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菱鲆爱德华氏菌病: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养殖场所发生的3起大菱鲆(Turbot,Scophthalmus maximus L.)暴发病害进行了调查,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提示为败血感染症。经细菌学检验确定系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所引起的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sis)。通过对分离后纯培养的18株菌的生物学性状测定,确认均为典型的迟钝爱德华氏菌野生型(E.tarda wild type)菌株;血清型检定表明均为同一血清型。人工感染试验更确证了其相应的病原学意义及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头孢唑啉等28种抗菌药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耐受。  相似文献   

2.
从河北某养鸡场80日龄左右鸡群所发生的禽霍乱病死鸡中,分离到了相应病原菌多杀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对分离获得的16株菌(HPs-1至HPs-16)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理化特性等方面的鉴定,同时选取代表菌株(HPs-1)进行了16S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测定了16SrRNA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16株细菌均为多杀巴斯德氏菌败血亚种(P.multocida subsp.septica),所测代表菌株的16SrRNA基因长度142bp,在GenBank登录号为AY999017,该菌株与检索出的22株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ella Trevisan,1887)细菌16S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均在98%~100%。另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供试的青霉素G等33种抗菌药物高敏、对克林霉素敏感、对苯唑青霉素等3种耐药。  相似文献   

3.
李斯特氏菌属特异单抗试剂的研制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核细胞增生.症李斯特氏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制备免疫原,应用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杂交瘤细胞,经ELISA试验筛选,得到6株分泌特异性单抗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C11、B18、B5、B6、D2、C5单抗与标准菌株反应结果显示,C11、B18、B5三株单抗能与全部24株李斯特氏菌发生反应,所试菌株中包括LM.14株,以及无害李斯特氏菌(L.innocua)、伊凡诺夫李斯特氏菌(L.ivanovii)、西里杰氏李斯特氏菌(L.seeligeri)、威斯福尔氏李斯特氏菌(L.welshimeri)和格氏李斯特氏菌(L.grayi)各2株.但这三株单抗均不与其他细菌发生反应.表现出它们的高度属特异性,说明它们所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分布于整个菌属内。另三株单抗的反应谱不尽相同。由此可见,这组单抗为李斯持氏菌检验提供了优良候选试剂,同时.上述单抗在该菌的共同抗原和免疫保护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耳其伊兹密尔技术学院的科学家们研究了采用乳过氧化物酶(LPS)结合海藻酸钠的涂膜的抗菌效果。他们采用大肠杆菌、无毒李斯特菌和荧光假单胞菌作为目的细菌,处理溶液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分别为0.2、0.4、0.8mmol/L,硫氰化钾(KSCN)浓度为1、2、4mmol/L。海藻酸钠膜上结合的氧化还原色原底物杂环吖嗪(ABTS)的浓度为70nmol/min.cm^2。结果显示,LPS系统针对目的细菌的抵抗活性随着过氧化氢和KSCN的浓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la anatipestifer,RA)是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致病病原。由于在传统分类指标上该菌与其他一些细菌既相似又有所不同,故先后被称为鸭疫斐佛氏菌(Pfeifferella anatipestifer)、鸭疫莫拉克氏菌(Moraxella anatipestifer)、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也曾被称为位置未定的种。  相似文献   

6.
致病性哈氏弧菌生物学及分子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2尾病死的观赏用长鳍真鲨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该菌对牙鲆及大菱鲆均有较强的致病性.在对分离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胞外酶及溶血素活性等生物学性状检验的同时,使用API-ID32E对分离菌做了进一步鉴定;同时,测定了该菌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了与相关细菌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比较了2种基因在相似细菌的检测和鉴别能力,结果gyrB基因用于细菌种间鉴定更具优越性.根据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特征,判定分离菌为弧菌属(Vibrio Pacini 1854)的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 Johnson and Shunk 1936).胞外酶及溶血活性检测表明,分离菌均能产生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DNA酶和卵磷脂酶,在含7%家兔脱纤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β型溶血.以哈氏弧菌溶血素基因的保守区段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能够扩增出特异性片段.  相似文献   

