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比较分析南方地区发酵床奶牛舍四个季节舍内环境卫生指标。主要测定了舍内温度、相对湿度、噪音、细菌密度、氨气浓度和温湿度指数等指标并分析了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温度在四季间差异显著(P<0.05),夏季高达32.43℃,冬季低至1.53℃;春季、夏季和秋季的相对湿度显著高于冬季(P<0.05);温湿度指数(THI)在四季间差异显著(P<0.05);夏季和冬季的噪音显著高于春季和秋季(P<0.05);春季和秋季的细菌密度显著高于夏季和冬季(P<0.05);夏季氨气浓度为3.92 mg/m^3,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的(P<0.05)。相关分析表明,一年中,牛舍温度与THI呈正高度相关关系(P<0.01),其余指标间相关性不高(|r|<0.70)或不相关(P>0.05)。另外,季节内的环境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秋、冬季的温度和THI间皆呈正相关(P<0.01),冬季的温度与细菌密度呈正相关(P<0.05);春季的THI、噪音和细菌密度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秋季的氨气浓度与噪音高度也呈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南方地区发酵床奶牛舍内,四季的环境卫生指标均达到了卫生标准,但夏季THI较高为85.36,奶牛易处于中度热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自然沉降法和纳氏试剂法,研究有窗式鸡舍内不同位置对温度、相对湿度、氨气浓度和细菌总数等环境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西走向上,细菌总数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显著高于西部(P0.05),其他各环境因子差异不明显(P0.05);南北走向上,相对湿度和氨气浓度差异明显,南部显著高于北部(P0.05),而温度和细菌总数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鸡舍内外环境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有窗式鸡舍内不同位置其环境指标有所不同,应该适当利用环境调控手段如通风、控温等,以创造出相对均衡一致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夏季发酵床养殖模式奶牛舍与拴系式养殖模式奶牛舍内环境指标的差异。测定了牛舍的温度、噪声、相对湿度、氨气浓度和细菌密度等环境指标,并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发酵床牛舍的细菌密度为0.10×10~4个/m~3,极显著低于拴系式牛舍的2.33×10~4个/m~3(P0.01);氨气浓度为3.92mg/m~3,也极显著低于拴系式牛舍的9.68mg/m~3(P0.01);噪声强度为57.6d B,极显著低于拴系式牛舍的65.3d B(P0.01);但温湿度、温湿度指数以及其他指标在两种牛舍间没有显著的差异。另外,拴系式牛舍内的温度和噪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Sig.(2-tailed)0.05)。综上,发酵床牛舍的环境细菌浓度、噪声强度与氨气浓度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奶牛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对网上平养育雏鸡舍前端和后端环境指标持续监测,分析不同周龄不同位置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分布规律。环境参数结果显示:网上平养育雏鸡舍后端的温度、氨气和粉尘浓度极显著高于前端(P0.01),前端湿度极显著高于后端(P0.01);后端二氧化碳浓度略高于前端(P0.05);随周龄增加和通风量加大,温度、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逐步降低,最后趋于稳定,湿度逐步升高,2~5周龄鸡舍粉尘浓度逐步升高,5周龄后急剧降低;除了鸡舍室内湿度低于标准要求外,温度、氨气、二氧化碳、粉尘等环境参数均符合养殖场空气质量标准。生产性能结果显示:蛋鸡体重随周龄增加呈线性增加,且鸡舍前后端鸡只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胫长在7周龄前呈线性增加,7周龄之后增加幅度放缓,且前后端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鸡舍测量环境参数的各种仪器操作复杂,检测效率低,同时鸡舍内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鸡舍环境监控报警系统。该系统主控芯片为STM32,主要完成对鸡舍环境温湿度、二氧化碳、氨气、PM2.5、PM10数据实时监测以及温湿度超过阈值、鸡舍断电、风机故障电话短信报警。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鸡舍传输距离在11m左右,丢包率为0.2%,温度测量相对误差为0.71%,湿度测量相对误差为1.91%,温湿度超过阈值、鸡舍断电以及风机故障系统能及时短信电话报警,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对舍内环境参数进行实时查询。在半封闭式育雏鸡舍对0日龄的鸡进行一周(2016/10/212016/10/27)的环境参数监测结果表明:测试位置与二氧化碳极显著正相关(P0.01),同时与氨气极显著负相关(P0.01),湿度与PM10呈显著正相关(P0.05),PM10与PM2.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温度与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不同位置测量鸡舍的环境参数反应鸡舍整体的环境质量。该系统能够连续精确监测鸡舍环境参数、及时预警,提高鸡舍饲养管理水平,应用前景广阔,适用于精准畜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北方寒冷地区有窗式羊舍环境质量状况,试验对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有窗式羊舍的舍内外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有害气体浓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舍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NH3和CO2浓度与舍外相比均差异显著(P0. 