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雏番鸭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腿部肌肉接种10龄健康雏番鸭,复制番鸭"花肝病",并研究其不同时期诱导免疫器官细胞凋亡的能力.结果表明,雏番鸭在感染病毒后的12 h、24 h、48 h、72 h、144 h均能观察到胸腺、脾脏、法氏囊细胞凋亡的典型形态学变化,在12~24 h达到高峰,72 h后逐渐降低.由此可知,雏番鸭呼肠孤病毒对雏鸭免疫器官的细胞凋亡具有诱导作用.揭示该病毒致病机理与淋巴细胞凋亡从而引起的免疫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雏番鸭实质器官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发病雏番鸭的心、肝、肺、肾、脾脏、胸腺、法氏囊等7种实质器官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电镜下发现:心、肝、肺、肾等实质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水肿以及局灶性溶解坏死;各器官血管内皮细胞脂滴增多、水肿以至坏死脱落.通透性增加;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呈散在或灶性浸润于坏死区和实质细胞间。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的部分淋巴细胞、浆细胞坏死和不同程度凋亡,且细胞溶解坏死形成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并被大量增生的吞噬细胞所吞噬,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上述结果提示,番鸭呼肠孤病毒能导致番鸭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3.
8日龄番鸭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或/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AIV),观察其脾脏形态和显微结构变化,检测脾脏细胞增殖功能,探讨病毒感染对番鸭脾脏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H9AIV感染不引起番鸭发病死亡;番鸭脾脏轻度肿大,病理变化以出血、淋巴细胞坏死为主;显著抑制番鸭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DRV单独感染番鸭发病率80%、死亡率50%,对番鸭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差异显著),生长迟缓;脾脏肿大,出现典型坏死病变,细胞凋亡等病理变化。共感染组番鸭发病率100%、死亡率80%,生长迟缓;脾脏异常肿大,白髓区淋巴细胞坏死,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坏死灶明显增多,范围增大,坏死灶中淋巴细胞坏死消失后,形成大小不一的空白斑;对番鸭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共感染组在H9AIV病毒检出时间和检出率上均大于AIV组。结果表明,MDRV与H9AIV共感染在番鸭脾脏免疫反应抑制上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人工感染10日龄健康番鸭,运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后番鸭多种组织的细胞凋亡进行检测,对死亡因子FasL的表达进行研究。原位末端标记检测显示,多种组织器官中出现大量阳性细胞,表明番鸭呼肠孤感染可引起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胸腺、盲肠和法氏囊发生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后,肝脏、肾脏、肺脏、胸腺、盲肠和法氏囊等多种组织中可观察到FasL表达,且各种组织FasL表达的强弱与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的细胞凋亡指数高低相一致。结果表明番鸭呼肠孤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FasL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8日龄番鸭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或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AIV),探讨病毒感染对番鸭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H9AIV感染组番鸭发病率低(10%),无死亡;显著抑制番鸭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抑制法氏囊和胸腺的发育,脾脏肿大,但不影响生长。MDRV单独感染番鸭发病率75%,病死率45%,对番鸭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日粮锌水平对雏番鸭免疫器官中细胞凋亡及Fa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锌对雏番鸭主要免疫器官中细胞凋亡及Fas表达的影响,选取135只1日龄体况一致的健康番鸭随机分成3组,A组为低锌组,B组为对照组,C组为高锌组,分别饲喂含锌20、40和200 mg/kg的日粮,试验期45 d,通过TUNEE,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15、30、45日龄3组雏番鸭胸腺、法氏囊和脾脏中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及Fas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5 d时,胸腺、法氏囊中细胞凋亡数,A组极显著高于B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5);脾脏中细胞凋亡数A组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极显著高于C组(P<0.01);30 d时,胸腺、法氏囊、脾脏中细胞凋亡数A组仍最多,与B、C组差异极显著(P<0.01),胸腺、法氏囊中细胞凋亡数C组和B组差异不显著(P>0.05),脾脏中细胞凋亡数C组显著地低于B组(P<0.05);45 d时,胸腺和法氏囊中细胞凋亡数C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5),而脾脏则仍表现为C组最少(P<0.01).Fas的表达情况与细胞凋亡规律具有一致性,但略有不同,主要表现为Fas蛋白表达的变化早于细胞凋亡.