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黄鼬消化管组织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组织学观察,探讨野生黄鼬消化管的组织结构特点.将8只野生黄鼬经乙醚麻醉后处死,解剖取食管、胃、小肠、大肠,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组织结构.结果显示野生黄鼬食管的黏膜为复层扁平上皮,食管腺发达,肌层以骨骼肌为主.胃贲门部有发达的皱襞和贲门腺;胃底腺有大量的主细胞和壁细胞;胃大弯部的腺体以壁细胞为主,仅有少量主细胞;胃幽门部有发达的幽门腺和大量壁细胞.十二指肠黏膜层有小肠腺,内有潘氏细胞存在,黏膜下层含有十二指肠腺;空肠可见孤立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组织及集合淋巴小结.结肠无皱襞和肠绒毛,大肠腺排列紧密,其中杯状细胞特别多;直肠固有膜内有发达的大肠腺.所以野生黄鼬消化管的特点是胃各部胃腺发达,壁细胞特别多.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不同日龄鸡气管黏膜及其淋巴组织的形态结构,了解其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选择不同日龄的鸡胚和雏鸡,每个时期取3只鸡胚或雏鸡的气管组织制成冰冻切片,HE染色。结果:18和20日胚龄时,气管黏膜初步形成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出壳后至14日龄时,黏膜层厚度变化不大,黏膜仍较薄,柱状纤毛排列整齐,另外,此阶段气管黏膜固有层中存在较为明显的黏液腺;21日龄时,黏膜固有层中细胞分布较之前日龄明显密集;35日龄时,气管黏膜结构处于快速变化时期,部分黏膜固有层中细胞排列较之前日龄更加紧密,但同时旁边其他黏膜固有层组织结构仍然较为疏松,被大量的黏液腺泡所占据;56日龄时,气管黏膜厚度显著增加,其中出现较明显的淋巴聚集物;90日龄时,气管黏膜中的淋巴聚集物明显增多,而且出现生发中心。结果表明,蛋鸡气管黏膜组织结构呈现日龄相关性变化,但56日龄之前发育较慢,以非特异性免疫为主,而在56日龄后形成较为明显的气管黏膜淋巴组织,从而具有了执行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3.
绿海龟消化道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组织学切片方法,对绿海龟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除口腔和泄殖腔外,消化道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层组成.消化道各段的结构差异主要集中在黏膜层和肌层.其中食管黏膜存在特殊的高度角化倒齿结构,而非常见的皱襞,且食管黏膜层下有较发达的纵行骨骼肌.食道的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胃、小肠和大脑均为单层柱状上皮.除食管外,消化道各殷的肌层均由内环外纵的平滑肌组成,且环形肌均较纵行肌发达.肠道各段黏膜固有层中均有见弥散的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贝氏莫尼茨绦虫自然感染绵羊对小肠黏膜免疫组织的影响,分别从宏观、微观及亚微观水平对自然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成年绵羊(感染组)肠道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并与正常成年绵羊(正常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感染组肠道所见虫体平均长度为1.5m,头节主要吸附在空肠淋巴集结分布丰富的部位,一般寄生数量为1~2条.眼观,虫体寄生部位黏膜增厚,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黏液附着,其间可见点状出血.镜下,局部黏膜上皮脱落,而在完整的黏膜上皮处,其上皮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弥散淋巴组织以及肠腺杯状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头节寄生处部分肠腺坏死;黏膜下层淋巴小结、淋巴集结显著增生,部分增生凸入固有层形成新的圆顶区;固有层与黏膜下层以及黏膜肌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扫描电镜下,感染组肠黏膜上皮脱落;贝氏莫尼茨绦虫头节呈椭球状,有4个吸盘,无顶突,小沟,表面覆盖一层致密的微绒毛.研究结果表明,肠黏膜增厚,主要是局部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在寄生虫虫体表面覆盖的微绒毛的不断刺激下,机体抗感染自身组织增生所致.成年绵羊对抗贝氏莫尼茨绦虫的感染可能是通过黏膜免疫相关组织增生来加强局部免疫力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鸡新型肠相关性淋巴组织-食管扁桃体的组织结构特征。并研究其中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抗体生成细胞的定位分布。研究发现,食管扁桃体的粘膜形成数目和结构与食管一致的皱襞,粘膜固有层中分布大量的淋巴组织,并存在于前胃腺;在隐窝固有层中,抗体生成细胞以IgM^+和IgA^+细胞为主,并主要分布在生发中心中,而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也有大量分布,主要存在于生发中心周围的滤泡间区域;在皱襞固有层中,各种淋巴细胞都分布在上皮下固有层中,数量明显少于隐窝固有层中的相应阳性细胞,抗体生成细胞以IgA^+细胞为主,T淋巴细胞则以CD3和CD4为主。