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75篇
  免费   2741篇
  国内免费   7922篇
林业   4525篇
农学   10703篇
基础科学   7459篇
  6996篇
综合类   54992篇
农作物   6915篇
水产渔业   2688篇
畜牧兽医   9108篇
园艺   2116篇
植物保护   3536篇
  2024年   757篇
  2023年   2372篇
  2022年   2349篇
  2021年   2575篇
  2020年   2597篇
  2019年   2822篇
  2018年   1606篇
  2017年   2539篇
  2016年   2925篇
  2015年   3075篇
  2014年   5101篇
  2013年   5032篇
  2012年   6237篇
  2011年   6564篇
  2010年   5855篇
  2009年   6218篇
  2008年   5871篇
  2007年   5373篇
  2006年   4805篇
  2005年   4295篇
  2004年   3416篇
  2003年   2971篇
  2002年   2575篇
  2001年   2441篇
  2000年   2102篇
  1999年   1921篇
  1998年   1779篇
  1997年   1805篇
  1996年   1595篇
  1995年   1463篇
  1994年   1383篇
  1993年   1342篇
  1992年   1331篇
  1991年   1203篇
  1990年   960篇
  1989年   993篇
  1988年   171篇
  1987年   118篇
  1986年   84篇
  1985年   86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1篇
  1965年   27篇
  1963年   9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65篇
  1953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山东省旱作灌溉区种植模式多样、技术模式不统一,规模化生产下的机械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存在动力机械与机具配套比低、农机动力与资金浪费问题,在对小麦玉米周年轮作下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调研后,总结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构建以作业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农机装备优化配备模型。通过对平度市某小麦玉米种植合作社进行计算,作业成本较实际情况下降10.9%;总动力优化配备结果为23.712 kW,下降51.36%;农机配套比提高50%。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旱作灌溉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优选、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农业合作社的农机配备等方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蒙城县以优质专用订单小麦生产为抓手的秋种工作总体思路,通过加强示范片建设,以品种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强化农机农艺配套融合,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播种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手段,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负增长”、达到产量提高,品质改善,订单回收、提质增效目标,同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冬前田管技术措施,供广大农技人员及种植户参考借鉴,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4.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玉芹 《种子世界》2021,(12):0012-0014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经济产物,对于我国农业经济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更是国民生活的主要粮食种类,是制作面粉的基本农材料。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中,对于小麦种植管理技术的要求愈加深入,尤其是各类新型小麦种子的研发,更是进一步提升了小麦种植的产量。在菏泽市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中,小麦是重点种植农作物,菏泽市小麦种植面积超过了6000m2,是菏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在小麦种植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种植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实现小麦的增产种植,为菏泽市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在小麦的增产种植管理中,需要从小麦种植的选种、整地、水肥管理等全过程落实科学化的种植管理方式,并对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采用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此实现小麦种植的增产增收,提升农民的小麦种植收入。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相关基因TaLox-B1的差异和分布,利用小麦4B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LOX16LOX18对7个麦区的436份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3种TaLox-B1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分别为TaLox-B1a(与高LOX活性相关)、TaLox-B1b(与低LOX活性相关)和杂合型,其频率分别为19.0%、70.4%和10.6%。小麦LOX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TaLox-B1a在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其比例分别为21.1%、19.8%和17.6%;基因型TaLox-B1b在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比例分别为87.9%、72.5%;杂合型仅存在于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比例分别为14.2%、12.4%和9.8%。利用标记LOX16LOX18对53个自选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发现自选品系仅有TaLox-B1b与杂合型两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TaLox-B1ab有32个,比例为60.4%。