05)。夜间舍内风速和NH3浓度符合环境质量标准,温度过低,相对湿度和CO2含量过高;舍内温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 05),NH3质量浓度和CO2质量浓度均与温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 05)。说明该羊舍夜间存在保温较差、通风量不足、饲养密度过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冬季有窗式鸡舍内不同位置对光照、温度、相对湿度、氨气浓度和细菌密度等环境指标的影响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东西方向上,细菌密度存在显著差异,东部显著高于西部(P0.05),其他环境因子差异不显著;南北方向上,湿度和氨气浓度差异显著,南部显著高于北部(P0.05),而光照、温度和细菌总数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鸡舍内不同位置的光照强度与氨气浓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Sig.(2-tailed)0.05),温度与湿度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Sig.(2-tailed)0.05),其他各环境因素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有窗式鸡舍冬季室内光照强度与氨气浓度间、温度与湿度间有显著性的关系,而且这些环境指标受不同位置的影响,提示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位置、环境指标及其相关性进行养殖环境控制,以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动物福利。  相似文献   

8.
旨在了解北京市典型奶牛舍春季温热环境及空气质量状况,为奶牛正常健康生产提供环境依据。试验分别测定了奶牛场泌乳牛舍不同时间段(8:00~9:30、10:00~11:30、14:00~15:30、16:00~17:30、18:00~19:30)不同位置(向阳面、向阴面、饲喂通道)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结果表明:在测定的5个时间段内,泌乳牛舍内的温度呈规律性变动,先升高后降低(P0.01);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P0.01),而且温热指数(THI)有极显著差异(P0.01),但均小于达到热应激的指标(THI≥72);早上的风速低于其他时间段(P0.05);白天的辐射热高于早上晚上,但差异不显著(P0.05);PM浓度在早晚相对较低(P0.05);氨气浓度在16:00~17:30和18:00~19:30高于其他时间段(P0.01);二氧化碳浓度在18:00~19:30这个时间段明显高于其它时间段(P0.01)。舍外风速极显著(P0.01)大于舍内,舍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极显著(P0.01)高于舍外。牛舍内向阳面、向阴面、饲喂通道三个不同位置的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向阴面氨气浓度大于其它两个位置;饲喂通道二氧化碳浓度大于其它两个位置。由此得出,北京市典型泌乳牛舍的春季温度、湿度较适合牛群生产;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符合生产标准,对奶牛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考察了在玉米一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缓释复合酸化剂对肉鸡生产性能、胃肠道酸度、肠道微生物菌群、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及鸡舍氨气浓度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平均体重(20.25±0.30)g的艾维茵白羽肉鸡480羽,按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鸡(公母各占1/2),肉鸡分别饲养于2个完全相同的平养舍内,试验时间为49 d.结果表明,缓释复合酸化剂可以极显著降低肉鸡胃肠道pH(P<0.01);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P<0.05),但对日采食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极显著提高肉鸡空肠和盲肠中乳酸杆菌数量、降低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胸腺和脾脏指数(P<0.05或P<0.01),显著提高21日龄法氏囊指数(P<0.05),但在42和49日龄对法氏囊指数无影响(P>0.05);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含量(P<0.05或P<0.01),显著降低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P<0.05);缓释复合酸化剂还可以极显著降低鸡舍氨浓度(P<0.01).结果提示,在肉鸡日粮中添加缓释复合酸化剂,可以通过降低肉鸡消化道pH、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提高肉鸡的免疫力而促进肉鸩生长,并降低鸡舍氨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阶梯笼养蛋鸡育雏舍内温度、湿度、氨气和光照分布规律,1~49日龄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结果:上、中、下三层均表现为中间温度高于两端,由上至下依次呈下降趋势,其中上层鸡笼前端温度极显著低于中间和后端(P0.01),下层鸡笼中间温度极显著高于两端(P0.01);上层和中层鸡笼前端湿度极显著低于中间和后端(P0.01),且由前至后逐步升高,下层鸡笼中间湿度极显著高于前端和后端(P0.01);上、中、下三层均为中间氨气浓度极显著高于两端(P0.01),整个鸡舍中间中层氨气浓度最大,氨气与湿度表现相似规律;上层光照强度高于下层,其中前端和后端差异显著(P0.05),中间差异不显著(P0.05)。蛋鸡1~49日龄体重略超过品种标准的标准体重,各周龄均匀度介于81.2%~84.5%之间。  相似文献   

11.
