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克服现有提取技术存在的提取率低、提取时间长等不足,优化得到温莪术莪术油的高效提取方法。[方法]以莪术油的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有机溶剂、超声时间、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采用超声波前处理-微波法,莪术油的提取率可达4.71%,均高于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汽蒸馏法的4.47%和2.53%。[结论]该试验建立的超声法前处理-微波法提取莪术油方法,可为莪术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后续质量控制等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温莪术贮藏过程中质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贮藏时间温莪术的水分、挥发油和吉马酮含量进行了测定,以研究温莪术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温莪术在贮藏时,常温和阴凉库贮藏水分、挥发油和吉马酮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贮藏时间如超过3个月,温莪术的水分含量会增加,挥发油和吉马酮含量会降低;宜选用编织袋作为包装材料,避免使用塑料袋.  相似文献   
3.
莪术是灵山县特产中药材,是广西最大的莪术生产基地,本文论述了莪术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姜科植物广西莪术是广西地区的大宗道地药材,近年来受蛀茎害虫危害,并有危害加重和成灾的趋势,目前尚未有田间准确识别害虫种类以及有效控制害虫的相关报道。通过室内饲养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形态特征鉴定、主要生物学特性、姜科植物寄主、自然天敌的系统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危害广西莪术的蛀茎害虫为桃蛀螟,广西南宁1年发生5代,5月上旬第1代幼虫孵化,11月以老熟幼虫或蛹越冬,各虫态在不同世代历期不同,完成1个世代至少需要35~46 d;幼虫一般为5龄,有转主危害特性;主要危害姜科姜黄属、姜属、姜花属3个属的植物,其中对姜属的红球姜驱性最强;自然天敌有螟黑点瘤姬蜂、巨首蚁等。  相似文献   
5.
盛爱武  刘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43-4944
[目的]研究了广西莪术种球分级、采收时期与种球品质的关系。[方法]以采挖自广东省乳源县的广西莪术为试材,将采挖的种球分为2类:当年新球、去年老球(母球)。其中新球分为4级:一级直径(4~6 cm)、二级(直径3~4 cm)、三级(直径2~3 cm)、四级(直径2cm以下),从外观指标和生理指标两个角度探讨了广西莪术种球分级、采收时期对种球品质的影响。[结果]10月份采收的一级和二级广西莪术新球淀粉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可溶性糖含量低,与11月份采收的种球相比差异显著;一级、二级种球的发芽率分别高于11月份采收种球的34%、24%,老球的发芽率最低,仅为22%。[结论]10月份采挖的一级、二级广西莪术种球品质最好,腐烂率为零,适用于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6.
南昆山莪术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南昆山莪术的根状茎腋芽为外植体,采用MS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了不定芽诱导、丛生芽继代、试管苗生根等研究,探索其组织培养和离体繁殖的适宜务件。结果表明:在MS+6-BA 5.0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中,不定芽的诱导率最高,达到85%;MS+TDZ 0.5 mg/L培养基最有利于丛生芽的增殖,增殖系数达到13.60;试管苗生根以1/2MS+NAA 0.2 mg/L培养基最好;当试管苗长至6 cm时出瓶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聚类分析软件对150份不同种质桂莪术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需要及选育优良桂莪术种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GC-MS联用仪测定初步筛选出来的优良种质桂莪术挥发油成分,通过聚类分析软件筛选其特征挥发性组分并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种质桂莪术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以不同变量为标准进行聚类分析,各不同种质桂莪术均能聚集成类。以莪术烯和β-榄香烯为变量均聚为3类,以莪术二酮为变量聚为2类,以莪术烯、β-榄香烯为变量聚为4类,以莪术烯、莪术二酮、β-榄香烯三者为变量聚类分为3类,以所有成分为变量聚为4类。  相似文献   
8.
通过控制广西莪术不同生长期的土壤含水量,研究了轻度、重度干旱胁迫和涝渍胁迫3个处理对广西莪术产量及挥发油中牻牛儿酮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广西莪术产量及挥发油的生物合成过程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为广西莪术的合理栽培及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轻度胁迫处理对莪术产量及存活量无显著影响;经重度干旱胁迫及涝渍胁迫处理后,莪术产量和存活率显著降低;轻度和重度干旱条件下能促进牻牛儿酮含量的积累,因此在莪术整个生长期可进行适度的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为10%~15%),能提高牻牛儿酮含量,且对莪术产量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波萃取的方式提取莪术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用微波萃取莪术挥发油的得率为3.36%,高于水蒸汽蒸馏法;挥发油中莪术呋喃烯酮含量最高,达到20.14%,其次是莪术醇,为18.34%。该实验可为莪术药材及其挥发油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广西莪术多糖(Curcuma kwangsiensis polysaccharide,CKP)的水提工艺条件,以CKP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料水质量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3个因素对CKP含量的影响并获得各条件的最佳组合.以6个产地CKP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优化的水提工艺条件提取CKP,用H2O2水浴脱色,用Sevage法除蛋白质,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在490 nm波长下测定CKP含量.结果表明,最佳的水提工艺条件为料水质量比1∶5、在70℃下水提1.5 h,在此条件下,CKP平均含量为0.073 mg/g.6个不同产地CKP含量的差异较大,上思县思阳镇的CKP含量最高,为0.073 mg/g,横县南乡镇的CKP含量最低,为0.031 mg/g.正交试验优选的CKP水提工艺条件是科学可行的,广西境内不同产地的CKP含量存在差异,可为广西莪术的资源利用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