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TLR4基因表达水平与沙门氏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鸡TLR4(toll like receptor 4)基因表达在调控鸡沙门氏菌感染中的作用,80只3日龄SPF鸡按随机分为2组,处理组经口注射鸡白痢沙门氏菌悬液108 CFU/mL 0.50 mL,对照组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每个处理组分别在感染后1、3、7和14 d随机取8只鸡处死,迅速取脾脏样品用于RNA提取。采用SYBR GreenⅠ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TLR4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个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TLR4基因高表达,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感染后3和7 d,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果表明,鸡沙门氏菌感染后,TLR4基因mRNA表达上调,TLR4基因在沙门氏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3):433-437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感染主要引起鸡的病毒性关节炎和免疫抑制等,造成养禽业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在本试验中,将ARV S1133毒株经足垫注射,接种7日龄SPF鸡,感染后1、3、5、7、14、21、28和35d采集鸡关节样品,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TLR3、TLR5、TLR7、TLR15和TLR21在关节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探讨ARV感染对鸡关节中上述TLRs 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RV可引起,尤其感染早期鸡只出现足垫肿胀的症状,并且关节中这些TLRs在感染后3d显著上调并达到峰值(P<0.05或P<0.01),随后表达量开始下调,在感染后14d表达量显著下调到最低值(P<0.05或P<0.01),然后直至试验结束,恢复至与对照组基本持平。以上结果提示TLR3、TLR5、TLR7、TLR15和TLR21可能参与了ARV感染对鸡关节的炎症过程,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禽呼肠孤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禽流感病毒感染对宿主全基因组甲基化的影响,本试验使用荧光甲基化敏感扩增片段多态性方法(fluorescent labeled 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F-MSAP)检测了SPF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气管上段、气管下段、胸腺、法氏囊9个不同组织,和感染A/Goose/Guangdong/1/96,H5N1,A/Duck/Anhui/1/2006(安徽),H5N1 2株禽流感病毒SPF鸡心脏和肺脏2种组织全基因组甲基化在CCGG位点的CC碱基对甲基化状态,并分别对比了2组感染试验组与SPF对照组全基因组甲基化差异.结果显示,SPF对照组的甲基化程度,9种组织的总甲基化比率均在53%左右,其中气管上段最低(50.00%),肝脏最高(57.33%).在心脏中,2个感染组样品内甲基化比率、外甲基化比率和总甲基化比率均高于SPF鸡对照组;而在肺脏中,广东株感染组各甲基化比率均低于对照组,安徽株感染组均高于对照组.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禽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H5N1对宿主(鸡)不同组织全基因组甲基化水平的影响,为后续家禽抗病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副鸡禽杆菌是巴氏杆菌科的一种短小革兰阴性菌,也是鸡传染性鼻炎的致病菌。为探讨副鸡禽杆菌感染后靶器官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用副鸡禽杆菌进行人工感染SPF试验鸡,分别在第3天和第6天采集鼻区组织,应用RT-qPCR方法检测了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AvβDs 4和AvβDs 10的相对表达量;收集鼻黏膜洗液,检测sIgA水平。结果显示,感染组试验鸡IL-1β、IL-6、IL-8、IFN-γ、IL-4、IL-10、TLR4、TLR5、TLR15、β-防御素4、10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鼻腔黏膜sIgA显著增高。提示前炎因子、趋化因子、Th1细胞因子、Th2细胞因子都参与了对副鸡禽杆菌感染的免疫调控,分泌的sIgA在抗副鸡禽杆菌感染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探索了副鸡禽杆菌感染后细胞因子及抗体变化,对探寻新的免疫或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拟研究不同致病性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诱导SPF鸡、SPF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中TLR-7和Mx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变化,为不同致病性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诱导IFN-Ⅰ产生差异的机制提供依据。150只6周龄SPF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接种PBS、105 EID50毒株SD/196和SD/818各0.2mL,分别于接种后的第1、3、5、7和10天每组剖杀8只,收集具有明显病变差异的组织;180枚10日龄SPF鸡胚分别尿囊腔接种PBS、104 EID50的SD/196毒株和SD/818毒株各0.1mL,分别于接种后的第4、8、16、24、32和48小时每组收集胚体10个;鸡胚成纤维细胞分别接种PBS、SD/196和SD/818毒株病毒液(1moi)进行37℃培养,于感染后的第4、8、16、24、32和48小时收集细胞;动态收集的病变组织、胚体和成纤维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TLR-7和Mx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肺、肾、十二指肠和法氏囊为主要病变差异组织,除鸡胚TLR-7的表达外,毒株SD/818大部分时间点诱导主要病变差异组织、鸡胚和成纤维细胞中TLR-7和Mx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毒株SD/196(P0.05)。