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探索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感染对雏鸡中枢免疫器官细胞凋亡及其相关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将7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I)和对照组(C),应用酶活性检测、荧光定量PCR、ELISA、TUNEL等方法对中枢免疫器官细胞的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Bcl-2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和凋亡细胞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SPF雏鸡感染REV后,其胸腺中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Bcl-2mRNA及其蛋白质含量、凋亡细胞数量均于7~28d内不同程度(P0.05或P0.01)高于对照组雏鸡;法氏囊中上述被检指标均于7~35d内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雏鸡。研究表明REV感染引起SPF雏鸡中枢免疫器官Caspase-3和Caspase-9活性增强、Bcl-2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上调所致的细胞凋亡与雏鸡免疫器官功能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试验将F81猫肾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猫细小病毒(FPV)+利巴韦林)、病毒组(FPV感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Bcl-2、Bcl-xl、Bax和Caspase 3等凋亡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病毒组细胞凋亡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受到抑制,Bax mRNA和 Caspase 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药物组细胞的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且总体呈上调状态,但72 h时Bcl-xl表达量减少;而药物组的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 3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病毒组(P<0.05),48 h前,Bax 的表达量呈递减状态,72 h时检测结果显示药物组Bax表达量相比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但仍显著低于病毒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毒组和药物组Caspase 3的表达量在72 h时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利巴韦林可在基因水平通过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和下调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 3的表达来抑制FPV感染诱导的F81猫肾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对SPF雏鸡血液和局部淋巴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将96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REV感染组和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酸性α-醋酸萘酯酶染色(acid α-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ANAE)、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试验数据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雏鸡血液CD4+T淋巴细胞数量在第7~35天显著降低、CD8+T淋巴细胞数量在第7~28天显著升高,CD4+/CD8+比值在第7~28天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局部淋巴组织哈德尔腺(Hader’s gland,HG)、派伊尔结(Peyer’s patch,PP)和盲肠扁桃体(caecal tonsil,CT)中ANAE+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或P<0.01);GH、PP和CT中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 转录量都有不同程度升高。本研究表明,REV感染引起雏鸡血液中CD4+ 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局部淋巴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量相对减少及细胞因子TNF-α转录持续升高与REV造成感染雏鸡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对SPF雏鸡细胞凋亡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通过REV感染1日龄雏鸡后,对其临床症状、大体病理学变化进行观察,并应用高通量测序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并验证其法氏囊中与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相关的miRNA及其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显示:SPF雏鸡感染REV后第21天法氏囊萎缩最显著,法氏囊中gga-mir-18a-5p、gga-mir-155和gga-mir-222b-5p表达量显著下调,其靶基因分别为Caspase-6、Caspase-7和p27,上述靶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同时还发现gga-mir-29b-3p表达量上调,其靶基因Mcl-1表达量下调。证明REV通过下调gga-mir-18a-5p、gga-mir-155和gga-mir-222b-5p以及上调gga-mir-29b-3p的表达量,来降低或增加对其靶基因的抑制,从而使促凋亡因子Caspase-6、Caspase-7和p27的表达量显著增加,同时抑凋亡因子Mcl-1表达量显著减少来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研究结果为REV致病机理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雌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凋亡及生长周期的影响。