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烯丙孕素内服溶液调控母猪同期发情的临床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调控母猪同期发情的临床药效,选取性成熟后备母猪171头进行实验性临床试验和扩大临床试验,根据母猪发情及妊娠情况评价其临床药效。结果显示:实验性临床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高(25 mg/d)、中(20 mg/d)、低(10 mg/d)剂量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母猪从停药到发情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45±0.81)d、(3.35±0.66)d、(5.21±2.65)d和(11.71±5.39)d,各用药组的发情间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扩大临床试验中,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组和进口药物对照组的母猪在药物调控下均表现出良好的同期发情效果,发情间隔分别为(3.59±1.07)d和(3.75±1.22)d,发情率分别为96.72%(59/61)和98.33%(59/60)。研究结果表明,国产烯丙孕素内服溶液按推荐剂量(20 mg/d)连续给药18 d,可以使母猪达到良好的同期发情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设置对照组(C组,51头)、烯丙孕素组(A组,51头)、烯丙孕素+PMSG+Gn RH组(APG组,50头),比较不同组间后备母猪的发情率、发情集中度、配种率、分娩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结果表明:在发情率和配种率上,APG组(84%、100%)和A组(92.16%与92.1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70.59%)(P0.05),且APG组、A组的发情集中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妊娠率上,对照组(62.75%)极显著低于APG组(90%)和A组(88.24%)(P0.01);在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上,APG组(13.40、12.75)和A组(12.65、12.03)显著高于对照组(10.88、10.35)(P0.05)。综上可知,利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备母猪,可以显著提高后备母猪的发情率、配种率、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烯丙孕素对乏情后备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将566头225日龄前未发情的长大二元杂种后备母猪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烯丙孕素口服液5 m L,连喂18 d;对照组按猪场精液诱情、舍外运动场运动、限饲等流程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后备母猪9月龄利用率提高33个百分点(P0.01),配种分娩率提高11.41个百分点(P0.01),胎均活仔数提高0.77头(P0.01),胎均健仔数提高0.97头(P0.01)。说明烯丙孕素能够显著提高225日龄未发情后备母猪的繁殖成绩。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剂量的烯丙孕素对后备母猪同期化发情、体质量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50头后备母猪,随机均分为5个试验组,每组饲喂0,10,15,20,25 mg/(d·头)的烯丙孕素口服液。结果显示,在口服烯丙孕素15 mg/(d·头)的剂量时,母猪的同期发情率最高为96.67%,受配率、受胎率及分娩率均为100.00%;口服烯丙孕素20 mg/(d·头)的饲喂剂量时,停药后6,7 d内发情的母猪比例最高为70.37%(19/27),母猪体质量增加量(11.67 kg)及仔猪健仔数(11.17头)、有效产仔数(11.67头)在试验组中最高,但所有体质量及繁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限位栏定期口服15 mg/(d·头)烯丙孕素剂量下可以有效促使后备母猪发生同期化发情,而在20 mg/(d·头)剂量下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产仔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有无初情期和不同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对后备母猪发情及妊娠的影响,随机选择182头有初情期和193头无初情期的后备母猪,其中将182头有初情期后备母猪分为3组,对照组(C1组,62头)、烯丙孕素组(A1组,60头)、烯丙孕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组(APG1组,60头);193头无初情期后备母猪分为对照组(C2组,63头)、烯丙孕素组(A2组,65头)、烯丙孕素+PMSG+GnRH组(APG2组,65头),并且比较不同组间后备母猪的发情集中度、发情率、妊娠率等。结果显示:无初情期A2、APG2组经程序处理后分别于停药后第5~9天、第6天集中发情,有初情期A1组、APG1组母猪于停药后第6~9天、5~6天集中发情;烯丙孕素可显著提高有初情期后备母猪A1组发情率与妊娠率(P0.05),APG1与APG2组的发情率与妊娠率极显著高于C1组、C2组(P0.01),且APG1、APG2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隐性发情后备母猪妊娠率APG1、APG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有无初情期显著影响后备母猪定时输精处理的效果,利用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后可使母猪发情集中度、发情率、妊娠率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猪深部输精技术与常规输精技术对经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试验将56只大约克经产母猪平均分为2组,第Ⅰ组的经产母猪采用深部输精技术输精,第Ⅱ组的母猪采用常规输精技术输精。结果表明:第Ⅰ组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11.56头,窝平均产活仔数10.16头,窝平均产健仔数8.84头;第Ⅱ组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10.20头,窝平均产活仔数9.32头,窝平均产健仔数9.04头。