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了确定临床病例的致病原,并掌握该致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PCR检测、病毒分离培养与细胞病变观察、PCR分型鉴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和试验、生物学特性检测等方法对临床病料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料样品经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病料样品可引起MDBK细胞出现典型的圆缩、拉网等细胞病变现象,PCR分型鉴定中分离毒株经BVDV-1特异性引物检测为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分离毒株可引起MDBK细胞出现特异性荧光,中和试验中分离毒株可被BVDV阳性血清特异性中和,分离毒株的TCID_(50)为1×10~(-5.61)/0.1 mL,对5-氟脱氧尿核苷不敏感,对乙醚、氯仿、胰蛋白酶等敏感,对酸性敏感,对碱性不敏感,54℃1 h可灭活。说明临床病例的致病原为藏羊源BVDV毒株。  相似文献   

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Z2014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江苏某规模猪场发生腹泻疫情,采集发病仔猪小肠组织及肠内容物,经RT-PCR检测,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将病料接种Vero细胞,盲传3代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合胞体病变,细胞空泡化,最终裂解脱落。将细胞反复冻融后,收获病毒,经RT-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后,确认所收获的病毒为PEDV,将该分离毒株命名为CZ2014株(Gen Bank:KT428878.1)。RT-PCR扩增其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Z2014株S基因序列与近年来流行的毒株同源性较高,而与经典疫苗毒株同源性较低。PEDV流行毒株的分离为该病毒致病机制研究及其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能用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疫苗研发的流行毒株,收集PEDV阳性病料,以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试验,并对分离毒株进行外源病毒检测、病毒培养特性研究、仔猪毒力试验及免疫效力试验等。9份PEDV阳性病料共分离到3株病毒,分别命名为PEDV-SC12、PEDV-JS12、PEDV-JX12。其中PEDV-SC12株存在支原体污染;PEDV-JS12株与PEDV-JX12株均能被PEDV特异性阳性血清中和;PEDV-JS12株能在Vero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但适应细胞45代以后病毒培养效价仍然偏低;PEDV-JX12滴度能维持在106.0 TCID50/mL以上。PEDV-JX12株毒力试验显示,该分离株能够通过人工感染复制出腹泻病例,并能从发病动物体内检测到感染的病毒。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以PEDV-JX12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母猪,对所产仔猪攻毒后免疫组6.25%(1/16)发病,对照组100%(8/8)发病。说明PEDV-JX12株能够适应细胞培养,免疫接种母猪能给仔猪提供有效保护,可以用于PEDV流行毒株的疫苗研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获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离株,并对其致病性进行研究。应用Vero细胞从山东某猪场腹泻病料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电镜观察和RT-RCR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应用10~(3.5) TCID_(50)/mL分离株口服接种3日龄仔猪并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用不同滴度的分离株分别口服接种3日龄仔猪(3mL/只),统计各组仔猪的死亡率,确定最小致死量。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1株PEDV,命名为PEDV SD201604株。该分离毒株能在Vero细胞上增殖,产生细胞病变,传代至F6代时病毒滴度可达10~(3.5) TCID_(50)/mL,免疫荧光试验和RT-RCR检测均为PEDV阳性。电镜观察可见直径大小约为100nm的病毒粒子,有明显的囊膜和纤突,具有PEDV病毒粒子典型的形态特征,确定分离株为PEDV。S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为国内流行的PEDV变异株。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口服感染该分离株的5头3日龄仔猪全部出现典型的PED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其中3头死亡。最小致死量试验结果表明,口服感染3 mL病毒含量为10~(4.5) TCID_(50)/mL的分离株可使仔猪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PEDV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江苏省某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采集腹泻仔猪小肠组织及肠道内容物,通过RT-PCR进行PEDV鉴定。将检测为阳性的病料组织经20μg/mL胰酶处理后,接种到Vero细胞中进行培养,将细胞培养物进行反复冻融后,收获病毒液,进行RT-PCR鉴定。采用分段重叠策略对其S基因进行全基因序列扩增,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毒株S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经RT-PCR鉴定,病料组织呈PEDV阳性,阳性病料接种Vero细胞盲传4代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合胞体病变,空泡化,最终裂解脱落。收获的病毒液经RT-PCR鉴定后,确认分离到1株PEDV,命名为JS2017株。