7.
湖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湖北地区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鉴定细菌的耐药特征.为奶牛乳房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湖北两个主要奶牛小区的9个不同规模的奶牛场采集牛奶样本200份,经检测.其中3份为临床乳房炎样本,49份为隐性乳房炎。两地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分别为36.4%(20/55)与20%(29/145)。两地区乳房炎牛奶的细菌种类分布也各不同。其中武汉东西湖地区停乳链球菌的分离率最高,占33.3%(8/24).而宜昌夷陵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29%(9/31),其次为无乳链球菌,占25.8%(8/31)。从乳房炎牛奶中共分离到7种细菌共5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无乳链球菌10株,停乳链球菌14株,乳房链球菌2株,大肠埃希氏菌4株,克雷伯氏菌4株。分别对所有分离株进行12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先锋V、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和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是养鸭生产中最为常见的2种致病性细菌,它们在临床上多以原发或继发于其它疾病出现.有时则表现为二者的混合感染,对养鸭业的危害较大。对于禽类,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众多,鸭疫里默氏菌也存在多种血清型,二者的血清型之间存在交叉保护,  相似文献   

9.
细菌生物被膜(BBF)是指由附着于惰性或者活性实体表面的细菌细胞和包裹着细菌的由细菌自身所分泌的含水聚合性基质所组成的结构性细菌群落。生物被膜不仅是细菌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的生存形式,而且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细菌对抗生素广泛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作为细菌的一种适应性生物学特性.生物被膜菌具有与浮游菌不同的结构和生长、代谢特点.凭借其耐药屏障保护细菌不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并且能降低抗菌药物渗入细菌体内的浓度.导致生物被膜菌较浮游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不易被抗菌药物所杀灭.造成临床上生物被膜菌相关性感染的慢性、难治性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阴道菌群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首次对9只大熊猫阴道生物菌群进行分离鉴定。调查结果显示,大熊猫阴道主要细菌为乳杆菌(Lactobacillius)、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s)、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及表皮葡萄球菌(Stapholococcus epidermidis),其中优势菌为乳杆菌;并从其中4只大熊猫阴道分离出1株白地霉菌(Geotrichum candiolum)。  相似文献   

11.
乳房炎作为全球性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因对社会经济、养殖行业和人类健康的巨大影响使人们从发病机理、疾病诊断、预防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与探讨。作者立足于前期尤其是近几年的研究文献,以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原因——病原菌为中心展开,探讨其感染类型、奶牛与病原菌及病原菌相互之间的关系。奶牛乳房炎是由包括病原菌的侵袭及宿主奶牛自身抵抗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乳腺对病原菌的入侵应答能力,病原与病原之间或促进或抑制都对其发生产生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公认的奶牛乳房炎的主要传染性病原菌,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其在体内难以治疗,并且耐药性普遍存在;无乳链球菌是环境性还是传染性病原尚有争议,在中国感染率较高,对大部分抗生素仍旧敏感,相对于其他病原菌治愈率较高,畜群清除容易;大肠埃希氏菌被作为环境性病原体,乳房炎感染的分离率仍较高,抗生素治疗结果还有待商榷,耐药性普遍存在并增强;牛支原体近十年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在国内外都是严重的乳房炎致病因素,治疗效果不佳,且耐药性正在增强,疫苗开发困难。文章对上述几种主要病原菌的流行、危害与防治等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天然化合物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得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 mmol/L和1.6 mmol/L;链球菌1.6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6.4 mmol/L和3.2 mmol/L,且能完全抑制这三种菌的生长。肉桂醛的最小杀菌浓度(MBC)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25.6 mmol/L和12.8 mmol/L;链球菌12.8 mmol/L;大肠杆菌和标准大肠杆菌25.6 mmol/L和12.8 mmol/L;在7 h内能有效杀灭这三种菌,肉桂醛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有抑菌和杀菌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2010年,辽宁铁岭某种鸡孵化场出现孵化率低、死淘率高的现象。通过对送检病死鸡胚进行病原检测,最终检测出5株革兰阴性杆菌和3种病毒,其中禽波氏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6.44%、61.36%,两者混合感染率达51.83%,而其他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菌、绿脓杆菌)和病毒(AI,V、REV、CIAV)的检出率均较低。采用1对根据病原菌23SrRNA基因的共同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以及根据临床常见致病菌16s~23SrRNA基因间隔序列(ISR)两端的16S及23SrRNA保守序列而设计的通用引物分别对分离菌进行PCR扩增。并分别测定所得片段的DNA序列。结果显示,所得DNA片段分别与GenBank中收录的登录号为HM545299的禽波氏杆菌和登录号为AY993943的奇异变形杆菌的相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9.5%和98.7%。本研究最终确定禽波氏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混合感染是引起该场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2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从北京地区两个发病的鸭场中分离到两株细菌,经过染色,生化鉴定,凝集试验和琼扩试验,鉴定为2型鸭设里默氏杆菌,经过致病性试验,其中一株有很强烈致病性,另一株在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感染小鸭未能引起小鸭发病。  相似文献   