通过添加MAPK/ERK信号通路阻断剂探索雌激素调控BMECs凋亡及生长周期具体的作用机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变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l-2、Caspase3及CyclinD1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对照组BMECs凋亡率极显著低于BMECs+PD98059、BMECs+E2+PD98059组(P<0.01),Bcl-2 mRNA表达丰度极显著高于BMECs+PD98059组(P<0.01),Caspase3 mRNA表达丰度显著低于BMECs+PD98059组(P<0.05);对照组细胞比例在G1期显著高于BMECs+E2组(P<0.05),极显著低于BMECs+E2+PD98059组(P<0.01),S期细胞比例极显著高于BMECs+PD98059、BMECs+E2+PD98059组(P<0.01),G2期细胞比例极显著低于BMECs+PD98059、BMECs+E2+PD98059组(P<0.01);对照组CyclinD1 mRNA的表达丰度极显著高于BMECs+PD98059组(P<0.01);BMECs+E2+PD98059组的Bcl-2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BMECs+PD98059组(P<0.01),Caspase3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MECs+PD98059组(P<0.05)。结果表明,MAPK/ERK信号通路参与BMECs的增殖及细胞生长周期调节的过程,且雌激素可通过MAPK/ERK信号通路抑制BMECs的凋亡,MAPK/ER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由雌激素调控的细胞生长周期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60只21日龄SPF混合雏鸡随机分为病毒感染组(Ⅰ)和对照组(C).Ⅰ组雏鸡经眼、鼻途径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C组不做任何处理.两组雏鸡分别于病毒感染后的1、3、5、7、14、28 d,每组随机抽取5只,心脏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发现:21日龄SPF雏鸡感染IBDV后,其血清T-SOD和GSH-Px活性均于感染后5~7 d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雏鸡(P<0.05或P<0.01);而MDA和NO含量分别于感染后5~7 d和5d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果表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能够降低雏鸡血液抗氧化酶活性,促进自由基生成,从而影响雏鸡氧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雏鸡肠道形态和局部黏膜免疫的影响,阐明APS减轻肠炎雏鸡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构建LPS诱导肠炎模型试验中,选取15只14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低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模型组(DL)和高剂量脂多糖模型组(DH),每组5只。对照组灌喂生理盐水,DL和DH组分别灌喂1和2 mg/kg BW LPS,连续处理3 d,取小肠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肠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 mRNA表达量,筛选构建肠炎模型的最佳LPS剂量。在APS对肠黏膜损伤的保护试验中,将20只7日龄雏鸡分为4组:对照组(C)、脂多糖炎症组(L)、黄芪多糖组(A)和黄芪多糖抑制炎症组(A+L),每组5只。A和A+L组从7日龄到试验结束每天自由饮用APS溶液(1.0 g/L),C组在此期间自由饮水;L和A+L组雏鸡14日龄时灌喂筛选所得剂量的LPS,连续3 d。取各组雏鸡胸腺、脾脏、法氏囊和小肠组织,计算雏鸡免疫器官指数;采用HE染色法观察雏鸡小肠黏膜形态,糖原PAS染色法检测杯状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咬合蛋白-1(Occludin-1)、闭合蛋白-1(Claudin-1)和闭合小环蛋白-1(ZO-1) mRNA表达量。【结果】在构建LPS诱导肠炎模型试验中,DL、DH组雏鸡小肠组织均出现肠黏膜固有层充血、肠绒毛损伤等现象,且IL-1β和TNF-α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确定雏鸡灌喂1 mg/kg BW LPS建立肠炎模型。在APS对肠黏膜损伤的保护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L组雏鸡小肠绒毛破碎,固有层充血,免疫器官指数显著下降(P<0.05),小肠隐窝深度显著升高(P<0.05),绒腺比(V/C)显著下降(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1、Claudin-1和ZO-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L组相比,A+L组雏鸡免疫器官指数显著增加(P<0.05),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肠绒毛高度和绒腺比等指标显著升高(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空肠和回肠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A组雏鸡杯状细胞数量相比于其他组明显增多,空肠和回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雏鸡灌喂1 mg/kg BW LPS可成功建立肠炎模型,1.0 g/L APS可优化肠道组织形态,促进雏鸡局部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可以保护肠炎雏鸡小肠组织及肠黏膜免受损伤,最终达到预防雏鸡细菌性肠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他莫昔芬(Tamoxifen)在PK15细胞模型上对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感染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以PK15细胞为模型,采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他莫昔芬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利用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检测他莫昔芬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利用CytoFLEX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GFP后病毒增殖的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QXX后PRV gB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病毒滴度测定法检测他莫昔芬处理细胞感染PRV-QXX后对病毒的抑制情况。