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JS2017株S基因序列与美国变异株OH1414、加拿大变异株ON-007、中国变异株PEDV-LYG和CH/PDS/2015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其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0%以上;其中与中国变异株YC2014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100.0%;与经典株CV777、DR13株同源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获得的JS2017毒株是一株PEDV地方流行变异毒株,与2014年中国江苏分离株(YC2014株)亲缘关系最密切,与当前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江苏省某规模化猪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采集腹泻仔猪小肠组织及肠道内容物,通过RT-PCR进行PEDV鉴定。将检测为阳性的病料组织经20μg/mL胰酶处理后,接种到Vero细胞中进行培养,将细胞培养物进行反复冻融后,收获病毒液,进行RT-PCR鉴定。采用分段重叠策略对其S基因进行全基因序列扩增,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毒株S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经RT-PCR鉴定,病料组织呈PEDV阳性,阳性病料接种Vero细胞盲传4代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合胞体病变,空泡化,最终裂解脱落。收获的病毒液经RT-PCR鉴定后,确认分离到1株PEDV,命名为JS2017株。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JS2017株S基因序列与美国变异株OH1414、加拿大变异株ON-007、中国变异株PEDV-LYG和CH/PDS/2015位于同一进化分支,其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0%以上;其中与中国变异株YC2014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为100.0%;与经典株CV777、DR13株同源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获得的JS2017毒株是一株PEDV地方流行变异毒株,与2014年中国江苏分离株(YC2014株)亲缘关系最密切,与当前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D201604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研究旨在获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离株,并对其致病性进行研究。应用Vero细胞从山东某猪场腹泻病料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细胞病变、免疫荧光试验、电镜观察和RT-RCR进行鉴定,并对分离株的S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应用103.5 TCID50/mL分离株口服接种3日龄仔猪并观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用不同滴度的分离株分别口服接种3日龄仔猪(3 mL/只),统计各组仔猪的死亡率,确定最小致死量。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到1株PEDV,命名为PEDV SD201604株。该分离毒株能在Vero细胞上增殖,产生细胞病变,传代至F6代时病毒滴度可达103.5 TCID50/mL,免疫荧光试验和RT-RCR检测均为PEDV阳性。电镜观察可见直径大小约为100 nm的病毒粒子,有明显的囊膜和纤突,具有PEDV病毒粒子典型的形态特征,确定分离株为PEDV。S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分离株为国内流行的PEDV变异株。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口服感染该分离株的5头3日龄仔猪全部出现典型的PED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其中3头死亡。最小致死量试验结果表明,口服感染3 mL病毒含量为104.5 TCID50/mL的分离株可使仔猪全部死亡。本试验结果可为PEDV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分离鉴定新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流行毒株,掌握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在新疆北疆部分地区采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疑似病例的粪便,通过RT-PCR检测、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免疫电镜观察及血清中和试验5种方法对毒株进行分离和鉴定。对毒株的TCID50测定后,再对毒株分别进行乙醚敏感性试验、氯仿敏感性试验、胰蛋白酶敏感性试验、酸碱度敏感性试验、温度敏感性试验及核酸分型试验等理化特性检测。经RT-PCR诊断,病料在286bp处出现了目的片段。将RT-PCR诊断为阳性的粪便,接种于密度约为80%的单层MDBK细胞出现了细胞病变,盲传5代至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将F5代细胞培养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结果产生了与C24V标准毒株相同的特异性黄绿色荧光。免疫电镜观察到了大量呈球形的BVDV粒子,大小20~40nm。血清中和试验中抗体阳性血清处理组细胞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病毒完全被抗体阳性血清中和。综合以上方法确定分离株为BVDV毒株。对分离株进行毒价和理化特性测定,该毒株TCID50为10-4.5/0.1mL,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耐碱不耐酸,对温度敏感,经54℃1h完全被灭活,属于RNA病毒。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新疆BVDV流行毒株,掌握了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为今后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伪狂犬病病毒(PRV)变异情况,从山东和江苏两地的某发病猪场分别采集阳性病料接种BHK-21细胞,连续传代进行病毒分离,观察细胞病变;对细胞培养物进行间接免疫荧光与蛋白印迹鉴定,通过对病毒滴度的测定绘制了分离病毒株的一步生长曲线;进一步动物试验鉴定分离株的毒力,并对其gE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利用PCR成功扩增出PRV的gB、gC和gE特异性基因,病料接种BHK-21细胞后产生了特异性细胞病变;病毒感染细胞后表达了gE蛋白,并与抗PRV单抗特异性结合,显示成功分离到2株分离毒株,分别命名为SDWF2019和JSNT2019;通过序列分析,2个分离株与我国新流行的PRV毒株属于同一遗传进化分支。