深部输精比常规输精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多1.36头(P0.05),窝平均产活仔数多0.84头(P0.05),但窝平均产健仔数少0.20头(P0.05)。说明深部输精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的窝平均总产仔数和窝平均产活仔数,对母猪的窝平均产健仔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试验将72头杂交后备母猪分为2组,每组36头,用烯丙孕素拌料法对杂交后备母猪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第1组混和饲喂,分为3大栏,每栏12头;第2组限位栏单栏饲喂,每栏1头。每天每头给药1次,5 mL/次。连续给药18 d后停药,检查后备母猪的发情表现。结果:单栏饲喂与大栏混合饲喂相比,后备母猪总发情率提高13.9个百分点(P<0.05),受胎率提高7个百分点,产仔窝数提高23.1%(P<0.05)。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综合应用烯丙孕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等对某商品猪场8~9月龄的400头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进行同期发情试验,以进一步研究外源激素产品对后备母猪同期发情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烯丙孕素+低剂量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组合配种利用率最佳。  相似文献   

9.
正非洲猪瘟背景下,猪场亟需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烯丙孕素在后备母猪同期发情、超龄后备母猪处理、复产三元后备母猪入群有非常多的灵活使用,同时烯丙孕素也有预防母猪早产、延迟分娩、阻止哺乳母猪发情和断奶母猪延期发情的作用。烯丙孕素是批次化生产的核心工具,但猪场无论是否做批次化生产,都可以灵活使用烯丙孕素,改善猪场的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剂量精液深部输精对母猪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猪深部输精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丹系长白母猪为研究对象,以本交为对照组,常规人工授精为试验1组,以输精量40、60、80 m L深部输精,分别为试验2组、试验3组和试验4组。测定各组母猪的受胎率、分娩率、活仔率和健仔率等,分析各组的经济效益。试验3组发情率96.7%、空怀率1.67%、返情率3.45%、受胎率93.33%、分娩率90.0%、窝产仔数14.29±1.66头、窝产活仔数13.38±1.65头、窝产健仔数12.61±1.88头、活仔率93.63%、健仔率88.26%、对比效益706 012.0元的整体效果最佳。建议推广应用以输精量为60 m L深部输精。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7,(2)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后期和哺乳期2胎母猪饲粮中添加低聚木糖(XOS)和益生菌对母猪繁殖性能、乳成分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膘情、体况及预产期相近的2胎健康纯种母猪(大白和长白)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基础饲粮+0.05%低聚木糖的饲粮,试验2组饲喂基础饲粮+0.05%低聚木糖+0.03%益生菌的饲粮。试验期52 d(母猪妊娠90 d至断奶后发情)。结果表明:1)试验1组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3组初生窝重、断奶个体重、仔猪个体增重、仔猪窝增重、母猪背膘损失、产程和发情间隔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1组和试验2组产程分别比对照组缩短8.67 min(P0.05)和22.33 min(P0.05),试验2组发情间隔比对照组缩短0.25 d(P0.05);3)3组母猪初乳和常乳的乳成分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整体来看,低聚木糖能显著提高2胎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低聚木糖和益生菌协同作用不仅可以提高2胎母猪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还可以缩短母猪产程和发情间隔。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猪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力的高低,本研究采集了106家不同规模猪场母猪的详细生产数据。按母猪实际存栏头数将猪场划分为<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和≥10 000头4个规模,分析不同规模猪场母猪1~9胎次活仔率、健仔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断奶活仔率及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个体重、窝均出生窝重等相关繁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胎次相同的情况下,猪场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畸形仔率、死胎率和木乃伊率则呈相反趋势。母猪实际存栏头数≥10 000头的猪场1~7胎次(第4胎除外)的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均显著高于<1 000头猪场(P<0.05),而与其他两个规模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存栏数<1 000头的猪场1、2、3、5、7胎次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各个胎次的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窝重都随着猪场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 000头的猪场第2、3胎的母猪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综上,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均产生较大影响,中大规模猪场(≥1 000头)的母猪繁殖力整体上低于小规模猪场(<1 000头),但仔猪的体况和成活率要优于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13.
