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试验采用自然沉降法和纳氏试剂法,研究有窗式鸡舍内不同位置对温度、相对湿度、氨气浓度和细菌总数等环境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西走向上,细菌总数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显著高于西部(P0.05),其他各环境因子差异不明显(P0.05);南北走向上,相对湿度和氨气浓度差异明显,南部显著高于北部(P0.05),而温度和细菌总数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鸡舍内外环境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有窗式鸡舍内不同位置其环境指标有所不同,应该适当利用环境调控手段如通风、控温等,以创造出相对均衡一致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对网上平养育雏鸡舍前端和后端环境指标持续监测,分析不同周龄不同位置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分布规律。环境参数结果显示:网上平养育雏鸡舍后端的温度、氨气和粉尘浓度极显著高于前端(P0.01),前端湿度极显著高于后端(P0.01);后端二氧化碳浓度略高于前端(P0.05);随周龄增加和通风量加大,温度、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逐步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湿度逐步升高,2~5周龄鸡舍粉尘浓度逐步升高,5周龄后急剧降低;除了鸡舍室内湿度低于标准要求外,温度、氨气、二氧化碳、粉尘等环境参数均符合养殖场空气质量标准。生产性能结果显示:蛋鸡体重随周龄增加呈线性增加,且鸡舍前后端鸡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胫长在7周龄前呈线性增加,7周龄之后增加幅度放缓,且前后端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旨在分析华东地区冬季不同畜种有窗式畜舍内环境卫生状况。采集同一试验农牧场的有窗式猪、鸡、牛、羊舍内光照度、温湿度指数(THI)、噪声、空气中氨浓度、细菌数等环境卫生指标。结果表明,猪舍和羊舍的温湿度指数极显著高于鸡舍和牛舍(P0.01);鸡舍空气中氨浓度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畜舍(P0.01);猪、鸡舍空气中细菌数极显著高于牛、羊舍(P0.01)。不同畜禽舍的光照度和氨气浓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温湿度指数和氨气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和空气中细菌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因此,同为华东地区冬季有窗式畜舍,猪、鸡舍空气状况更需要关注,适当降低环境湿度可以有效改善畜舍内的环境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4.
旨在通过监测和分析对比封闭式肉种鸡舍冬季和夏季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季节性调节鸡舍内环境参数提供数据基础。试验在江苏省常州市某封闭式肉种鸡舍进行,试验鸡舍内设7个监测位置,包含5个不同的水平位置和3个不同高度(前、中、后、上、下、南、北),分别在冬季(2016年12月)和夏季(2017年7月)连续监测7 d,每天5:00~21:00每2 h监测1次舍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强度、颗粒物(PM)浓度、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浓度,每天监测9次。结果表明:夏季鸡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光照均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而PM浓度、NH3和CO2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冬季(P0.01);喂料等人为行为和鸡的活动可引起PM浓度升高,关灯后不同粒径PM浓度均下降;夏季和冬季鸡舍内风速均与NH3和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夏季母鸡产蛋率显著高于冬季(P0.01),但孵化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夏季封闭式鸡舍内空气质量较冬季更好,鸡的活动会引起PM浓度上升,鸡舍内风速显著影响NH3和CO2浓度,封闭式肉种鸡舍内夏季母鸡产蛋率高于冬季。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7,(8):111-116
为了研究自然通风模式下和"湿帘-风机系统"下妊娠舍和产仔舍空气细菌气溶胶的分布规律,筛选出更适合养猪生产的养殖模式,采用Andersen-6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对2种通风模式下的妊娠舍和产仔舍15个采样点细菌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子分布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种通风模式下产仔舍的细菌气溶胶浓度均显著低于妊娠舍(P0.05);相较于自然通风模式,"湿帘-风机系统"可以显著减少妊娠舍内细菌气溶胶的浓度(P0.05),但是对产仔舍影响不显著(P0.05);细菌气溶胶粒子均主要分布在7.0μm和2.1~3.3μm区间,通风模式和猪舍类型对细菌气溶胶粒子的分布无显著相关(P0.05)。研究表明,"湿帘-风机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妊娠舍细菌气溶胶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冬季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环境质量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对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冬季环境质量进行测定与分析,以期为蛋鸡层叠式笼养环境控制提供参考依据。