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9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240篇
林业   352篇
农学   254篇
基础科学   73篇
  447篇
综合类   1147篇
农作物   206篇
水产渔业   149篇
畜牧兽医   297篇
园艺   85篇
植物保护   29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黑木耳功能性成分及其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黑木耳功能性成分以及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黑木耳干燥技术的选取、应用和黑木耳产品开发的方向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特征,揭示植物对火山生境的适应,以及对不同坡向的生存策略,为特殊生境和微地形生境下植物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5座火山共有植物山杨为对象,测定叶面积(LS)、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量(LDMC)、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C)和叶氮磷比(LNP)等8种功能性状在坡向间、火山间的变化规律和变异特征,分析叶功能性状间相互关系和主成分。  结果  (1)除LCC外,其他7种功能性状在南北坡向间均具有显著差异,LT、LDMC、LNC、LNP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而LS、LCC、LPC表现为南坡小于北坡。(2)山杨SLA、LCC、LPC在新、老期火山间差异显著,但在老期火山间差异不显著。(3)火山南坡、北坡山杨LT与LDMC呈显著负相关,南、北坡向及火山间山杨LNP与LNC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P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4)火山环境中山杨LNP、LPC、LNC和LS在叶功能性状分化中起到主要贡献作用。  结论  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的变异与火山喷发的特殊性有关,山杨通过调节自身功能性状形成不同的生存策略来适应南、北坡向和不同火山环境,在生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氮元素缺乏的限制。火山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环境,研究火山植被演替和植物功能性状等问题需要结合火山喷发的特殊情况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1989—2018年来土壤食物网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概括土壤食物网的研究脉络及国际土壤食物网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显示:土壤生物多样性、食物网的碳氮循环功能及管理方式对土壤食物网结构的干扰是现在研究热点,而土壤食物网功能多样性、系统稳定性、及土壤食物网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则是新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一类三阶时滞泛函微分方程解的渐近性质,给出了若干解的有界性及解趋于零的判定准则.  相似文献   
6.
7.
8.
AIM: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recombinant 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rhHGF) and native calf HGF(cHGF) on SMMC-7721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cell line. METHODS:Human HCC cell line culture, photometric assay, and flow cytometric assay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RESULTS:A similar type of dose-dependent cell growth inhibition effect on SMMC-7721 human HCC cells by rhHGF(5-20 μg/L) as well as by cHGF(25-100 mg/L) had been found, with the maximal effect 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used. Approximately over 50% of the cells treated with rhHGF(5 μg/L, 10 μg/L, 20 μg/L) accumulated in the quiescent G0/G1 phase of the cell cycle over incubation periods for 3 d. CONCLUSION:The growth of SMMC-7721 human HCC cells was strongly inhibited by both rhHGF and cHGF. This might be because the cells exposed to HGF became arrested in the G0/G1 phase.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气候区划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基于多年的气象数据(1980~2001年),首次从制约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温度因子入手,结合寄主小麦因素,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进行较详细的气候区划。本研究从温度条件上明确了全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范围。研究表明,在我国小麦种植区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范围很广。其中甘肃、四川、云南、陕西境内适合越夏的地区是连成一片的,甘肃东部除了西边的几个县外其它地方7、8月份最高一旬均温在20~23℃,条锈病菌越夏困难;西藏、青海境内的小麦种植区几乎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贵州境内适合越夏的地区可能和云南越夏区是一个整体。云南适合越夏的地区甚广,且地形复杂,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丹东地区柞蚕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当地柞蚕实际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柞蚕生产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运用丹东地区1:250000地形数据和丹东及周边地区气象站30年的气候资料,建立区划指标小网格推算模型,应用GIS技术对丹东地区柞蚕生产进行气候区划,将该区划分为气候最适宜区、气候适宜区、气候次适宜区和气候不适宜区,为丹东柞蚕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