集;其中苹果酸添加量为5.0 mmol/kg时,龙葵对Cd的累积量相对较高且富集系数最大,对土壤中Cd的植物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7.
<正> 自从镉被证实是对人类最有害的一种元素,是痛痛病的致病原因以来,镉在作物体内的累积和作物对镉的耐性已成为广泛的研究课题。过去对各种作物影响镉吸收的制约因子的研究虽获得了大量资料(Dage 等1981)。但关于作物种类间镉的累积特征和耐性的系统研究的报道,很少见到。作者曾指出,作物对镉的累积固有特征取决于该作物是属于哪一科的。用分类学的方法可作为了解作物对金属的吸收及其耐性的生物化学机理的基础,同时也可作为对选择恰当的作为监测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供试作物的基础。对供试作物进行组织分析,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采用准确、易推广应用的方法来检测环境、水产品中镉的含量.是控制人体镉摄人量,预防和减少镉对人体危害的重要措施。镉的检测方法很多.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植物修复技术在净化茶园潜在重金属污染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万有 《茶业通报》2004,26(3):113-115
本文从土壤污染的特点,分析了茶园土壤中潜在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性,以植物对重金属超量吸收的主要机制为依据,论述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趋势,并结合茶树——茶园生态系统,提出茶园潜在重金属污染的植物净化修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莉  李宏 《饲料研究》2004,(7):24-26
通过对采用不同前处理方法测定含有机胂饲料中总砷含量的试验 ,得出了不同类型饲料添加有机胂后总砷含量的测定应选用相应的前处理方法的结论。即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合饲料均宜采用混合酸消解法 ;预混合饲料也可采用干灰化法。并对几种不同前处理方法添加有机胂饲料中总砷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 ,为饲料卫生指标砷的正确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