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于快速鉴定小麦籽粒LOX活性,加速LOX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入量及基追比对小麦倒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对增加小麦产量、提升籽粒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别对种植田块氮肥施入量及基追比两个因素进行随机区组设计。氮肥施入量共设置四个不同水平;而在基追比共设置四个水平。分析小麦倒伏率及倒伏程度、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及抗倒指数、茎秆基部节间干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在氮肥施入量为135-225kg/hm2这一范围内,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前期基肥量的提升,小麦株高、重心高度以及基部节间长度均有所提升,在氮肥施入量为225kg/hm2、基追比为5:5时,小麦基部节间茎壁厚度以及粗度达到了最大值,在氮肥施入量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小麦茎壁厚度以及粗度并未持续增加。在氮肥施入量超过225kg/hm2时,小麦倒伏率及倒伏程度将明显提升。在氮肥施入量为135kg/hm2-225kg/hm2时,在基追比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呈增加趋势,在氮肥施入量超过225kg/hm2时,小麦籽粒产量略微降低。在氮肥施入量为225kg/hm2、基追比为5:5时小麦产量达到了最大值。【结论】在氮肥施入量为225kg/hm2,基追比为5:5时,田间小麦群体结构较为合理、茎秆节间具备良好的综合抗倒性,可有效降低小麦茎秆倒伏率,减轻小麦倒伏程度,便于实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牛晓鸣 《中国饲料》2021,1(3):151-151
饲料添加剂的概念起始于20世纪初期,基于动物营养理论和饲养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少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有效提高动物的采食量,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动物健康生长。近几年,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饲料添加剂不再局限于微量营养素,逐渐扩展到酶制剂、生物添加剂、功能性寡糖、生物活性肽、核苷酸、甜菜碱、有机微量元素等新型饲料添加剂,这为饲料的配制研发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究玉米秸秆黄贮为主型粗饲料的饲粮能量水平对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性能、养分代谢、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45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分为前、中、后3个阶段,饲喂3种不同饲粮。前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2.0%,综合净能分别为6.27(Ⅰ组)、6.38(Ⅱ组)和6.48 MJ/kg(Ⅲ组);中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1.6%,综合净能分别为6.43(Ⅰ组)、6.53(Ⅱ组)和6.63 MJ/kg(Ⅲ组);后期:各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均为11.0%,综合净能分别为6.70(Ⅰ组)、6.80(Ⅱ组)和6.90 MJ/kg(Ⅲ组)。试验期137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22 d,栓系饲养。结果表明:1)Ⅱ组平均日增重最高,分别较Ⅰ组和Ⅲ组提高了7.91%(P0.05)和11.11%(P0.05)。2)Ⅱ组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高于Ⅰ组和Ⅲ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Ⅱ组干物质采食量最高,较Ⅰ组和Ⅲ组分别提高2.06%(P0.05)和6.75%(P0.05);Ⅱ组料重比最低,增重收入和养殖效益最高。4)与Ⅰ组相比,Ⅲ组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5)饲粮能量水平对各组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无显著影响(P0.05),背膘厚度随饲粮能量水平增加显著提高(P0.05)。6)Ⅲ组背最长肌的剪切力、系水能力和肉色最低,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7)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提高,背最长肌中的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综述所述,以玉米秸秆黄贮为主型粗饲料对西门塔尔杂交牛育肥,中能量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经济效益最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的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前期,肉牛综合净能6.38 MJ/kg,粗蛋白质12.0%;中期,肉牛综合净能6.53 MJ/kg,粗蛋白质11.6%;后期,肉牛综合净能6.80 MJ/kg,粗蛋白质11.0%。  相似文献   
10.
土壤改良剂对中稻-再生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土壤改良剂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为中稻-再生稻增产与肥料高效利用以及稻田次生障碍阻控提供理论支撑。以准两优608(2016年)和晶两优华占(2017年)为试验材料,设施用过氧化钙(CaO_2)、施用生物石灰(Bi-CaO)、施用硅肥(SiO_2)、常规施肥(NPK)和不施肥(NF)5个处理。分别测定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增加中稻-再生稻系统产量,与常规施肥(NPK)相比较头季产量增幅达7.37%~17.78%,再生季可增产493.3~982.2 kg/hm~2。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有效穗数与头季结实率和穗粒数,且显著增强其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土壤改良剂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且后期以施用过氧化钙(CaO_2)效果最佳。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促进中稻-再生稻系统氮肥高效利用,与NPK相比较施用改良剂处理氮肥偏生产力(NPFP)、肥料氮贡献率(NCT)、氮肥农学利用率(AE_N)和氮素回收率(RE_N)均显著增加,其中NPFP和AE_N分别增加了2.92~7.53 kg/kg,4.76~7.53 kg/kg,NCT和RE_N分别增加6.32~9.65,34.40~46.11百分点;施用土壤改良剂显著降低了中稻-再生稻系统土壤氮素依存率(SNDR)及氮肥生理利用率(PE_N)。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显著促进中稻-再生稻增产与氮肥高效利用,综合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表现,施用过氧化钙(CaO_2)对中稻-再生稻促进作用最佳,其次是施用硅肥(SiO_2),均优于施用生物石灰(Bi-CaO)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