本研究为我国华东区猪伪狂犬病的疫情监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分离鉴定新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VDV)流行毒株,掌握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在新疆北疆部分地区采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疑似病例的粪便,通过RT-PCR检测、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免疫电镜观察及血清中和试验5种方法对毒株进行分离和鉴定。对毒株的TCID50测定后,再对毒株分别进行乙醚敏感性试验、氯仿敏感性试验、胰蛋白酶敏感性试验、酸碱度敏感性试验、温度敏感性试验及核酸分型试验等理化特性检测。经RT-PCR诊断,病料在286 bp处出现了目的片段。将RT-PCR诊断为阳性的粪便,接种于密度约为80%的单层MDBK细胞出现了细胞病变,盲传5代至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将F5代细胞培养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结果产生了与C24V标准毒株相同的特异性黄绿色荧光。免疫电镜观察到了大量呈球形的BVDV粒子,大小20~40 nm。血清中和试验中抗体阳性血清处理组细胞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病毒完全被抗体阳性血清中和。综合以上方法确定分离株为BVDV毒株。对分离株进行毒价和理化特性测定,该毒株TCID50为10-4.5/0.1 mL,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胰蛋白酶敏感,耐碱不耐酸,对温度敏感,经54 ℃ 1 h完全被灭活,属于RNA病毒。本试验成功分离到一株新疆BVDV流行毒株,掌握了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为今后该病的诊断和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2014年河北某猪场哺乳仔猪群腹泻的病原,本研究从该发病猪场采集了22份临床样品,采用PCR方法进行腹泻病原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7份样品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均为阴性。选取其中5份PEDV阳性样品在Vero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分离,结果显示,仅一份样品在接种细胞24 h后即可观察到细胞病变。对病变细胞进行RT-PCR及间接免疫荧光鉴定均为PEDV阳性。将分离的病毒株命名为He B10/2014。将其在Vero细胞中传至F5代次后病毒增殖明显增快,病毒滴度于感染细胞24 h达到峰值。对分离株的S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分离株符合国内近年来流行病毒株S蛋白的变异特征,即在S蛋白中存在4个连续氨基酸的插入(~(59)QGVN~(62))和3个氨基酸的缺失(~(14)0N和~(163)NI~(164))。本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HeB10/2014株为国内近年来新的PEDV流行株。  相似文献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安徽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安徽地区的发病猪场的病料中,分离到3株致Marc-145细胞病变的病毒(命名为AH1、AH2、AH3),负染电镜观察结果可见直径约50 nm的有囊膜的球形病毒粒子,细胞超薄切片可见病毒粒子分散在细胞浆内,直径为40~80 nm。理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毒均对氯仿、乙醚、甲醛、温度(56 ℃)敏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与美洲型PRRS阳性血清反应,发出强特异性荧光;对分离毒株Nsp2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安徽分离毒株Nsp2基因存在两处共90个碱基缺失现象,与JXA1 PRRSV变异株亲缘性最近。初步鉴定该分离株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相似文献   

13.
为初步调查河北省邢台市及周边地区猪流行性腹泻(PED)分子流行病学情况,试验于2022年1月—12月从河北省邢台市及周边县(市、区)采集疑似感染PED猪肠道病料或新鲜粪便共206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样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率;同时采用RT-PCR法扩增部分PEDV阳性病料S1基因序列,根据S1基因序列特征分析毒株基因型和变异情况。结果显示:共47份样品为PEDV核酸阳性,平均阳性率为22.82%,其中腹泻仔猪、育肥猪和母猪样品PEDV检出率分别为27.05%、15.15%和20.83%;采用RT-PCR法共扩增6份PEDV阳性样品S1基因部分序列,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5个毒株属于PEDV变异株,1个毒株属于PEDV经典株。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邢台市及周边地区PED流行情况较严重,且同时流行PEDV经典株和变异株,但PEDV变异株为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7,(5):769-775
为了分析猪流行腹泻病毒(PEDV)在山东地区的流行和遗传变异情况,对2013—2015年收集的临床腹泻样品,参照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PEDV毒株的N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检测PEDV抗原,并对其中的16份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与S1基因测序分析。将含有PEDV流行株S1基因其中1个抗原表位(83~276aa)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筛选获得2株针对PEDV S蛋白抗原表位的杂交瘤细胞,其中1株(1E5)可以区分PEDV经典毒株和流行毒株。临床检测结果表明:PEDV临床检出率由2013年的57.8%提高到2015年的75.68%,PEDV在山东地区的发病季节除春冬季节,近年夏季也呈高发趋势,且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PEDV S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6株PEDV毒株间的S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9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8%~99.7%;山东分离毒株与15个国内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5%~100%和88.4%~99.9%。