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平 《现代农业科学》2008,(9):119-121,127
汽车融资租赁业务可以成为促进汽车的生产、销售和刺激汽车消费的有效金融服务工具。对中外汽车融资租赁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者的不同之处和形成原因,旨在推动中国汽车融资租赁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探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土地流转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土地流转的现状,总结了全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针对性建议。以全国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契机,有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地发展,以期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土地流转更加有效结合,发挥合力,进一步推动湖南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晋城市有气象记录以来近53年的气温、降水量气候资料的分析发现,晋城市的气候变化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特点:冬季明显变暖,夏季变暖幅度较小;年降雨量明显减少,20世纪初的季节特点是秋冬偏多,春夏偏少。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晋城市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提出调整种植季节、加强病虫害防治、培育和选用抗逆性强品种、建立生态农业系统,以及加强农业气象监测预报等应对不良气候变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国良  贾春林  盛亦兵 《草业科学》2010,27(12):152-156
山东省种植牧草历史悠久,地方品种“无棣苜蓿”(Medicago sativa)久负盛名,山东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草业科学研究体系。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牧草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由于受市场、技术和政策等原因的影响,牧草产业发展很不稳定。本研究在综述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调研汇总,分别从市场导向、牧草贮藏与加工、草畜配套、牧草良种与栽培、机械化作业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对山东省牧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在产业政策上应出台补贴措施,调动种草积极性;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在品种培育、配套措施、草产品加工、机械化等方面加强技术攻关;强化牧草基地建设和科技推广力度,重视牧草转化作用,延长产业链条建设;同时借助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对山东省牧草产业发展形成新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240-1241,1251
阐述了都市农业的发展意义,分析了郑州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并对郑州市各区进行功能定位,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最后给出发展都市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广东果树生产的现状,并对未来果树发展进行思考。指出目前广东主要大宗水果生产面积逐渐趋于稳定,产量持续增加,果品质量及采后商品化处理得到重视;但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威胁、管理粗放、产前产后不协调、缺乏深加工、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力度不大等问题仍然是制约广东果树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展无公害栽培、实行绿色食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对水果产地、品种结构、栽培管理技术、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调整和优化是广东果树产业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冯达 《现代农业科技》2012,(21):340-341
介绍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测绘技术规范》编制的原则、目的、依据、主要内容,对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议,以期更加完善该规范。  相似文献   
8.
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林业发展相持阶段,林业生产力的重新布局和生产关系的重新调整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我国现有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我国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和服务方式进行了概括,分析了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木本油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介绍我国南方山区代表性的几种木本油料植物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文阐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