为了测定我国中原地区封闭式羊舍的环境指标和相关参数,进而对羊舍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价,试验采用梅花式采样法,测定了冬季和春季连续5 d内羊舍环境参数以及不同漏缝地板羊舍(竹制地板和水泥地板)、不同饲养阶段羊舍(育肥羊和基础母羊舍)的NH_3浓度和CO_2浓度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冬季羊舍内温度、湿度、NH_3和CO_2浓度均极显著高于春季(P0.01);春季羊舍内NH_3浓度从早到晚逐渐升高,冬季只在早上较高,春季和冬季羊舍内CO_2浓度均在晚上较高;不同漏缝地板羊舍中NH_3浓度差异显著(P0.05),CO_2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育肥羊舍与基础母羊舍NH_3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CO_2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春季水泥漏缝地板具有最适宜的羊舍小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蛋鸡舍侧墙进风口不同位置高度对蛋鸡舍内小环境的影响,以及合理改善蛋鸡舍内气流分布的均匀性,以我国北方最常见的侧窗进风、纵向通风蛋鸡舍为研究对象,选择A、B两栋仅安装高度不同侧墙进风小窗的蛋鸡舍,侧墙小窗规格一致(宽0.65 m、高0.23 m),安装高度分别为2.25 m、1.65 m,分别测试两栋舍内温热参数以及舍内空气环境质量。结果显示:A、B两栋蛋鸡舍内平均温、湿度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不同走道间温、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栋蛋鸡舍内测点风速、氨气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舍内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A栋蛋鸡舍内温湿度波动低于B舍,测点风速普遍大于B栋蛋鸡舍风速,有害气体浓度低于B舍。说明侧墙进风口位置高度不仅影响蛋鸡舍内温、湿度状况,而且影响舍内污染物的分布及排除。  相似文献   

13.
测定位置与管理因素对猪舍中氨气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畜舍环境中氨气浓度的测定是评价畜舍环境或评价氨的控制技术的常用方法。本试验研究了测定位置与管理因素对猪舍中氨气测量值的影响,并对温度、湿度对畜舍中氨气浓度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氨气值随测定高度增加减少,通风、清粪对氨气浓度的影响极显著;温度和湿度明显影响氨的浓度,猪舍中氨气与温度(T)、相对湿度(RH)的回归方程为YNH3=0.560T+4.602RH-8.559(P〈0.01)。  相似文献   

14.
对畜舍环境中氨气浓度的测定是评价畜舍环境或评价氨的控制技术的常用方法。本试验研究了测定位置与管理因素对猪舍中氨气测量值的影响,并对温度、湿度对畜舍中氨气浓度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氨气值随测定高度增加减少,通风、清粪对氨气浓度的影响极显著;温度和湿度明显影响氨的浓度,猪舍中氨气与温度(T)、相对湿度(RH)的回归方程为YNH3=0.560T+4.602RH-8.559(P〈0.01)。  相似文献   

15.