以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为研究对象,使用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粉尘采样器和测氧仪每天6∶00~8∶00、12∶00~14∶00和18∶00~20∶00对鸡舍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同位置的环境质量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风速、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采取侧窗进风、纵向通风的模式下,六层层叠式笼养密闭式鸡舍冬季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分别为19.18℃、58.75%和0.12 m/s,空气中平均二氧化碳浓度、粉尘浓度和氧气含量分别是2 477.22 mg/m3、3.27 mg/m3和20.23%,不同测定点之间环境质量存在差异。下层H0.6 m、H1.3 m和H1.9 m测定点的温度显著低于上层H3.1 m、H3.8 m和H4.4 m的温度(P0.05),上层的相对湿度显著低于下层(P0.05)。上层的光照强度低于下层的光照强度(P0.05),上层H3.1 m、H3.8 m和H4.4 m测定点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粉尘浓度显著高于下层(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冬季鸡舍内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二氧化碳浓度、氧气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风速与温度、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蛋鸡舍侧墙进风口不同位置高度对蛋鸡舍内小环境的影响,以及合理改善蛋鸡舍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以我国北方最常见的侧窗进风、纵向通风蛋鸡舍为研究对象,选择A、B两栋仅安装高度不同侧墙进风小窗的蛋鸡舍,侧墙小窗规格一致(宽0.65 m、高0.23 m),安装高度分别为2.25 m、1.65 m,分别测试两栋舍内温热参数以及舍内空气环境质量。结果显示:A、B两栋蛋鸡舍内平均温、湿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走道间温、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栋蛋鸡舍内测点风速、氨气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舍内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A栋蛋鸡舍内温湿度波动低于B舍,测点风速普遍大于B栋蛋鸡舍风速,有害气体浓度低于B舍。说明侧墙进风口位置高度不仅影响蛋鸡舍内温、湿度状况,而且影响舍内污染物的分布及排除。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冬季有窗式鸡舍内不同位置对光照、温度、相对湿度、氨气浓度和细菌密度等环境指标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西方向上,细菌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显著高于西部(P0.05),其他环境因子差异不显著;南北方向上,湿度和氨气浓度差异显著,南部显著高于北部(P0.05),而光照、温度和细菌总数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鸡舍内不同位置的光照强度与氨气浓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ig.(2-tailed)0.05),温度与湿度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Sig.(2-tailed)0.05),其他各环境因素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有窗式鸡舍冬季室内光照强度与氨气浓度间、温度与湿度间有显著性的关系,而且这些环境指标受不同位置的影响,提示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位置、环境指标及其相关性进行养殖环境控制,以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四层层叠密闭式本交笼养鸡舍春季不同位置舍内环境参数差异及其相关性。以四层层叠密闭式本交笼养鸡舍为研究对象,每天6∶00~8∶00、12∶00~14∶00和18∶00~20∶00测定蛋鸡舍内各观测点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CO_2浓度和O_2含量环境参数。从湿帘端到风机端风速和CO_2浓度显著增加(P0.05),温度和相对湿度呈逐渐降低趋势。H_(1.47m)和H_(2.33m)测定点的光照强度、风速和温度显著高于H_(0.64m)和H_(3.16m)(P0.05),而相对湿度呈相反趋势(P0.05)。H_(0.64m)和H_(1.47m)的CO_2浓度显著高于H_(2.33m)和H_(3.16m)(P0.05),而O_2含量则呈相反趋势(P0.05)。12∶00~14∶00的光照强度、风速、温度和O_2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时间段(P0.05),而相对湿度和CO_2浓度则较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风速与温度、风速与O_2含量以及温度与O_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相对湿度与风速、温度和O_2含量以及CO_2浓度与温度和O_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本结果建议应根据鸡舍内环境实际情况以及各个参数间的相关性合理调整饲养管理以提高种鸡生产性能和养殖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笼养蛋鸡舍不同笼层的环境以及产蛋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内蒙古某大型蛋鸡标准化养殖场进行试验,对H型4层5列鸡舍不同笼层的生产环境和产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鸡舍中间的笼层二氧化碳浓度及温度都显著高于前端和尾端(P0.05),而耗料量却低于其他两端;不同层次鸡笼CO2浓度值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顶层的CO2浓度最低(2 880.62 mg/kg);从产蛋量上可以得出底层和二层差异不显著(P0.05),和三层差异显著(P0.05),与顶层差异极显著(P0.01),二层与三、四层差异极显著(P0.01),三层与四层差异不显著(P0.05);从产蛋率上分析,一、二层与三、四层差异极显著(P0.01),一、二间及三、四层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H型4层5列鸡舍及横向通风的条件下,第三层环境条件最适宜(CO2浓度为3 256.44 mg/kg,温度为20.98℃)。  相似文献   

11.
