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猪丹毒为我国三大猪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诊断某猪场猪只发病情况,试验从送检病料中分离到一株分离菌,对分离菌株进行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判定分离菌株为猪丹毒杆菌,从而将此病例确诊为猪丹毒,为养殖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从宁夏中宁某猪场疑似为猪丹毒病例的关节液中,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试验和药敏试验。初步判定为猪丹毒杆菌致死。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呋喃妥因3种药物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3.
试验从宁夏中宁某猪场疑似为猪丹毒病例的关节液中,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试验和药敏试验。初步判定为猪丹毒杆菌致死。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呋喃妥因3种药物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4.
为确诊导致广西部分地区猪场发生生猪大量死亡的原因,采集病死猪心血、肝、脾等组织,经细菌分离、生理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16SrDNA序列分析、血清型鉴定等系统的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12株猪丹毒杆菌,确定猪场发病的病原为猪丹毒杆菌,血清型为1a型。所有的分离菌株具有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较强。按分离地区选择4株临床分离菌株与20世纪50至80年代分离的4株菌株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所有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呋喃类和双萜类药物仍保持高敏,是治疗猪丹毒的首选药物;但对四环素、林可霉素、诺氟沙星敏感性出现差异,4株临床分离菌株对上述3种药物的敏感性显著低于4株老菌株,表现为一定的耐药。多数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利福霉素家族药物表现为耐药。MIC测定结果显示青霉素仍然是治疗猪丹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关于猪丹毒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研究,以往的资料仅涉及猪源菌株,未见有鱼源和鸡源菌株的有关报道。我们以16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自鱼和鸡的17株猪丹毒杆菌进行了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23-430
比较新近分离到的4株猪丹毒丝菌与4株20世纪50—80年代猪丹毒丝菌参考菌株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部分生物学特性。观察菌株的生长形态特征,绘制生长曲线,测定生理生化特性、药物敏感特性、半数致死量(LD50)及疫苗免疫保护作用,同时用PCR方法扩增8株猪丹毒丝菌4个毒力因子的7个毒力基因片段,并以GXBY-1代表株进行毒力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8株菌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生长曲线和生理生化特性;LD50结果显示,新近分离到的4株菌LD50高于4株参考菌株,表明新近分离菌株毒力有所下降;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免疫GC42株活疫苗的昆明小鼠在注射不同年代的猪丹毒丝菌后仍能保持80%~100%存活;对8株菌进行3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8株菌对β-内酰胺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呋喃类和双萜类药物仍保持高敏,但对四环素、林可霉素、诺氟沙星敏感性出现差异,4株新近临床分离菌株对上述3种药物的敏感性显著低于4株老菌株,表现为耐药。多数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多肽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利福霉素家族药物表现为耐药。8株菌均能扩增出7个毒力基因,与参考菌株相比新近临床分离菌株毒力基因中仅CPS A、CPS C发生变异,而SpaA、Sialidase、CPS B、RspA、RspB为保守基因,同源性近100%。结果表明,不同年代猪丹毒丝菌具有较为一致的生物学特性,但其中菌株LD50、药物敏感特性、毒力基因遗传性出现了差异。  相似文献   

7.
《畜牧与兽医》2017,(8):98-101
为了从污染样本中分离猪丹毒丝菌,使用叠氮钠血琼脂作为其选择性培养基进行该病原分离培养,同时对比阳性菌株在哥伦比亚(Columbia)血琼脂上的生长特性来评估叠氮钠血琼脂的适用性。结果显示:271份样本中猪丹毒丝菌的分离率为61.62%,除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念珠菌外,其他细菌的生长得到了很好的抑制;通过与Columbia血琼脂的比较发现,菌株在叠氮钠血琼脂上生长具有菌落小、溶血环大的特性,易于辨认。研究表明,叠氮钠血琼脂适合猪丹毒丝菌生长,并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及特殊的培养特征,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江西省吉安市某规模化猪场急性死亡的母猪体内分离到1株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通过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培养特性观察及PCR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猪丹毒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青霉素、阿莫西林等高度敏感。综合该场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确诊该场母猪急性死亡原因是由急性猪丹毒杆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9.
急性死亡猪中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从江西省南昌市某规模化猪场送检的2份疑似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死亡猪组织中分离出2株可疑菌株,经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等实验室诊断,进一步以猪丹毒杆菌16S rRNA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鉴定,确定2株分离菌为猪丹毒杆菌.然后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并对该厂常用的消毒药进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表明,1×108 CFU的剂量可致死小白鼠;分离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高度敏感,对多数抗菌药耐药;该厂常用消毒药的抑菌作用已明显下降.本试验结果对临床防制猪丹毒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猪丹毒疑似病例肺脏中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小杆菌,编号为YN19071,对其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并研究其致病性、耐药性以及spaA基因遗传进化关系。16S rRNA基因序列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株YN19071与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模式菌株ATCC 19414~T同源性99.9%,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spaA基因进化分析显示,YN19071与10株猪丹毒杆菌中国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8.8%~99.5%,与疫苗株G4T10同源性为99.3%。与疫苗株G4T10相比较,云南分离株YN19071的spaA基因存在3个突变位点T609G、A635G和A671G,对应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3个突变位点I203M、E212G和E224G。本研究在首次对云南猪丹毒杆菌spaA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对云南猪丹毒杆菌的疫苗免疫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旨在克隆猪丹毒杆菌表面保护性抗原A(surface protein A,SpaA)的编码基因,并预测该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从而探讨猪丹毒杆菌SpaA蛋白在免疫保护中所起的作用.首先对猪丹毒杆菌SpaA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并进行同源性比较.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猪丹毒杆菌SpaA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猪丹毒杆菌SpaA基因全长1 881 bp,编码626个氨基酸,发育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的2株猪丹毒杆菌菌株与GenBank中其他菌株在进化树中关系较远,自成一个分支.二级结构的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主要以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延伸链为主,只有少数的β转角;推测该蛋白有14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区域、8个N-肉豆蔻酰化位点.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猪丹毒杆菌免疫机理、表位疫苗设计等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27-1732
为确定来自广东韶关某猪场猪只发病的病原,从送检材料中分离纯化细菌,共分离到3株细菌,根据3株菌的形态特征、生化试验、16SrRNA基因序列结果确定3株细菌均为猪丹毒丝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对22种常用抗生素表现出耐药。SpaA基因432bp高变区域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3个菌株的序列一致,但区分于GC42株;将该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获得39个高度同源的猪丹毒丝菌的SpaA基因序列;将所有43个序列采用MEGA5.05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发现5个氨基酸位点替换,根据这种多态性,可将所有菌株分为5个SpaA型,国内流行SpaAⅡ、Ⅲ、Ⅳ型,其中SpaAⅡ最流行,占分析的国内菌株的75%。  相似文献   

