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了建立绵羊FecB基因检测的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方法并对检测反应体系进行优化,试验首先采用基因组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筛选BB、B+和++基因型绵羊个体各3只,然后参照KASP原理及基本反应体系对已知FecB基因型个体进行分析,并通过体系优化建立FecB基因KASP检测方法,最后对不同品种羊FecB基因型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ASP技术能够分辨不同FecB基因型;KASP检测体系优化调整幅度不大;杜泊羊不含有FecB基因,纯种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德肉美)和东北细毛羊仅含有稀少的B+基因型个体,德肉美与小尾寒羊杂交羊中尽管++基因型仍然为优势基因型,但BB和B+基因型频率稳步提升,且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说明在绵羊高繁殖性状育种中用KASP技术检测FecB基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FecB基因在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及与产羔性能指标的相关性,该试验将以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以下简称德肉美)为父本,以小尾寒羊公羊与东北细毛羊母羊级进杂交生产的F_2代羊为母本(以下简称寒×细F_2母羊),生产的三元杂交后代羊(以下简称德×寒×细三元杂交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SP方法分析FecB基因型并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析FecB基因频率与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产羔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德肉美并不含有FecB基因,德×寒×细三元杂交羊B等位基因频率增加明显且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提示人工选择对杂交羊群体FecB基因富集影响较大。对寒×细F_2代母羊和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不同基因型个体产羔数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发现,P值均小于0.01,平均产羔率均表现为++基因型小于B+和BB基因型(P0.05),说明B等位基因对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产羔性能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该试验为利用FecB基因提升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产羔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FecB基因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对产羔数的影响,利用TaqMan探针分型技术检测了27 774只不同绵羊群体的FecB基因,结合12 304只个体的前3胎产羔数据,探索多羔主效基因FecB在提高绵羊繁殖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分型结果显示,湖羊群体含有最高的B等位基因频率,达0.90以上,且随着群体中湖羊血统含量的增加B等位基因频率也增加。湖羊、皮山红羊、杜湖杂交羊、杜湖(♂)×湖羊(♀)杂交羊以及利用湖羊培育的鲁中肉羊FecB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产羔数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这不仅展示了FecB基因对于绵羊产羔数的重要影响,也显示出通过引入本土绵羊FecB基因改良肉用品种繁殖力的可行性和潜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前期本实验室建立的绵羊多羔性状主效基因FecB高通量检测技术(TaqMan探针法),对10个绵羊群体的16 460只绵羊进行了多羔性状主效基因FecB的检测,结果发现小尾寒羊、湖羊以及滩羊的B等位基因频率与前人实验结果一致,有些群体经过长期选择已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5);本课题组与多个企业经过长期努力已建立了多个肉用多羔绵羊核心群,通过比较发现BB型绵羊产羔数极显著高于B+型,B+型极显著高于++型,且高繁殖力核心群3种FecB基因型小尾寒羊产羔数高于普通小尾寒羊群体。绵羊多羔性状主效基因FecB的检测和肉用多羔绵羊核心群的建立为绵羊群体改良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5.
此文运用PCR-RFLP技术检测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在撒坝猪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模型初步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部分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等位基因B及其基因型BB在群体中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6594和0.4438;PRLR基因在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头胎繁殖性状有利等位基因B对生长性状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宁夏滩羊肌肉抑制素(MSTN)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试验对滩羊群体的98个个体的MSTN基因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MSTN基因引物1在所选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多态信息含量为0.301 5,属于中度多态,2个等位基因分别为:A、a,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a、aa,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86 9,杂合度为0.369 8。MSTN基因引物2也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多态信息含量为0.366 4,属于中度多态,2个等位基因分别为:A、B,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BB,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34 7,杂合度为0.483 1。  相似文献   

7.