一.通风换气的目的1.排出多余的热量、湿气和有害气体,提供新鲜空气。2.降低灰尘改进空气质量。二.通风换气方式:纵向通风、负压通风、自然通风通过鸡舍通风换气分为三类,密闭式鸡舍与季节的温差和空气中的湿度大小有关,寒冷的冬季可用负压通风而气候炎热的高温高湿的夏季可使用纵向通风。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主要采用自然通风。1.负压通风:负压通风采用风机将鸡舍内的空气排出舍外,使鸡舍内产生负压,因而排风扇的排气能力和进风口的类型以及通风面积十分重要。(1)寒冷季节通常采用负压通风系统可满足鸡只的最低通风换气要求。该系统将风机安装在鸡舍的一面墙上,风机的启闭基本由温控器控制,通过少量的空气交换排出舍内的湿气、二氧化碳、灰尘和氨气,同时带进舍外含氧较高的清洁空气。(2)寒冷气候时可采用保温伞或中央供暖系统,配合使用负压通风系统为鸡舍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3)负压通风系统应按照每只鸡的每公斤体重,每分钟0.4~0.6立方英尺的速率进行交换,该空气交换率应由每460平方米鸡舍面积使用,一台1000立方英尺的风机提供。风机由应急温控器和0.05~0.10秒的静压可使外界空气充分混合舍内的空气速度进入鸡舍。(4)使用负压通风系统时空...  相似文献   

12.
一、试验目的通风换气是调节鸡舍环境最重要的手段,其效果直接影响舍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随着规模养鸡的兴起,采用高密度饲养,需要良好的鸡舍环境条件,是提高生产的关键.特别是夏季,鸡舍内环境对生产影响更大,本试验是根据当地规模饲养蛋鸡的现状,将原来的有窗鸡舍自然通风和横向机械负压通  相似文献   

13.
对三栋密闭式羊舍内的空气环境状况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研究日粮中添加丝兰宝和通风两种方式改善羊舍空气质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通风组和丝兰宝组舍内氨气平均浓度分别41.06 mg/m3、31.43 mg/ m3和30.65 mg/ m3,其中通风组和丝兰宝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通风组与丝兰宝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硫化氢平均浓度分别为0.0037 mg/ m3、0.0034 mg/ m3 和0.0039 mg/ m3,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分别为1 843 mg/ m3、1 523 mg /m3和1 718 mg/ m3,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温度通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湿度通风组和丝兰宝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粪便含水量通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丝兰宝组(P<0.05),TSP、PM10浓度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控制通风和在日粮中添加丝兰宝均能明显改善羊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规模化猪场NH_3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河南省34个规模猪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地面类型与清粪方式、通风方式以及屋顶形式与材料等因素对猪舍NH_3浓度和NH_3排放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械通风模式下,猪舍内NH_3浓度因地面类型与清粪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猪舍内NH_3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缝隙地面水泡粪、水泥地面干清粪、生物发酵床舍、缝隙地面刮板清粪,猪舍内NH_3浓度日变化呈现早低、午高、晚降低的趋势;缝隙地板刮板清粪和生物发酵床猪舍内NH_3排放系数显著降低;自然通风舍内NH_3浓度显著高于自然+机械和机械通风2种通风方式(P0.05),分别高出36.71%和58.57%;舍内通风量越大NH_3排放速率越小;不同屋顶形式与材料对猪舍内NH_3浓度的影响均符合NH_3浓度日变化规律,即呈现早低、午高、晚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屋顶形式与材料对猪舍内NH_3浓度和NH_3排放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冬春季节密闭式鸡舍的通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通风方式及在鸡舍环境控制中的调控作用 随着养鸡事业的发展,我国鸡舍通风方式也从20世纪80年代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鸡舍发展到现在全密闭鸡舍横向与纵向自由转换通风,通风系统模式的改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自然通风:不借助机械动力进行的通风,对外界环境依赖较大.②横向通风:横向通风又有正压通风和负压通风两种,正压通风是鸡舍侧墙上的风扇将外面的新鲜空气吹入鸡舍,舍内的气体在正压的作用下从窗子或排风口排出,这种通风方式对于控制进入鸡舍的空气质量比较方便,否则使用的不多;负压通风是鸡舍侧墙上的风扇将鸡舍内空气排出产生负压,使舍外新鲜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这种通风方式现在多用于鸡舍冬季最小通风.③纵向(负压)通风:鸡舍一端安装水帘,另一端安排风扇进行负压排风.这种有蒸发降温系统的纵向通风系统适用于夏季鸡舍最大通风.④混合通风:除有蒸发降温系统的纵向通风外在鸡舍侧墙安装一定数量的进风口,鸡舍中部安装1~2台供冬季最小通风使用的排风扇,根据季节的需要可以进行横向与纵向通风的转换,有条件还可以由电脑对风门开关的大小和横、纵向的通风模式转换进行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黄羽肉鸡舍内有害气体、粉尘及微生物的影响.选用1 440只21日龄苏禽黄鸡(公雏),随机分成3个饲养密度组,即8只/m2组(低密度组,LSD)、16只/m2组(中密度组,MSD)、24只/m2组(高密度组,HSD),每组3个重复,共9间鸡舍,每间饲养面积均为10 m2.