【结果】 他莫昔芬用药浓度在6 μmol/L时对细胞活力无影响;在6 μmol/L以下时,与空白组相比,他莫昔芬处理组对细胞周期与凋亡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处理组PRV-GFP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速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他莫昔芬处理后极显著抑制了PRV gB基因mRNA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不同给药浓度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都显著或极显著抑制了PRV gB蛋白的表达(P<0.05;P<0.01);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在PK15细胞中,同一时间点他莫昔芬处理组的PRV-QXX子代病毒的复制速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他莫昔芬能显著抑制PRV在PK15细胞中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SPF雏鸡感染REV后免疫器官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对 1日龄 SPF雏鸡人工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 REV) ,观察了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和脾脏 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雏鸡感染 REV后胸腺 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于7、2 1、4 2和 4 9日龄明显降低 ( P<0 .0 5) ,于感染后 1 4、2 8和 3 5日龄极显著减弱 ( P<0 .0 1 ) ;脾脏 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分别于感染后 1 4~ 2 8d和 3 5~ 4 9d较对照组雏鸡明显或极明显降低 ( P<0 .0 5,P<0 .0 1 )。法氏囊和脾脏 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分别在感染后 7~ 4 9d和 1 4~ 4 9d极显著减弱 ( P<0 .0 1 )。免疫器官胸腺重量和脾脏重量与体重比值及体重分别于感染后 7~ 4 9、7~ 3 5、7~ 4 9d明显降低 ( P<0 .0 5,P<0 .0 1 )。说明SPF雏鸡感染 REV后 ,免疫器官 (胸腺、法氏囊和脾脏 )淋巴细胞发生变性坏死、数量减少和功能降低 ,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发生明显降低或抑制  相似文献   

10.
以SPF雏鸡为研究对象,应用细胞培养、MTT及流式细胞检测技术,通过T淋巴细胞对刀豆蛋白A的增殖能力及其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型数量的检测,较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21日龄SPF雏鸡后,其免疫器官(胸腺、脾脏、法氏囊)T细胞增殖能力及其亚型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IBDV感染SPF雏鸡后,其胸腺和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于病毒感染后3~7 d显著降低,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于病毒感染初期明显低于对照雏鸡;法氏囊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在病毒感染初期迅速增加,而后持续低于对照雏鸡.表明SPF雏鸡感染IBDV后,其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而作为病毒侵袭的主要靶器官,法氏囊在病毒感染初期有大量T细胞浸润,该项研究为进一步阐明IBDV的免疫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诱导SPF鸡发病的免疫机制。选用140只1日龄SPF白来航鸡,随机分为4组,3组攻毒组通过滴鼻点眼途径分别接种鸡源IBV强毒株、鸡源IBV弱毒株和野鸡源IBV毒株3个毒株,对照组以同种方式接种等量灭菌的磷酸盐缓冲液。在感染后12 h、36 h、72 h、7 d和14 d,每组随机选取5只进行剖检,并分别采集法氏囊、肾脏和气管组织,剩余鸡用于观察临床症状、发病及死亡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攻毒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各组织中IBV的病毒载量、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部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不同来源IBV毒株之后仅鸡源IBV强毒株感染组SPF鸡出现抑郁、翅膀下垂、甩头等典型的临床症状,且在感染后5~10 d共有7只死亡,死亡率为20%。病理剖检发现,感染鸡源IBV强毒株的鸡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和有花斑样病变,而感染野鸡源IBV毒株、鸡源IBV弱毒株和对照组的鸡无明显的眼观病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鸡源IBV强毒株组的法氏囊、肾脏和气管3个组织中均检测到病毒。对照组和野鸡源IBV毒株组中均未检测到病毒,鸡源IBV弱毒株组只在部分组织中检测到病毒。在感染后72 h,鸡源IBV强毒株组与其他各组相比,TLR1、TLR2、TLR3、TLR5、TLR7和TLR15基因在法氏囊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IL-6和IFN-β参与更强烈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在感染后7 d,鸡源IBV弱毒株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肾脏中TLR2、TLR3、TLR15、TLR21、IL-6和IL-1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野鸡源IBV感染后36 h法氏囊组织中IFN-γ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3个IBV毒株中仅鸡源IBV强毒感染引起SPF鸡典型临床发病症状与可视组织病变,且可提高SPF鸡组织中免疫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量。本研究结果揭示,不同来源的IBV对SPF鸡的不同致病性与其感染诱导的免疫反应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发酵中药对蛋鸡生长性能、抗体水平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用1日龄科宝蛋鸡84只,预饲至13日龄,于14日龄进行正式试验,将雏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单笼饲养,每笼1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复方中药组(B组),发酵中药低剂量组(C组)、中剂量组(D组)、高剂量组(E组),发酵菌液组(F组),对照药物黄芪多糖组(G组)。试验期间记录每日给料量与剩料量,于试验第1(14日龄)、14(28日龄)、28(42日龄)天清晨空腹称重,计算各阶段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于试验第7、14、21、28天每组鸡翅下静脉采血,用于抗体效价的检测。