13.
从貌似健康猪的扁桃腺中分离到的6株猪丹毒杆菌血清型不同于国际标准的22个型,是一种新的猪丹毒血清型菌株。按照Kucsera(1973)命名法,定为23血清型。这6个菌株对小白鼠的毒力较强,1,000个菌可使小白鼠全部死亡;100个菌可使大部分小白鼠死亡;有的菌株甚至10个菌也可使小白鼠全部致死。以1,000万个菌接种3个月龄的健康猪,可使1/2的接种猪呈现局部红肿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上海市猪丹毒杆菌流行株的耐药状况,对上海市2011—2017年分离到的猪丹毒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对临床分离株与健康带毒株的MIC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而对林可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等原本敏感的药物,已产生较强耐药性;对临床分离株与健康带毒株的MIC结果比较分析发现,致病菌株和健康带毒株的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上海市猪丹毒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峻,除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较为敏感外,对其他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本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从某些发生猪丹毒病的猪体内分离到一种对青霉素有抗药性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经过常规细菌学检查,包括形态、染色、培养、小动物接种试验、小白鼠免疫保护试验、治疗试验、抗菌素抑菌试验以及菌型鉴定证明:该菌是A型猪丹毒杆菌。最近一些年来,在实践中发现许多病原菌不断出现对抗菌素的耐药菌株,一般认为,猪丹毒菌对青霉素敏感,不易产生抗药性,虽然有人在试管抑菌试验中发现过一株对青霉素有抗药性的猪丹毒菌株,但目前似尚未见到从自然发病猪体内  相似文献   

16.
猪丹毒杆菌的血清型目前已确认的有22个,还有一个亚型及N型。经猪丹毒菌苗免疫的动物对这些血清型菌株是否有保护力,这是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以猪丹毒弱毒菌株G4T10制成的菌苗免疫动物,以不同的血清型参考菌株攻击,测其保护率;并用未免疫动物测各菌株的致病性。现将试验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7,(7):83-87
从某猪场病死猪心血、肝、脾等组织分离到1株革兰阳性杆菌,经细菌形态、16S rRNA基因扩增,确定分离菌为猪丹毒杆菌。对分离菌进一步开展了药物敏感性试验、耐药基因的检测、细菌致病性试验及免疫保护性试验。结果发现:分离株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氟苯尼考高敏,但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林可霉素、诺氟沙星等耐药;分离株可扩增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 C2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但菌株中没有扩增到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细菌致病性试验表明该毒株对小鼠的LD50为1.77×10~5cfu/mL。小鼠免疫保护试验结果表明,疫苗G4T10免疫后28 d,以分离株攻毒,对照组全部死亡(5/5),免疫组小鼠攻毒后没有死亡,仅表现为体重减轻,表明现用猪丹毒疫苗能保护小鼠抵抗猪丹毒的致死性攻击。  相似文献   

18.
无菌操作采集某规模养猪场疑似感染猪丹毒杆菌的病死猪肺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从中分离出一株病原菌,经细菌分离培养、形体特性及生化鉴定,确定为猪丹毒杆菌。通过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高度敏感,为临床用药防治猪丹毒杆菌病提供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19.
为检测猪丹毒杆菌疫苗的安全性,试验分为猪丹毒疫苗原液组(A1、A2),猪丹毒疫苗分离组(B1、B2),猪场猪丹毒分离组(C1、C2),阳性参照组(D1、D2),阴性参照组E,共九组,每组菌液2个梯度,每个梯度菌液接种10只小鼠。同时疫苗还注射30~40日龄仔猪30头,观察小鼠、小猪生长、死亡、精神状况、剖检情况。结果显示,与疫苗相关的菌株A、B、C组感染小鼠后,小鼠体重、生长、精神状况、剖检情况与阴性参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束没有死亡,而阳性参照组小鼠在感染24小时后,出现松毛,扎堆、不食、皮肤发红、精神颓废、于72小时内全部死亡。疫苗注射小猪后,小猪精神状态、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本试验用猪丹毒杆菌疫苗批次对小鼠、小猪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正> 1976年秋,我省开始使用GC—42弱毒菌株生产的猪丹毒冻干苗,但发现不少猪于接种后8~86天仍死于猪丹毒,因此,对我省猪丹毒病原进行血清型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