深部输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78头经产大白母猪为试验材料,采用深部输精技术,以探明深部输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三个处理组:第Ⅰ组采用常规输精方法,输精次数3次;第Ⅱ组采用深部输精方法,输精次数3次;第Ⅲ组采用深部输精方法,输精次数为2次。试验结果:常规输精组(第Ⅰ组)和深部输精组(第Ⅱ组)比较,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和窝平均产健仔数分别为11.39头、11.84头、10.52头,和12.40头、11.07头、10.43头,窝均产仔数深度输精高于常规输精,经分析二者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窝均产活仔数和窝均产健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健仔率比较,常规输精组为91.54%,深部输精组为84.84%,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深度输精三次(第Ⅱ组)和深度输精两次(第Ⅲ组)相比母猪繁殖性状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深部输精可以提高母猪的窝均产仔数,但不能提高窝均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同时深部输精降低健仔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猪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力的高低,本研究采集了106家不同规模猪场母猪的详细生产数据。按母猪实际存栏头数将猪场划分为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和≥10 000头4个规模,分析不同规模猪场母猪1~9胎次活仔率、健仔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断奶活仔率及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个体重、窝均出生窝重等相关繁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胎次相同的情况下,猪场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畸形仔率、死胎率和木乃伊率则呈相反趋势。母猪实际存栏头数≥10 000头的猪场1~7胎次(第4胎除外)的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均显著高于1 000头猪场(P0.05),而与其他两个规模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存栏数1 000头的猪场1、2、3、5、7胎次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各个胎次的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窝重都随着猪场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 000头的猪场第2、3胎的母猪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综上,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均产生较大影响,中大规模猪场(≥1 000头)的母猪繁殖力整体上低于小规模猪场(1 000头),但仔猪的体况和成活率要优于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四川某猪场2~5胎次经产长大二元母猪1581头为研究对象,从产仔月份与母猪繁殖性能、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能两个方面进行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一方面收集不同产仔月份母猪窝产健子数、断奶7 d发情率、母猪死亡率|另一方面对妊娠30、75、105 d的母猪进行背膘测定,同时收集相应母猪的窝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等数据。结果分析表明,母猪产仔窝均健仔数在3、4、5、6月份较高,在1、7、11、12月份较低|7、8月份母猪死亡率较高|断奶7 d发情配种率在3、4、5、6月份较高,1、11月较低|母猪妊娠30 d时妊娠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5~16 mm,妊娠中期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7~18 mm,妊娠后期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9~20 mm。产仔月份、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产仔月份|背膘厚度|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中药组方生地黄、黄连、水牛角、栀子、牡丹皮、黄芩、赤芍、玄参、知母、豆蔻等拌入妊娠后期母猪饲料中、可以预防母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生,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窝均总仔数、窝均健仔数分别提高0.4头和1.4头,产健仔率提高9.03%,产死胎率、木乃伊胎产生率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测定,P0.01,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大白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大白母猪1 178头,统计6个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哺乳期背膘损失等性状,根据哺乳期的背膘损失情况将母猪分为6组:<0、0~1、1~2、3~4、5~6、>6 