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HSD组42日龄肉鸡鸡舍内二氧化碳、氨气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LSD组28日龄肉鸡鸡舍内粉尘含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LSD组28、35、42日龄肉鸡鸡舍内空气中大肠杆菌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且LSD组42日龄肉鸡鸡舍垫料中大肠杆菌含量显著高于HSD (P<0.05).由此可知,夏季适当降低饲养密度可以改善平养肉鸡舍中有害气体和粉尘状况,但对降低鸡舍中微生物含量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西鸡舍内主要环境因子变化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全封闭笼养蛋鸡舍为对象,于2018年04月-2018年5月,每天监测鸡舍内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CO2、NH3、H2S、SO2浓度变化,测定点设在鸡舍的前中后位置,每隔3 d测定鸡舍内细菌的总数,并分析各种环境因子与蛋鸡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4月份和5月份蛋鸡舍内的温度与相对湿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与CO2和NH3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温度在29.1℃~30.2℃时,温度与产蛋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日均相对湿度与日均CO2浓度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5月份日均相对湿度与舍内日均NH3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4月份和5月份舍内日均CO2浓度与NH3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和NH3浓度与鸡舍内环境空气细菌总量有一定相关性;鸡舍内环境空气细菌总量与日均蛋鸡淘汰率、日均破蛋率相关关系不明显。试验表明,全封闭鸡舍内温度的升高对本地蛋鸡的产蛋率有显著影响,应及时调整通风和降温措施,以免影响蛋鸡的产蛋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封闭式猪舍内环境参数的变化,改善猪舍内环境,试验在夏季和冬季进行,每个季节选取3栋建筑结构完全相同的产仔哺乳舍,每天测定6:00、11:00、18:00哺乳仔猪舍内主要环境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冬季舍内CO_2、NH_3、H_2S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夏季(P0.01),夏季舍内温度极显著高于冬季(P0.01);06:00时舍内CO_2、NH_3、H_2S浓度均极显著高于11:00和18:00(P0.01),11:00和18:0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06:00时舍内温度极显著低于11:00和18:00(P0.01),11:00和18:0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1内CO_2浓度极显著高于舍2和舍3(P0.01),舍2显著高于舍3(P0.05);舍2和舍3内NH_3浓度极显著高于舍1(P0.01),舍2与舍3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H_2S浓度各舍之间变化范围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舍3温度极显著高于舍1和舍2(P0.01),舍1与舍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冬季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最高,不同猪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不同清粪方式对分娩猪舍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清粪方式对分娩猪舍内空气质量的影响,试验选择两栋建筑结构相同的分娩猪舍,分别采用水冲式(水冲粪组)和人工干清粪方式(干清粪组),测定猪舍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_2和NH_3浓度,连续测定5 d。结果表明:干清粪组NH_3浓度极显著高于水冲粪组(P0.01),相对湿度极显著低于水冲粪组(P0.01);水冲粪组与干清粪组的温度、风速、CO_2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水冲式清粪方式能够降低猪舍NH_3浓度、改善空气质量,但同时提高了猪舍的相对湿度,耗水量相对较高,猪场废水处理量相应加大。猪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粪便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屋面设置吊顶与否对舍内空气质量的影响,选择豫北地区有代表性的两种屋顶的蛋鸡舍,一种屋顶下不设吊顶(类型1),另一种屋顶下设置吊顶(复合聚苯板)(类型2)。自2013年3月23日~3月28日与4月17日~4月20日分别对各舍内的微粒与氨气进行测定,采样时间均为每天8∶00~9∶00和14∶00~15∶00,采样位置的选择均根据鸡舍内的布局,水平方向沿进气方向(纵向)分别选取前、中和后部,每个水平部位采样点的垂直方向又分别选取上、中和下部3个点(距离地面分别为1.8m、1.1m和0.3m)。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类型2前部在上午的微粒浓度显著高于类型1(P0.05),垂直方向上,不论是上午还是下午,类型2在上、中和下部以及垂直方向总的微粒浓度均呈现出比类型1升高的趋势;而在整个舍内的微粒浓度类型2显著高于类型1(P0.05)。在水平方向上,类型1的氨气浓度显著低于类型2(P0.05);在垂直方向上,上午和下午上部的氨气浓度以及下午的下部氨气浓度和垂直方向总平均浓度均呈现出类型2显著高于类型1(P0.05);在整个鸡舍内,类型2的氨气浓度也显著高于类型1(P0.05)。因此,设置吊顶的蛋鸡舍与不设的相比,易使微粒和氨气在舍内蓄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