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野外观察和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云南省个旧市冷墩村的木棉花部结构、雄蕊特征、花粉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种群中花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变异性,3层雄蕊变异系数大小关系显著。在湿度为60%、温度为35℃时花粉活性最强。研究发现,木棉雄蕊长短变化可能有利于不同传粉生物传粉效率提高和增强适应性;木棉高层雄蕊花药个体大、花粉数量多、活性高,适应干热河谷传粉繁殖条件;温度较低时,底层花药花粉活力相对较高,可为逆境环境下木棉高层花药受损后提供后备花粉源。文章就木棉花部形态与繁殖关系、木棉形态及花粉活力对繁殖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44份木棉(Bombax ceiba)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木棉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筛选的26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7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61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899%,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350 5, 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523 3,相似性系数为0238 6~0910 6。UPGMA聚类分析得出,木棉种质之间的亲缘关系与来源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对同一产地来说,绝大部分种质聚在一起,亲缘关系较近,同时不同产地之间多数木棉种质亲缘关系也较近。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条件下,以一年生木棉盆栽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干旱胁迫时间处理对木棉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木棉幼苗对干旱胁迫表现出明显的应激反应,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的相对含水量(RWC)降低,其体内与抗性密切相关的防御酶活性也随着干旱时间延长发生明显的变化,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游离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总生物量总体呈降低趋势,根冠比则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4.
超声波辅助提取木棉花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木棉[ Gossampinus malabarica (Dc.) Merr.]花多糖,先考察了不同科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木棉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木棉花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木棉花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水质量比1∶60、提取温度60℃、超声波功率250W、提取时间20 min、提取2次.  相似文献   
5.
采集5个不同水热条件流域的木棉根系及根际土壤样品,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AMF的种类并分析其多样性及不同流域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AMF种类分布于7科7属17种,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金沙江流域、元江流域、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表明干旱程度越高,AMF孢子密度越大。属于横断山脉的地区具有相似的AMF物种组成,属于云贵高原的珠江流域具有特殊的AMF组成。主成分分析发现,纬度、海拔、年均降水量、年均蒸发量是影响AMF多样性的第1主成分,经度、年均温度为第2主成分。研究认为与经纬度有关的地带性气候和与海拔有关的局部地形对干热河谷的AMF多样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木棉(Bombax malabaricum)花为原料,采用蒸馏水、乙醇、3%柠檬酸为提取溶剂,大孔树脂吸附、乙醇洗脱分离纯化,研究木棉花红色素提取工艺及分离纯化。结果表明,用3%柠檬酸提取木棉花红色素效果较好,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g/m L),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0 min;用大孔树脂X-5、D101、D4020静态吸附木棉花红色素效果较好,解吸溶剂适宜使用75%~95%乙醇;动态吸附后D4020大孔树脂分离富集色素的效果优于X-5、D101树脂;用大孔树脂吸附木棉花红色素,经解脱、浓缩、真空干燥后得到木棉花固体红色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压力、时间、温度的超临界CO2流体对轻木、木棉进行处理,测试试件的失重率和浸注后增重率,探究超临界CO2流体处理工艺条件对木材浸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超临界CO2流体处理的轻木和木棉增重率大于未经过处理的,超临界CO2流体处理能提高木材的浸注性;超临界CO2流体处理的压力、温度、时间对试件的失重率、增重率均有影响,但影响规律不同;在加入乙醇作携带剂后,试件的失重率均高于不加携带剂的,浸注试验的增重率也高于不加携带剂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木棉花花脯产品护色和表面粗糙、入口有轻微毛感的问题。[方法]对木棉花加工中护色和脱除表面毛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采用3.0%柠檬酸溶液浸泡20 min或1.0%氯化钙溶液浸泡15 min控制褐变效果明显,干花产品贮存3个月无褐变现象。纤维素酶脱除木棉花表面茸毛的效果比果胶酶效果好,30℃下,0.5%纤维素酶处理木棉花60 min,脱除表面茸毛效果最好。[结论]氯化钙和纤维素酶是一种较好的护色和脱除茸毛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木棉 Bombax ceiba 和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混合种子,在0、4、和8℃条件下贮藏135d,每隔45 d测定一次种子场圃发芽率和活力指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法(TTC法)测定种子的初始和贮藏135 d的生活力。结果如下:木棉种子在相同贮藏温度条件下,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种子活力逐渐下降,贮藏135 d后种子发芽率在8.33%以下,基本失去发芽能力;美丽异木棉种子在不同温度下,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种子发芽率为新鲜种子发芽率的67.46%以上;利用TTC染色法(1.0%浓度)能反映出木棉的种子生活力;木棉种子0℃贮藏90 d发芽率好于4和8℃,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TTC染色法检测木棉的种子生活力;美丽异木棉种子0、4、8℃贮藏135 d的发芽率差异很小,0℃贮藏发芽率和活力指数较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