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北方的天然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受气候、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草原虫害危害严重,因此,做好草原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对草原虫害监测预警进行了实践分析,主要包括常规调查、固定监测、农牧民测报员体系、"3S"技术应用和建立草原害虫监测预警体系等方面;对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绿僵菌、阿维菌素、印楝素、苦参碱、烟碱·苦参碱、牧鸡、牧鸭)生态治理及其施药方式等方面对防治进行了实践分析,并就当前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监测预警、强化基础设施、加大科研力度的建议;对防治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草原虫害防治工作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分析认为,草原虫害防治效益明显,应加强防治工作;在其防治对策中,政府重视是保障,监测预警是基础,加大投入是根本,专业防治是关键,强化培训是重点。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草原监测工作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智  杨季  刘帅  陶伟国 《草业科学》2010,27(11):166-170
草原监测是草原保护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长期观测,可以准确获取草原资源与生态等动态变化数据,为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草原生态恢复与保护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决策参考。简要论述了澳大利亚草原监测体系的发展和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认为澳大利亚草原监测工作具有稳定的投入机制、重视长期固定监测点建设,以及监测内容丰富等特点,值得我国草原监测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介绍了鄂尔多斯市草原生态现状及建设现状。从鄂尔多斯市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增加农牧业投入,实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退牧还草等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加强天然草场的合理利用,推广先进技术,建立草原有害生物预警监测体系等,提高农牧民使用和治理草原保护环境的科学意识,实现鄂尔多斯草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草原蝗虫在太仆寺旗发生严重,对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我旗从加强测报员队伍建设、完善常规调查、实施固定点监测、建立昆虫实验室和标本室等方面加强了草原蝗虫测报工作,在此基础上,提高了绿僵菌、印楝素、苦参碱、烟碱苦参碱和牧鸡等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度和覆盖度,并紧密结合草原保护和生态建设项目,加大草原蝗虫的综合治理力度。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措施在我旗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其他类似地区的草原蝗虫综合防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勒泰地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措施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勒泰地区是全国重大牧区之一,也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生态在阿勒泰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起重要的作用,针对草原生态面临的问题,提出保护和建设措施:加强草地生态置换保护体系建设、草地科学管理、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草地鼠虫害防治、草原生态的宣传等,同时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牧民增收,实现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而为全国草原生态的进一步保护和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草原监测是保护草原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草原实施生态监测和科学评估,可及时掌握草原资源消长与生态变化状况,有效获取草原建设与保护、草原利用强度等信息,以便科学安排农牧业生产规划,及时调整草原利用和经营方式,加强对草原的建设与保护以及草原生态修复等。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全国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约有占国土总面积41.7%的草原,草原生物灾害是影响草原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累。受多种因素影响,草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草原鼠虫害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全国性的问题。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为例,提出了目前在我国草原生物灾害(鼠、虫、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1)对综合治理认识不足,过分依赖化学方法;(2)长期缺乏对草原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系统研究;(3)基础设施建设不力;(4)监测预警体系落后;(5)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同时,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对策:(1)加强科普宣传、草地管理、生物防治综合治理草地鼠虫害;(2)加强对草原生物灾害防治技术的系统研究;(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尽快建立完善的、全国性的草地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4)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草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草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草原调查监测是草原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梳理我国及主要草牧业发达国家的草原调查监测发展历程,发现在监测内容上国内外主要经历了从生产指标到生态指标的逐步涵盖;调查监测的方法上国内外均以长期和短期相结合,以长期监测为主,短期监测为辅,随着技术发展,各国均根据草地类型、利用等特点,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调查监测体系。建议我国在草原监测上应科学布局固定监测点;完善草原长期监测网络体系;建立系统的天地空一体化草原监测技术体系;健全多功能草原监测的指标体系;加强草原监测人员和科技的投入,以推动我国草原监测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浅议对乌昌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措施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是乌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加强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草原改良、已垦草原的退耕还草、草原生态置换保障体系、草原濒危野生植物等保护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草地资源动态化监测是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草原生态建设、合理规划利用草原的基础。通过动态化监测,能掌握辖区范围内草地资源分布情况和生态现状,明确当地的草原类型、生产能力、植被组成及草原退化、沙漠化等因素,确保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健康有序开展。