试验结束后对A、B、D、F、G组鸡进行剖检,每组取5只鸡的盲肠内容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 试验第1~14天,D、E组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A、F、G组(P<0.01),D、E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或显著高于A、F组(P<0.01;P<0.05);F、G组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试验第15~28天,C、E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B、F组(P<0.05),B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E组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D、E、F、G组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A组(P<0.01)。试验第7天,各组鸡血清抗体效价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14天,E组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A、F、G组(P<0.05);试验第21和28天,E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D组Chao1和Observed species指数最高,但与其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D和G组盲肠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在属水平上,D组盲肠中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发酵中药可以提高鸡的生长性能和抗体水平,对肠道菌群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为dsRNA病毒,可造成雏鸡法氏囊损伤进而发生免疫抑制;MDA5是能够特异性识别dsRNA病毒的模式识别受体。为研究鸡MDA5(chMDA5)信号通路在IBDV致雏鸡法氏囊病理损伤中的作用,试验选取50只14日龄SPF雏鸡随机分为IBDV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5只,IBDV感染组雏鸡通过点眼、滴鼻感染IBDV JIC7株病毒液,0.6 mL·只-1,空白对照组雏鸡经相同途径给予相同剂量无菌PBS,感染IBDV后第1、4、7、21及35天采集雏鸡法氏囊。采用qRT-PCR方法检测法氏囊中IBDV载量,chMDA5及chMDA5信号通路衔接蛋白(chIPS-1)、转录因子(chIRF3和chNF-κB)、下游产物细胞因子(chIFN-βchTNF-αchIL-1βchIL-6) mRNA水平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hMDA5蛋白表达变化,传统病理学方法检查法氏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发现,雏鸡感染IBDV后,其法氏囊中chMDA5、chIPS-1、chIRF3、chNF-κBchIFN-βchTNF-αchIL-1βchIL-6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法氏囊组织发生形态损伤,上述变化趋势与IBDV载量变化基本一致。结果表明,雏鸡法氏囊chMDA5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可被IBDV激活,参与到IBDV感染雏鸡法氏囊损伤与抗损伤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檗碱对黄羽肉鸡器官指数、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1日龄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对照组(NC)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PC)饲喂基础饲粮+200 mg/kg土霉素钙+250 mg/kg那西肽;小檗碱组(BBR)饲喂基础饲粮+250 mg/kg小檗碱。在试验第21、42和63天,从每个重复中随机挑选1只接近平均体重的鸡,采集心脏、肝脏、脾脏和法氏囊分别称重,记录重量,计算其器官指数;刮取空肠黏膜,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提取空肠黏膜总RNA,合成cDNA,测定紧密连接蛋白与炎症因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 小檗碱对黄羽肉鸡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饲粮中添加小檗碱显著提高了63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降低了63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丙二醛(MDA)含量(P<0.05)。抗生素组21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小檗碱组(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小檗碱显著提高了63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跨膜蛋白-1(Claudin-1)的mRNA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了21、42与63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1(NOD1)的mRNA表达量(P<0.05);小檗碱组与抗生素组42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8(IL-8)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檗碱显著降低了63日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8的mRNA表达量(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250 mg/kg小檗碱可增强63日龄黄羽肉鸡肠道抗氧化能力,改善肠道屏障,降低肠道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实验研究了1日龄SPF雏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REV)后免疫器官匀浆涂片的免疫学变化。结果发现,雏鸡感染REV后其免疫器官法氏囊、胸腺、脾脏中淋巴细胞数、酯酶阳性(ANAE+)T细胞数以及颗粒型和弥散型ANAE+T淋巴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P<0.01)。表明1日龄SPF雏鸡感染REV后,其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呈现抑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由霍乱弧菌菌影(Vibrio cholerae ghosts,VCG)和纳米壳聚糖凝胶(Gel)组合制作的一种新型灭活衣原体疫苗复合佐剂是否可增强鹦鹉热衣原体原体(elementary body,EB)灭活抗原诱导动物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60只7日龄SPF鸡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为:EB+VCG+Gel组、EB+VCG 组、Gel组和EB组。