提示,低锌能够诱导雏番鸭免疫器官细胞凋亡,试验早期高锌抑制细胞凋亡,但是较长时间的添加高锌反而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的死亡因子Fas的表达情况进一步表明,日粮锌对雏番鸭主要免疫器官中细胞凋亡的影响是通过Fas/Fas-L途径来调控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共感染对番鸭法氏囊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本研究将MDRV或/和H9 AIV人工感染8日龄番鸭,观察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法氏囊B细胞增殖能力及RE-5 AIV疫苗免疫后抗体变化规律.结果显示:H9 AIV感染组番鸭发病率低(10%),无死亡,法氏囊无病理变化,显著抑制番鸭法氏囊细胞增殖反应;MDRV感染番鸭发病率70%,死亡率40%,生长迟缓,法氏囊病理变化为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局部出现范围较小的坏死灶,番鸭法氏囊细胞增殖反应下降;共感染组番鸭发病率100%,死亡率80%,番鸭生长迟缓,法氏囊萎缩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下降程度均比单一病毒感染组严重.病毒感染使番鸭对RE-5 AIV疫苗免疫应答能力明显下降,其共感染组抑制抗体应答程度最严重;共感染组的病毒检出时间早于并且检出率大于单一病毒感染组.表明MDRV与H9 AIV共感染在番鸭免疫应答抑制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免疫组化法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在番鸭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10日龄健康番鸭84只,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于攻毒后6、12、24、48、60、72、84、108、144、204、312、384 h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病毒在番鸭体内的分布进行检测,从而探索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细胞及发病机理。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后6、12 h时各脏器均呈阴性反应;感染后24 h,从肝脏、肠道、大脑中最先检测到阳性细胞;感染后144 h,各脏器均呈强阳性;感染后204 h,脾脏、肺脏及胸腺的阳性反应强度仍持续,其他脏器的阳性反应强度都有所下降。番鸭呼肠孤病毒对肝脏、脾脏、盲肠的组织嗜性最强,表明这3种组织为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的细胞如下:各组织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肝脏的肝细胞、枯否氏细胞;脾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肾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足细胞;心脏的心肌细胞;肺脏的肺泡上皮细胞、尘细胞;胸腺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法氏囊的淋巴细胞;肠道的上皮细胞、杯状细胞、淋巴细胞;大脑和小脑内的少突胶质细胞。在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等组织内可见炎性浸润的淋巴细胞呈阳性。  相似文献   

9.
番鸭呼肠病毒病是发生于雏番鸭(半番鸭)的一种新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病原为番鸭正呼肠病毒,与禽呼肠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病毒对番鸭胚和鸡胚及其成纤维细胞有致病性,对番鸭和半番鸭有强的致病性,主要感染7日龄~45日龄的雏番鸭,发病率为20%~100%,死亡率为10%~95%以上。临床上以软脚、腹泻、生长障碍为主要症状,病变特征为肝、脾等内脏器官形成大量的灰白色坏死灶。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为胸腺、脾和法氏囊的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单核细胞浸润;肝、脑血管周围和肾间质、肺间质、心肌间有淋巴样细胞或/和吞噬细胞聚集。该病原的致弱活疫苗和灭活苗、以及高免血清可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探讨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在番鸭免疫器官中的分布和排毒的差异。结果显示强毒株在感染后1d就可在脾脏、法氏囊、胸腺检出病毒RNA,高峰期为攻毒后7~14d;直到感染后35d,在免疫器官中不能检测到病毒RNA。接种强毒株后7d开始向外界排毒,而14d后停止向外界排毒。雏鸭免疫弱毒疫苗后3d,即可在脾、胸腺、法氏囊中检出病毒RNA;高峰期为攻毒后7~14d,免疫后21d免疫器官中的检测逐渐降低,直到感染后28d,在免疫器官中不能检测到病毒RNA。表明番鸭接种活疫苗后7d开始向外界排毒,而11d后停止向外界排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