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综合类   36篇
水产渔业   4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罗斯钢结构升降式大型深水网箱的结构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际上的网箱形式多种多样,网箱分类的方式也有多种多样,根据网箱的使用性质和使用海域,可将网箱分为浮式网箱和升降式网箱两大类。  相似文献   
2.
以能值理论为基础,选择舟山市东极贻贝养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定量分析贻贝养殖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能值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东极贻贝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性。结果表明:东极贻贝养殖生态系统的太阳能值转化率TR为3.35E+09sej/g,环境负荷率ELR为0.45,能值产出率EYR为3.22,能值投入的生产效率PEEI为9.60E-10g/sej,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ESI为7.16。最后将其与其它四种养殖系统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贻贝养殖生态系统能值产出率和可持续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曼氏无针乌贼是我国四大海产之一,开发其微卫星标记具有重要的科研与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FIASCO法(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构建了曼氏无针乌贼的(CA)n微卫星富集文库,通过PCR检测出640个阳性克隆,占所有克隆的87%,从阳性克隆中随机选取118个进行测序,序列分析发现,103个克隆含有7次以上的重复序列,其中完全的为67(65%)个,不完全的23个(22.3%),复合的为13(12.7%)个,重复次数范围为7~59次,平均为38次。在103个序列中共42条可以设计引物,所筛选出的引物可以用于评估曼氏无针乌贼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亲子鉴定以及放流效果评估等。  相似文献   
4.
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资源增殖及繁殖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课题系1983年9月浙江省两委一厅联合下达的《水产增养殖技术》攻关项目的子课题之一。在此之前,曾进行了四年(1980~1983)的研究。1980年主要进行了无针乌贼繁殖生物学和胚胎发生的研究以及乌贼成体和其幼体分布所及海区的调查。1981年与普陀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协作,主要进行投放墨鱼笼观察乌贼产卵以及仔、幼乌贼的孵化、生长等情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吴常文 《海洋渔业》1986,8(4):147-151
<正> 舟山渔场不仅是相对的密集成群的带鱼、大黄鱼、墨鱼(乌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及其幼鱼的索饵育肥场,同时也是相对的不密集成群而稀疏散见的鲳鱼、鳓鱼、马鲛鱼、鳗鱼等常见经济鱼类,以及鲐鲹、竹荚鱼、舵鲣等中上层鱼类洄游经过的季节性渔场,也是各种小型经济鱼、虾类等繁殖、栖息、生长、聚集的优越场所,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  相似文献   
6.
建立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AFLP反应体系,对DNA提取、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和银染效果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40μLTaqI酶切体系中65℃先酶切2h,EcoRI酶切和连接同时进行,EcoRI酶和T4DNA连接酶的用量均以2U为宜,温度与时间分别为37℃和3h,连接产物稀释10倍作为预扩增的模板。利用这种优化的反应体系,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清晰度和多态性,它们分别是:E-AAC/T-AAT、E-AAC/T-AAG、E-AAG/T-ACA、E-AAG/T-AAT和E-AAT/T-AGA。5对引物组合对96个样本扩增,共得到332条清晰可辨、可重复的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66.4条带,其中51条带是多态的。将AFLP技术用于黑斑原鮡的研究,通过优化体系的建立,为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幼体耗氧率和排氨率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海水(温度20 ℃,盐度25)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昼夜变化范围为0.52~0.67 mg/(g·h),排氨率的昼夜变化范围为0.062~0.071 mg/(g·h).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受昼夜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其代谢高峰出现在早8∶ 00.温度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的耗氧率与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16~28 ℃,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28℃时达到最高值,但在32 ℃时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光照对眼斑拟石首鱼行为和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4种光照强度梯度和红、白、橙、绿和蓝5种光照颜色,研究了光照对眼斑拟石首鱼Sciaemops ocelletus摄食和分布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眼斑拟石首鱼对光色和光强均有反应;从光照颜色对眼斑拟石首鱼的摄食影响来看,蓝光对其摄食的影响最大,4种光照强度下的摄食率都为零,其次是绿光和橙光;从光照强度对眼斑拟石首鱼分布的影响来看,鱼对中强度的橙光和红光表现为正趋性,对其他各光强和光色均表现出负趋性。  相似文献   
9.
曼氏无针乌贼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透射电镜的方法研究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成熟精子的形态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的成熟精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尾部可明显地分为中段、主段和末段3部分.头部由顶体和细胞核构成,顶体呈倒"U"形,位于核的顶端,其内电子密度均匀.细胞核呈稍弯的长柱状纺锤形,为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结构.尾部中段可见,是由无数个线粒体组成的线粒体距(mitochondrial spur)围绕尾部鞭毛.鞭毛由"9+2"结构的轴丝及外围9束粗纤维组成,形成"9+9+2"结构.尾部主段线粒体距消失,粗颗粒物质包绕轴丝.精子末段呈细长鞭状,由轴丝和质膜组成,随后包围轴丝的9束粗纤维直径变细直至消失,最终,轴丝仅为单一微管.研究认为,曼氏无针乌贼的精子类型是介于原生型与修饰型之间的中间型.[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8-14]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刚性网箱模型和单片网具的摆动频率及摆动幅度对美国红鱼摄食、栖息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刚性网箱试验中,幅度和转速的变化对美国红鱼的摄食和栖息都有影响。随着幅度的增大,美国红鱼摄食完成需要的时间延长;转速越小,对美国红鱼摄食的影响越小,摄食完成需要的时间越短;在低转速的条件下,美国红鱼运动缓慢,随着转速的增大,美国红鱼开始活跃,最后基本位于中上层游动。在单片网具试验中,随着网具转速的加快,美国红鱼完成摄食的时间延长;试验中美国红鱼基本位于单片网具的左侧游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