研究表明:食管扁桃体位置特殊,将接触到大量的外界未消化抗原,并且它具有参与粘膜免疫的组织基础和细胞基础,此研究结果对食物过敏、免疫耐受和肠道感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和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与数量变化的规律,采用组织化学法、图像分析法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牦牛皱胃组织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和肥大细胞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牦牛皱胃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构成.皱胃幽门腺区胃小凹深度最深、腺体最长、肌层最厚;3个腺区肌层厚度、腺体长度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幽门腺区与胃底腺区、贲门腺区之间胃小凹差异极显著(P<0.01),胃底腺区与贲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牦牛皱胃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和浆细胞数量,3个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大细胞数量以胃底腺区最多,幽门腺区最少,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贲门腺区与胃底腺区和幽门腺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的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电镜观察表明,胃小凹柱状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幽门腺区固有层中有大量的黏液细胞,黏液细胞呈高柱状或锥体状,核位于基底部,在细胞顶端常聚集有较多的电子密度较高的颗粒.胃底腺区和贲门腺区有大量的壁细胞和主细胞.牦牛皱胃的组织结构和其他反刍动物基本相似,但各层有其明显特点.牦牛皱胃各腺区固有层中均有大量弥散淋巴细胞和孤立淋巴小结,使牦牛皱胃具有比其他反刍动物更强的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海南鳽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2只雄性海南鳽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其消化管具一般的4层结构,但缺乏黏膜肌层。食管有粗大的皱襞,肌层发达,无食管腺。嗉囊不明显,肌胃退化,与腺胃构成一囊状的胃。小肠绒毛较长,有分支现象,未见中央乳糜管结构。肠腺的黏液细胞为圆形,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无十二指肠腺。肝、胰的结构与其他鸟类相似。海南鳽消化器官的特点可能与其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鲤鱼消化管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大体解剖和常规组织学方法,对14尾全长300-380mm鲤鱼的消化管的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鲤鱼的消化管不发达,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口咽腔的黏膜内含有较多的味蕾;食管黏膜上皮的形态依皱襞部位而异:皱襞顶端为复层扁平上皮,侧部及基部则由数层粘液细胞和少量上皮细胞构成;食管后紧接前肠,无胃;除直肠外的肠壁固有层中均有不发达的肠腺分布。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539-1542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HE染色方法观察刺猬食管的显微结构特征,经甲苯胺蓝染色法鉴定食管肥大细胞的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刺猬食管壁的黏膜有许多纵行皱褶,表面被覆复层上皮,浅层细胞角化,厚度为142.109 0μm。黏膜下层组织发达,含有丰富的食管腺和导管,厚度达327.390 6μm。肌层厚度为440.842 8μm,可分为内层环形肌和外层纵形肌。在固有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中均有肥大细胞分布,形态多样。结果表明:刺猬食管壁延展性较强,组织结构与其消化机能、食性特点具有一致性,大量的肥大细胞分布可为刺猬食管的黏膜提供一道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0.
秦岭细鳞鲑消化系统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大体解剖和常规组织学方法对秦岭细鳞鲑消化系统的组织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秦岭细鳞鲑的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和肠等4部分组成,除口咽腔外,管壁由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口咽腔宽大,上颌、犁骨及腭骨等处布有细齿,黏膜衬以复层扁平上皮,间有较多的黏液细胞和少量的杯状细胞及味蕾;食管粗而短,黏膜向管腔突出形成多个纵行皱襞,上皮由复层扁平上皮逐渐向单层柱状过渡,上皮细胞间可见到数量较多的粘液细胞和杯状细胞,食管腺不发达;胃体积较大,呈“U”形,包括贲门部、胃体和幽门部,胃体部小凹及胃底腺结构明显,肌层发达;胃与肠相接处有63-65个幽门盲囊,肠道粗短而略微盘曲,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未见明显的肠腺。以上结果显示,秦岭细鳞鲑消化道组织结构与其肉食性功能密切相关。肝小叶界限不清;双列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走行,肝细胞个体大、呈多边形,核呈圆形或卵圆形,1-2个。胰脏大部分环绕前肠边缘、呈细长条索状,另可见分散于幽门盲囊及胃周围的弥散部分;其外分泌部为管泡状腺,腺细胞呈锥体形,胰岛结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