《养猪》2016,(1)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结构的保育猪猪舍对舍内氨气浓度、温湿度及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屋顶材料由牛毛毡和石棉瓦、中间夹泡沫板构成的传统猪舍为对照组,屋顶材料由铁皮和彩钢板、中间夹泡沫板构成的现代猪舍为试验组,其他饲养管理一致。试验结果表明:1)舍内环境:全天测定的数据显示,饲养仔猪76~81日龄时,现代猪舍的舍内氨气浓度和温湿度均极显著低于传统猪舍(P0.01),仔猪在25~30日龄时传统猪舍与现代猪舍舍内氨气浓度、温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上7:00~8:00之间测定的数据表明,无论饲养仔猪在何日龄区间,现代猪舍的舍内氨气浓度和温湿度均极显著低于传统猪舍(仔猪25~30日龄时保育舍舍内湿度除外);2)一年的生产成绩显示,与传统猪舍相比,现代猪舍饲养保育猪料重比降低11.93%,死亡率降低52.47%。结论:屋顶采用铁皮和彩钢板、中间夹泡沫板构成的现代猪舍能有效降低舍内氨气浓度和温湿度,有益于仔猪生长和健康。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地区冬季规模化羊场舍内及运动场空气中细菌含量,试验选择河北省不同地区的6个规模化羊场,对羊舍内及运动场的细菌进行连续3 d定时、定点的采集,采集后的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48 h后采用菌落计数法对空气中的细菌含量进行检测,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细菌含量、不同羊舍和运动场细菌含量、不同生理阶段羊舍的细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区总体细菌含量高于平原地区,且山区中午细菌含量较早晨和晚上高,而平原恰好相反;舍内、外细菌含量范围为1.02×10~3~9.64×10~3cfu/m~3,舍内细菌含量高于舍外细菌含量(场3带仔舍除外),且部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比4种不同生理阶段羊舍细菌含量,育成舍细菌含量为6.00×10~3 cfu/m~3,明显高于其他三种类型舍,带仔舍和妊娠舍与育肥舍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羊舍细菌含量不仅受羊舍建筑类型的影响,而且还与羊的生理阶段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菌肽蛋白对保育猪舍氨气和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长×大二元杂交生长猪为研究对象,探讨菌肽蛋白对保育猪生长性能、舍内氨气和可吸入颗粒物(PM)浓度及粪便中氨态氮和亚硝酸盐浓度的影响。选择体重16.3 kg左右的长×大二元杂交猪708头,按饲养试验要求分为3组,每组1栋猪舍,每栋猪舍各236头(公母各半),分别饲喂3种不同的试验日粮。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2个处理组分别饲喂含0.5%CSN的日粮、用10%菌肽蛋白替代基础日粮中部分普通豆粕的日粮,并与对照组粗蛋白含量保持一致,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菌肽蛋白组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菌肽蛋白组氨气浓度比对照组降低了15.54%(P0.05),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了20.34%(P0.05)和8.09%(P0.05);CSN组氨气浓度比对照组降低了17.62%(P0.05),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菌肽蛋白和CSN均可显著提高猪粪氨态氮和亚硝酸盐浓度(P0.05)。结果提示,菌肽蛋白和CSN均能提高猪粪氨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降低畜舍氨气浓度;湿菌肽蛋白能降低畜舍可吸入颗粒物(PM)浓度。  相似文献   

18.
对三栋密闭式羊舍内的空气环境状况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研究日粮中添加丝兰宝和通风两种方式改善羊舍空气质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对照组、通风组和丝兰宝组舍内氨气平均浓度分别41.06 mg/m3、31.43 mg/ m3和30.65 mg/ m3,其中通风组和丝兰宝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通风组与丝兰宝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硫化氢平均浓度分别为0.0037 mg/ m3、0.0034 mg/ m3 和0.0039 mg/ m3,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分别为1 843 mg/ m3、1 523 mg /m3和1 718 mg/ m3,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内温度通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湿度通风组和丝兰宝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粪便含水量通风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丝兰宝组(P<0.05),TSP、PM10浓度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控制通风和在日粮中添加丝兰宝均能明显改善羊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冀中地区奶牛场环境对乳品质的影响,对冀中地区奶牛场的主要环境指标(风速、湿度和温湿度指数)与乳品质主要指标(乳蛋白率、乳脂率)进行了测定,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冀中地区月平均温度和温湿度指数变化规律一致(1—7月份上升,8—12月份下降),月平均湿度全年波动变化,而风速变化规律则是春季高、秋冬季低;乳脂率、乳蛋白率变化趋势相似,春季到夏季逐渐降低,夏季到秋冬季节逐渐上升。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温度、湿度和温湿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风速与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与温度、风速和温湿度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冀中地区高温高湿季节不利于奶牛生产高品质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不同养鸡模式的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笔者对邯郸地区57栋蛋鸡舍空气进行自动采样,检测并比较了空气环境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氨气浓度及鸡的死淘率。结果表明,全封闭式饲养模式鸡舍空气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氨气浓度及鸡的死淘率均明显低于半封闭式、开放式饲养模式(P0.05)。表明加强环境调控可以改进鸡舍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