以592只吐鲁番黑羊与策勒黑羊杂交一代羊为实验群体,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Fec B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吐鲁番黑羊导入策勒黑羊血液后,杂交一代个体中出现BB、B+和++三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81、0.411、0.408;B、+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15、0.385;经χ~2检验,吐鲁番黑羊导入策勒黑羊血液后,杂交一代群体在Fec B基因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1),且该位点上呈现出中度的多态性(PIC=0.362)。研究结果提示,Fec B基因能够作为吐鲁番黑羊与策勒黑羊杂交育种多胎性能的候选基因,为多胎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3个不同绵羊品种(杜泊绵羊、小尾寒羊、晋中绵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根据3个绵羊品种MSTN基因Exon1(P1)、Exon2(P2和P3)和Exon3(P4和P5)序列设计5对PCR-SSCP引物并扩增,经SSCP分析,P1位点检测到A和B两个等位基因,AA、AB、BB三种基因型;且在晋中绵羊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而在小尾寒羊和杜泊绵羊上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2和P5位点没有检测到多态位点.P3位点检测到A和B两个等位基因,AA、BB两种基因型;且在3个绵羊品种上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4位点检测到A、B和C三个等位基因,AA、AB、AC三种基因型;且在小尾寒羊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在晋中绵羊上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在杜泊绵羊上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为解析中国地方绵羊品种产羔数差异形成的遗传学机制,以5个不同繁殖力的中国地方绵羊品种(湖羊、藏羊、蒙古羊、阿勒泰羊和多浪羊)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FecB基因的多态性,比较不同繁殖力群体间FecB的分布情况,并与其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湖羊群体中存在BB、B+、++三种基因型,藏羊、蒙古羊及阿勒泰羊群体中仅存在B+和++两种基因型,多浪羊群体中仅存在++基因型。湖羊、藏羊、蒙古羊、阿勒泰羊及多浪羊群体中BB、B+及++基因型频率依次是0.69、0.28、0.03,0.00、0.13、0.88,0.00、0.08、0.92,0.00、0.08、0.92和0.00、0.00、1.00;B等位基因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湖羊>藏羊>蒙古羊=阿勒泰羊>多浪羊。湖羊、藏羊、蒙古羊和阿勒泰羊中该位点He和PIC分别为0.29、0.25,0.12、0.11,0.08、0.07和0.08、0.07,且在以上4个品种中BB和B+基因型个体产羔数比++基因型个体高(P<0.01),BB基因型个体和B+基因型个体之间无差异(P>0.05)。由此可推断,FecB或许是决定绵羊产羔数的主效基因,亦或是与其存在密切相关的标记基因,可助力绵羊产羔数性状MAS技术和为多胎绵羊新品种(系)培育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10.
以小尾寒羊和湖羊及寒哈F1羊、湖哈F1羊、横交F2羊共计296只,用Fec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湖(寒)哈杂交F1及横交F2羊群中存在3种基因型:BB型、B+型、++型。杂交F1代166只含等位基因B频率为0.58,含等位基因+频率为0.42;横交F2代检测64只含等位基因B频率为0.41,含等位基因+频率为0.59。对FecB基因在4个不同类型绵羊中分布差异的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小尾寒羊、湖羊与湖(寒)哈杂交F1及横交F2两个类型绵羊相互之间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湖羊与小尾寒羊之间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湖(寒)哈杂交及横交F2羊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含FecB基因羊与哈萨克母羊杂交后,FecB基因显性效果好,遗传性能较为稳定。对F1羊跟踪调查,41只母羊产羔率为159%(64/41),繁殖成活率为146%(60/41),其中BB基因型1只产羔2只,产羔率为200%;B+基因型29只产羔50只,产羔率为172%;++基因型11只产羔12只,产羔率为109%;B+基因型与野生型(++)相比较提高了6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进一步说明FecB基因是高繁殖率主效基因,可有效提高F1羊产羔数。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RFLP法对海南五指山猪、临高猪及屯昌猪的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PCR产物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五指山猪和临高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经限制酶RsaⅠ酶切后出现7种基因型,均由4个复等位基因A、B、C、D控制。屯昌猪中仅出现4种基因型,由3个复等位基因A、C、D控制。经HaeⅢ酶切结果出现8种基因型,这8种基因型在五指山猪群体中均存在,由E、F、G、H4个复等位基因控制;临高猪、屯昌猪经HaeⅢ酶切分别出现6种和5种基因型,均由3个复等位基因E、F、G控制。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五指山猪的RsaⅠ和HaeⅢ酶切位点突变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临高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RsaⅠ酶切位点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而HaeⅢ酶切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屯昌猪SLA-DQB基因外显子2的2个酶切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试验研究了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木赞牛杂交群体H-FABP-HaeIII位点多态性及其与屠宰性状和肉品质性状的关系,以期为固原本地黄牛下一步的杂交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群体H-FABP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2075bp的PCR产物片段被HaeⅢ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呈现多态性,且两个群体在该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A/B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7439/0.2561;0.7190/0.2810。与部分屠宰性状和肉品质性状关联分析。[结论]固原本地黄牛及其利杂群体H-FABP-HaeⅢ基因座B等位基因与优良肉品质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FecB突变在鲁中肉羊培育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首先利用TaqMan探针高通量分型技术对2295只鲁中肉羊FecB基因进行分型,统计FecB基因在鲁中肉羊群体中的分布情况,然后结合253只母羊的产羔数据和865只初生羔羊、83只3月龄母羔羊的体尺体重数据分析FecB基因对鲁中肉羊产羔数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鲁中肉羊群体存在AA(++)、AG(B+)和GG(BB)3种FecB基因型,在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突变纯合子频率逐年增加,且表现为中度多态性(0.25<多态信息含量<0.5);卡方适合性检验发现,FecB突变位点向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转变;BB型母羊平均产羔数高于++型(P<0.01);BB型初生羔羊的体重低于++型(P<0.01),BB型初生公羔的体高、胸围、胸宽、胸深和初生母羔的胸深和管围低于++型(P<0.05),B+型3月龄母羔的管围低于++型(P<0.05)。结果显示,FecB突变显著提高了鲁中肉羊的产羔数,但对初生羔羊的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逆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为实验动物,采用PCR-RFLP技术对-酪蛋白基因(CSN3)片段的Ⅰ的酶切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2个山羊群体中均存在CSN3基因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且均有A、B两个等位基因。辽宁绒山羊群体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6和0.54;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1和0.69。CSN3基因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辽宁绒山羊群体中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0.01),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0.05),但两个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0.01)。  相似文献   

15.