对S基因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发现,7个国外参考毒株、8个国内参考毒株与本次分离到的16个PEDV毒株被分为2个不同的进化分支G1和G2。在2013-2015年分离到的16株毒株中,有3株位于G1中,且距离CV777经典毒株较近;剩余的13株位于G2中,G2则以近年流行毒株为主,而山东分离株主要在G2分支中,这也解释了现有CV777疫苗毒株在山东地区的免疫保护力不佳的原因。本研究结果不仅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分析了山东地区PEDV的流行和变异情况,为指导该地区PEDV疫病防制提供了新的参考,并且制备了能够区分PEDV经典毒株和流行毒株的S蛋白单克隆抗体,为本病的实验室鉴别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检测工具和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从福建省某猪场疑似猪细小病毒病死胎的淋巴结、肝脏中分离到1 株病毒。病料接种PK-15细胞36 h后出现了圆缩、集聚、脱落等细胞病变,猪细小病毒阳性血清能特异性地中和该分离病毒。根据已发表的细小病毒(PPV) VP2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采用PCR方法可扩增531 bp DNA片段。测序结果表明,分离株VP2基因与NCBI公布的NADL-2株的同源性高达99.2%,证实分离的病毒株为猪细小病毒。为进一步开展该病毒致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研究与疫苗免疫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离与鉴定河北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试验对河北省某规模化奶牛场IBRV初检阳性病料进行处理,采用病毒分离培养、分离毒毒价测定、中和试验、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测序、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的方法对病毒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病变毒株,其TCID_(50)为1×10~(-4.7)/0.1 mL,分离株抗原能够被IBRV阳性血清中和,PCR扩增出大小为314 bp的特异性片段,扩增的gB基因片段共编码316个核苷酸,与GenBank中部分IBRV毒株的同源性为99.3%~100%,该毒株与BH81株(DQ006854)亲源关系较近,将其命名为HBXT-IBRV。  相似文献   

17.
根据猪圆环病毒2型(PCV2)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PCV2的鉴定引物,利用PCR方法对65份疑似PCV2感染的病料进行检测。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经处理后,接种无PCV污染的Dulac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对各分离毒株的全基因组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21株PCV2,均属2b基因型,其中有16株为1C群,5株为1A/1B群。研究显示PCV2b 1C群已在江苏成为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华中地区犬细小病毒2型(CPV-2)的流行趋势以及变异情况,本研究于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间采集华中地区的418份疑似感染犬细小病毒的粪便样品,通过PCR方法检测,利用F8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并对分离病毒的VP2基因进行氨基酸序列及其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58份病料检测出CPV-2,阳性率为85.65%。病料接种F81细胞后,有23份阳性样品出现明显细胞病变,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观察到明显荧光。VP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中有New-CPV-2a型12株、New-CPV-2b型5株、CPV-2c型6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7.9%~99.8%,氨基酸同源性为95.9%~100.0%。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与国内分离株、伊朗、巴西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与意大利、日本、阿根廷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华中地区犬细小病毒防控及研制高效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临床疑似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病料进行确诊,并掌握致病原的生物学和遗传变异特征,试验通过临床样品PCR检测、病毒分离培养与细胞病变特征观察、理化特性试验、5′UTR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临床病料进行了BVDV的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临床病料BVDV特异性引物PCR扩增为阳性,可引起单层MDBK细胞产生细胞病变,分离毒株的TCID_(50)高达1×10~(-5.23)/0.1 mL,其对氯仿、乙醚、胰酶、酸、热均敏感,在基于5′UTR基因的遗传进化树中其位于BVDV-1型的分支中,归属于BVDV-1a型,与登录号为JN400273.1的猪源BVDV-1a型毒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100%。说明试验获得了1株猪源BVDV分离毒株,属于BVDV-1a型,并掌握了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6,(10):82-87
采用细胞传代法对PCR检测为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分离的病毒进行初步鉴定,应用IFA测定分离株的TCID50。应用PCR特异性扩增出该分离株的全基因组,经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PCV2毒株,全基因组长度为1 766 bp,命名为2015JS株,分离株在细胞上的TICD50为10-5.50,与乌拉圭毒株Uy99(Gen Bank登录号KP867050)的同源性最高(99.8%),同属PCV2d型;与丹麦PCV2c毒株DK1980PMWSfree(Gen Bank登录号EU148503)的同源性最低(94.3%)。研究结果为江苏PCV2流行病学的研究和遗传变异的防控提供了参考资料,也为江苏PCV2疫苗毒株提供了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