mm,以断奶窝重为协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检验开展组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发情间隔等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大白母猪6个胎次平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和哺乳期背膘损失分别为13.67头、11.51头、10.32头、65.90 kg、4.83 d和2.89 mm,大白母猪1~6胎产仔数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全部6个胎次的结果可知,第4、5、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第1、2、3组(P<0.05);第4组总产仔数最高,达13.54头,比第1、2、3组分别高出1.90、2.29和1.63头(P<0.05)。虽然各胎次中各组间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性状有时也出现显著差异,但综合分析6个胎次组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从断奶发情间隔性状来看,各组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大白猪生产中,将哺乳期母猪的背膘损失控制在3~4 mm可以获得更高的总产仔数。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大白母猪哺乳期背膘损失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大白母猪1 178头,统计6个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哺乳期背膘损失等性状,根据哺乳期的背膘损失情况将母猪分为6组:0、0~1、1~2、3~4、5~6、6mm,以断奶窝重为协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检验开展组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发情间隔等性状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大白母猪6个胎次平均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断奶窝重、断奶发情间隔和哺乳期背膘损失分别为13.67头、11.51头、10.32头、65.90kg、4.83d和2.89mm,大白母猪1~6胎产仔数在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全部6个胎次的结果可知,第4、5、6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第1、2、3组(P0.05);第4组总产仔数最高,达13.54头,比第1、2、3组分别高出1.90、2.29和1.63头(P0.05)。虽然各胎次中各组间产活仔数和健仔数性状有时也出现显著差异,但综合分析6个胎次组间并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从断奶发情间隔性状来看,各组间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大白猪生产中,将哺乳期母猪的背膘损失控制在3~4mm可以获得更高的总产仔数。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究母猪初情日龄对其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共选用美系大白母猪923头,观察并记录了母猪初情日龄及其各胎次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和出生窝重,然后将母猪根据初情日龄的早晚分为4组,Ⅰ组:≤200日龄、Ⅱ组:201~215日龄、Ⅲ组:216~230日龄及Ⅳ组:230日龄,对各试验组母猪的第1胎、第2胎、第3胎及综合3胎后数据和综合6胎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Ⅳ组母猪头胎总产仔数为12.05,显著高于Ⅰ组母猪头胎总产仔数的11.45(P0.05),其他繁殖性状没有显著差异;2)Ⅱ组母猪第2胎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为11.84和11.40,显著高于Ⅰ组母猪的总产仔数11.09和产活仔数10.66(P0.05);3)3胎和综合3胎后母猪Ⅱ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分别为12.47、11.82和11.48,显著高于Ⅳ组的总产仔数11.89、产活仔数11.22和健仔数10.85(P0.05);4)Ⅱ组母猪前6胎平均产仔总数、平均产活仔数和平均产健仔数分别为74.23、71.41和68.86,显著高于Ⅳ组母猪的前6胎平均产仔总数70.48、平均产活仔数67.32和平均产健仔数64.86(P0.05)。综合比较,初情期日龄较早的母猪具有更好的繁殖性能(最佳日龄为201~215)。本研究通过挖掘出该群体后备母猪的最佳初情日龄和初配日龄,为后备母猪的挑选和猪场生产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血促性素(PMSG)是母猪繁殖调控的重要激素,文章采用效价为220单位/mg和2 580单位/mg PMSG,对后备母猪排卵数和繁殖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高效价试验组与低效价对照组对杜长大后备母猪排卵数影响的试验中,静立发情率和排卵率虽有增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平均每头母猪排卵数增加1.47枚,差异显著。高效价试验组与低效价对照组的定时输精试验中,待配分娩率提高11.27个百分点,差异显著;试验组的窝产总仔数和活仔数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0.39头和0.69头,差异均显著;试验组的窝产死胎数比对照组虽减少了0.30头,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