15.
赣西某肉牛养殖场有犊牛出现消瘦、食欲下降和排腥臭稀便等症状,为确定病原采集了腹泻犊牛的新鲜粪便,采用Bio-X犊牛消化道五联原位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快速诊断,同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为了确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选取了磺胺嘧啶钠、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和氧氟沙星等多种抗菌药对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通过临床快速诊断与实验室诊断确定该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对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和头孢拉定等抗菌药表现完全耐药。该养殖场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并采取多种防治措施,数日后无新发病例并且发病牛的病情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16.
家兔皮癣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发病家兔的皮屑、被毛分离到两种病原真菌,通过培养特性、菌落性状、菌丝形态、孢子形状特征等一系列鉴定,确定为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该菌通过皮肤涂擦法感染家兔,4天后均发病,产生以面部、头顶等处出现丘疹、瘙痒,继而皮损、流微黄色渗出液,日久结痂或鳞屑,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皮癣病,与自然病例症状相同.  相似文献   

17.
Leptospirosis is a worldwide deadly zoonotic diseas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ausative Leptospira spp. spirochetes ascertains the pathogenic status of the isolates, identifies potential source of infection and recognises outbreaks.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s currently based on technically demanding, time and resources consuming serological and molecular methods.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 recently emerged as a first-line method for th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yet no data issued for Leptospira spp. W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of MALDI-TOF-MS for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Leptospira isolates. Starting from a 10(5)organisms/mL suspension, MALDI-TOF-MS yielded an unique protein profile for each one of 19 Leptospira species reference isolates with a 100% reproducibility over 12 repeats, allowing to create a Leptopsira database. MALDI-TOF-MS further accurately identified 20/21 additional reference isolates representative of various serogroups at the species level as Leptospira interrogans (n=12), Leptospira kirschneri (n=5), Leptospira borgpetersenii (n=3), Leptospira noguchii (n=1) with identification score value of 2-2.5. Furthermore, six clinical isolates previously identified by rpoB sequencing, were correctly identified by MALDI-TOF-MS as L. interrogans (n=5) and L. borgpetersenii (n=1) with identification score value of 2-2.6. Identification was achieved in 40 min starting from the Leptospira suspension. MALDI-TOF-MS could complement serological and sequencing-based methods for the first lin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Leptospira isolates in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索了丁酸梭菌分离株的益生特性,旨在为其在仔猪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常规方法分离丁酸梭菌并进行纯培养,经生化检测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活菌计数法和牛津杯法研究分离株培养上清对3种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分离株黏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的特性及其对致病菌黏附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胞计数法研究分离株对IPEC-J2生长的影响;采用ELISA检测分离株处理细胞后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分离到一株丁酸梭菌。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培养上清对3种致病菌生长抑制效果均显著(P<0.05);丁酸梭菌可黏附于IPEC-J2,并且黏附效果最佳的感染复数(MOI)为50,最适处理时长为3 h;丁酸梭菌对3种致病菌黏附IPEC-J2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丁酸梭菌MOI为1、10和50时细胞生长正常、形态完好,MOI为100时IPEC-J2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同时出现部分细胞死亡;MOI为1时细胞因子水平无差异,MOI为10、50和100时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分离的一株丁酸梭菌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为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临床型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地区奶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不同,其发病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明确内蒙古巴彦淖尔地区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以巴彦淖尔地区4家奶牛场临床型乳腺炎患牛为实验对象,采集80份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生化鉴定,结果分离到51个菌株,其中有葡萄球菌31株,链球菌6株,肠杆菌14株。该试验明确了该地区奶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该地区奶牛乳腺炎的有效防治及临床上合理地筛选敏感药物提供了有if,4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山东省各个地区的病死肉鸭采集317份组织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进行染色镜检和生化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05株沙门氏菌,分离率为33.1%。将临床推荐用药浓度的0.1倍作为抗药性检测浓度L,设置不同药物浓度梯度(1/4 L、1/2 L、L、2 L和4 L),进行17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根据L药物浓度梯度对分离菌株的抑菌率大于80%的原则进行敏感抗菌药物的筛选。结果表明,沙门氏菌是危害山东省肉鸭养殖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且多重耐药现象较严重,其中氨苄西林、诺氟沙星、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和培氟沙星等敏感药物可作为临床推荐药物对沙门氏菌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