通过滴鼻途径免疫鸡群,免疫2次,每次间隔14 d,免疫后检测鸡血清中IgG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指数、CD4/CD8T 细胞比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IL-10、IL-12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及攻毒后鸡喉头排菌量和肺脏的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与Gel和EB组相比,EB+VCG+Gel和EB+VCG组IgG 抗体水平、淋巴细胞增殖指数、IFN-γ含量和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此外,与Gel和EB组相比,攻毒后第12天,EB+VCG+Gel组喉头排菌量极显著降低(P<0.01),攻毒后第7天,肺脏损伤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 壳聚糖凝胶、VCG、灭活衣原体 EB 组合构成的新型滴鼻衣原体疫苗经鼻腔接种动物后可刺激动物机体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阻断鹦鹉热衣原体经呼吸道途径传播,防止鹦鹉热衣原体从动物向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对蛋鸡免疫反应的影响及重组禽β-防御素(avian β-defensins,AvBDs)的抗病毒作用。【方法】试验将70只7日龄SPF白来航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35只。攻毒组通过滴鼻点眼途径接种呼吸型IBV强毒(CK/CH/LSD/05I),对照组以相同途径接种等剂量灭菌PBS。定时观察临床症状14 d并记录,在攻毒后12 h、36 h、3 d、7 d和14 d 2组各随机选取5只鸡心脏采血处死,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并收集部分气管和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采集法氏囊、脾脏、肾脏和气管,提取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组织中IBV的病毒载量、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信号转导分子、AvBDs基因表达量变化。将重组AvBD11和AvBD12转染鸡胚肾细胞(chicken embryo kidney,CEK)并在病毒感染细胞后6、12、24、36和48 h收取细胞上清和细胞用于提取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载量。【结果】感染呼吸型IBV强毒后,鸡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剖检无明显病理变化。在感染14 d后,鸡血清抗体水平转阳且阳性率为10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病毒,攻毒组仅在感染14 d后的气管中检测到病毒且病毒载量低。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脾脏中TLR1、TLR5、AvBD9和AvBD12基因表达量在感染后7 d均显著升高(P<0.05),攻毒组法氏囊中TLR1、TLR2、TLR3、AvBD5和AvBD9基因表达量及气管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 c-Rel、AvBD5、AvBD9、AvBD11和AvBD13基因表达量在感染14 d后均显著升高(P<0.05)。体外抗病毒结果显示,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转染AvBD11的CEK细胞在感染24和48 h后病毒载量显著下调(P<0.05),细胞上清的病毒载量在感染48 h后显著下调(P<0.05);转染AvBD12的CEK细胞在感染12和24 h后病毒载量显著下调(P<0.05),细胞上清的病毒载量在感染12和48 h后显著下调(P<0.05),说明重组AvBD11和AvBD12在CEK细胞中具有抗IBV活性。【结论】呼吸型IBV强毒感染机体后增强了相关受体的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上调了AvBDs基因表达,加强了机体免疫反应。重组AvBD11和AvBD12具有抗病毒作用,为无抗饲料的配制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Studies of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induced lymphomagenesis in chicke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venty-three percent of chickens inoculated with the chick syncytial strain of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 (REV) at hatching developed lymphomas by 39 weeks of age. Neonatal treatment with cyclophosphamide or surgical bursectomy at 2, 4, 8, or 12 weeks of age significantly (P less than 0.01) reduced lymphoma development. In a further experiment, surgical bursectomy of REV-infected chickens followed by intravenous inoculation of the chickens with a single cell suspension of their own bursa cells at 2, 4, 9, or 13 weeks of age resulted in lymphoid tumors in chickens treated at 9 or 13 weeks but not in chickens treated at 2 or 4 weeks of age. Furthermore, this treatment did not shorten the incubation period for lymphoma development. These findings argue very strongly that transforming target cells are primarily in the bursa of Fabricius. The data also suggest that a minimum residency of 4 weeks in the bursa is required for infected bursa cells to become transformed. Therefore, lymphomagenesis induced by REV in chickens appears similar to that induced by the avian leukosis virus grou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