旨在揭示青海藏羊群体中绵羊多胎主效基因FecB的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为藏羊高繁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以157只青海藏系绵羊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藏羊群体中Fec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对FecB基因与产羔数的关系展开相关性分析。结果:藏羊中存在BB、B+和++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13、0.299和0.688。期望杂合度(Ho)与观测杂合度(He)分别为0.299和0.27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35,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卡方检验结果说明藏羊群体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藏羊不同基因型个体产羔数比较结果为:BB>B+>++,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BB基因型产羔数显著高于B+与++基因型,B+与++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FecB基因对藏系绵羊产羔数存在一定影响,提示FecB可作为青海藏羊多胎性状的分子标记,且存在巨大的选择潜能。  相似文献   

16.
鸡含黄素单氧化酶(FMO3)基因突变可导致鸡蛋出现鱼腥味,因此称为鱼腥味基因。研究旨在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63个拉萨白鸡个体中FMO3基因T329S突变位点的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为提高该群体的蛋品质提供数据。结果显示:拉萨白鸡群体中,AA、AT和TT(鱼腥味综合症易感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0.48%、9.52%和0,A和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95.24%、4.76%。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拉萨白鸡群体中T等位基因的频率为4.76%,虽然鱼腥味综合征易感个体(TT基因型)期望频率很低,但应该通过分子辅助选择技术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17.
试验利用PCR-RFLP方法对两个群体中549头滩湖F2代FecB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滩湖F2代中不携带FecB基因突变,群体中携带B+的个体占总数的51%,可以将得到的滩湖F2代FecB基因B+个体利用杂交技术增加群体中B的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18.
对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采用PCR-RFLP技术对K-酪蛋白基因(CSN3)的TaqⅠ酶切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和内蒙古绒山羊2个山羊群体中均存在CSN3基因TaqⅠ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且均有A、B两个等位基因。辽宁绒山羊群体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6和0.54;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等位基因A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31和0.69。CSN3基因TaqⅠ酶切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辽宁绒山羊群体中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P<0.01),在内蒙古绒山羊群体中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理(P>0.05),但两个群体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已知繁殖性能的33只小尾寒羊母羊(山东梁山和泰安)、14只蒙古羊母羊(甘肃武威)的血样,提取DNA.用FecB基因作为小尾寒羊多胎候选基因进行研究,利用Australian Sheep Gene Mapping Web SiteAF298885引物(BMPR-IB基因,forced-PCR引物,即FecB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对其PCR产物用AvaⅡ酶切进行酶切鉴定基因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小尾寒羊基因型由3种基因型-BB、B+、++组成,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3 0、0.606 1、0.090 9,突变杂合B+和突变纯合BB为优势基因型、野生型++很低;蒙古羊分别为0、0.071 4、0.928 6;只由两种基因型-++、B+组成,不存在BB型,而且B+频率也很低,未突变野生型-++型为优势基因型.小尾寒羊与蒙古羊在基因型组成上差异均极显著(P<0.01),这两个品种的多胎表型一致.②小尾寒羊B和+基因频率分别为0.606 1和0.393 9,突变基因B(FecB)为主导基因,蒙古羊分别为0.035 7、0.964 2,蒙古羊以未突变+为主导基因.因此,证明FecB基因是小尾寒羊多胎重要的分子标记,但FecB基因是否是小尾寒羊多胎基因需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③小尾寒羊品种内BB和B+基因型均为多胎表型,通过对小尾寒羊3种基因型第1、2胎次平均产羔数统计发现BB型>B+型>++型,但在研究中发现具有多胎表型而基因型是野生型++的3只小尾寒羊,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绵羊已知多羔主效基因BMPR1B、BMP15和GDF9的多态性与鲁中肉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鲁中肉羊BMPR1B、BMP15和GDF9基因中已知主效位点多态性,并与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MPR1B基因在鲁中肉羊中存在FecB突变,GDF9基因6个分型位点仅4个位点(G1、G3、G4、G5)在鲁中肉羊中存在多态,BMP15基因中5个分型位点在鲁中肉羊中均不存在多态性。FecB基因3种基因型(CC、CT、TT)突变频率分别为0.16、0.58和0.26,此位点多态性较高(0.2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