为更好地推动草原生态建设,该文探讨新疆巴里坤县草原生产现状,论述动态监测对草原生态平衡的作用,提出相应的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草地鼠害防治与研究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基于教学、科研、管理及生产管理的实践,分析了我国草地鼠害防治与研究的发展历史,将我国草地鼠害防治与研究史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自然生态调控阶段、基于预防医学的鼠害防治阶段、以化学药物为主的草地害鼠防治阶段、草地鼠害的综合防治(IPM)阶段及草地鼠害的精确性可持续控制阶段,并界定了各个阶段的标志性时间段,概述了每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对策和防控技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学术活动及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然草地有毒植物及其放牧家畜中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草地资源大国,天然草地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同时也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重要基地和牧民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但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天然草地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对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使得我国天然草地长期处于过度利用状态,造成草地退化,进一步引发有毒植物等生物灾害多发、频发,可食牧草种类和产量锐减,生物多样性失调及生态环境恶化。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的种类与分布,介绍了有毒植物给目前我国天然草地以及畜牧业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危害,针对疯草类有毒植物、乌头属有毒植物、橐吾属有毒植物、瑞香狼毒、醉马芨芨草、紫茎泽兰6种危害较为严重的有毒植物的毒理学与中毒病及其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对未来在有毒植物中毒的防控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为我国草原牧区放牧家畜有毒植物中毒病综合防控和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草地外来入侵植物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来入侵植物已对我国草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害和经济损失。了解草地外来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入侵现状,是加强草地入侵植物管控,开展有效防控措施的基础。本文基于文献报道和数据库资料,系统分析了我国草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起源、生活型、入侵途径和分布区域。结果表明,我国草地生境现有外来入侵植物183种,隶属41科123属。其中,菊科植物最多,有47种;禾本科和豆科分别有30种、21种。入侵植物来源于美洲的物种最多,共占总数的56.2%;其次是欧洲和亚洲,分别占比23.14%,13.22%。生活型以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意引进是最主要的引入途径。我国草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繁多且分布范围广,急需对其开展进一步的调查,全面监测追踪入侵种群动态,积极控制已产生严重危害的植物种类,实行预防在先、防治结合的原则。本文旨在为我国草地外来入侵植物防控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晓勇 《青海草业》2006,15(3):46-48,52
近四十年来,海晏县的草地鼠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成效,有效地遏制了草地鼠虫害泛滥和危害日趋加重的现象,为促进海晏县草地生态环境治理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并取得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从内蒙古兴安盟草原的实际出发,论述了草原生态现状,并从完善草原"双权一制"、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扩大人工种草比例、强化草业生态主体地位、加强草原治虫灭鼠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草地保护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草地开发与气候变化,它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目前中国采取的草地保护措施使草地局部退化有所改善,但并未遏制总体退化趋势。为此,需要完善草地保护技术以保障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结合我国草地实际问题,从广义和狭义草地保护出发,采用CiteSpace软件分析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2000–2019年草地保护技术相关文献,对比世界范围与中国同类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草地保护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草地保护方面的研究影响力虽排名世界第三,但引用频次较低。相比国外技术发展,我国在保护草地资源方面需要完善国家公园建设标准、推广栽培草地建植、增加智能刈割研发、加强生物饲料菌种筛选、改良传统围栏;在有害生物的防治方面需要降低技术成本,增大适用范围。草地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推动中国草地更好地发挥其牧业基地、生态屏障、文化传承和基因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旭东  杨春  孟志兴 《草业科学》2016,33(9):1901-1909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针对我国草原生态保护的主要工程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对草原生态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天然草地草产量有所增加,草原违法案件数量略有下降,但仍存在部分区域草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农牧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仍比较淡薄、草原鼠虫害仍比较严重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保护我国草原生态的对策和建议:整合现有工程项目,推进草原生态治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宣传力度,重视草原工程项目监管,加大草原监管查处等。  相似文献   

18.
王树青  徐义  杨坤 《草业科学》2021,38(8):1650-1656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资产与生产资源,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在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草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助力牧区精准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历年统计数据和查阅年鉴等方式获得相关资料,对两轮补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梳理,从补奖政策资金、草地生产力及载畜量、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政策实施前后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两轮补奖政策实施后,天祝县草原生态环境逐步恢复,草地生产力达到2 162.28 kg·hm–2,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45.4%;2)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理论载畜量增长了42.98万个羊单位,相比补奖政策实施前提高了54.3%;3)农牧民人均收入从补奖政策实施前的4 012元增加到8 265元。遵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为进一步加强草地生态恢复,建议:1)在平衡禁牧下农户收入水平和生态补偿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确定草原补奖补偿标准;2)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业;3)建立健全放牧禁牧制度,科学制定草原合理利用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