结果表明不同致病性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明显诱导了SPF鸡主要病变差异组织、SPF鸡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中TLR-7和Mx基因mRNA的表达,且较高致病性毒株SD/818诱导表达量明显高于较低致病性毒株SD/196。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肠道菌群对SPF鸡的作用,试验采用广谱抗生素(ABX)鸡尾酒法构建肠道菌群削减SPF鸡模型(ABX鸡),并以SPF鸡为对照,应用微生物组测序技术分析鸡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鸡回肠和气管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同时评估肠道菌群对鸡体重和Ⅰ型干扰素(IFN-Ⅰ)表达的影响,并通过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肠道微生物组变化与SPF鸡转录组变化之间的功能相关性。结果表明:与SPF鸡相比,ABX鸡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度明显降低;从ABX鸡肠组织共获得15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9个基因上调表达,77个基因下调表达;从气管组织共获得77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76个基因上调表达,603个基因下调表达。气管组织共比对到3 152个GO功能条目,回肠组织共对比到1 202个GO功能条目。气管组织转录组显著富集的KEGG信号通路分别为补体和凝血级联、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回肠组织转录组显著富集的KEGG信号通路分别为Ⅰ型糖尿病、类固醇生物合成、移植物抗宿主病、同种异体排斥等。从广谱抗生素处理的第11天开始,ABX鸡和SPF鸡的体重差异显著(P&...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讨不同来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诱导SPF鸡发病的免疫机制。选用140只1日龄SPF白来航鸡,随机分为4组,3组攻毒组通过滴鼻点眼途径分别接种鸡源IBV强毒株、鸡源IBV弱毒株和野鸡源IBV毒株3个毒株,对照组以同种方式接种等量灭菌的磷酸盐缓冲液。在感染后12 h、36 h、72 h、7 d和14 d,每组随机选取5只进行剖检,并分别采集法氏囊、肾脏和气管组织,剩余鸡用于观察临床症状、发病及死亡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攻毒后不同时间点采集的各组织中IBV的病毒载量、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部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和干扰素(interferon,IFN))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不同来源IBV毒株之后仅鸡源IBV强毒株感染组SPF鸡出现抑郁、翅膀下垂、甩头等典型的临床症状,且在感染后5~10 d共有7只死亡,死亡率为20%。病理剖检发现,感染鸡源IBV强毒株的鸡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和有花斑样病变,而感染野鸡源IBV毒株、鸡源IBV弱毒株和对照组的鸡无明显的眼观病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鸡源IBV强毒株组的法氏囊、肾脏和气管3个组织中均检测到病毒。对照组和野鸡源IBV毒株组中均未检测到病毒,鸡源IBV弱毒株组只在部分组织中检测到病毒。在感染后72 h,鸡源IBV强毒株组与其他各组相比,TLR1、TLR2、TLR3、TLR5、TLR7和TLR15基因在法氏囊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IL-6和IFN-β参与更强烈的抗病毒免疫反应;在感染后7 d,鸡源IBV弱毒株组与其他各组相比,肾脏中TLR2、TLR3、TLR15、TLR21、IL-6和IL-18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野鸡源IBV感染后36 h法氏囊组织中IFN-γ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3个IBV毒株中仅鸡源IBV强毒感染引起SPF鸡典型临床发病症状与可视组织病变,且可提高SPF鸡组织中免疫相关因子的基因表达量。本研究结果揭示,不同来源的IBV对SPF鸡的不同致病性与其感染诱导的免疫反应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对鸡细胞模式识别受体(PRRs)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本实验分别采用IBDV弱毒感染DT40细胞和强毒感染SPF鸡,以荧光定量RT-PCR(q RT-PCR)检测感染细胞和法氏囊组织中PRRs(TLR2、TLR3、TLR4、TLR7、MDA5和LGP2)及天然免疫抗病毒基因(IPS-1、IRF3、PKR、OAS、Mx)的m RNA转录变化。在IBDV感染DT40细胞的2 h到24 h内,ch MDA5、ch TLR3、ch LGP2、IRF3、PKR、OAS、M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分别为324、22、61、29、16、225 000和18 700倍。当采用si RNA分别敲除DT40细胞中ch MDA5、ch TLR3和ch LGP2时,IPS-1、IRF3、PKR、OAS和Mx在IBDV感染后的2 h到24 h差异变化不显著。在IBDV感染SPF鸡法氏囊组织细胞中,ch MDA5和ch TLR3的表达显著降低,而ch LGP2表达无显著差异,IRF3、PKR、OAS和Mx的转录水平显著上升。TLR4和TLR7在IBD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试验中均未检测到,而IPS-1在IBDV的体外和体内感染试验中均变化不显著。本实验结果表明,ch MDA5、ch TLR3和ch LGP2在识别IBDV的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IBDV感染严重抑制了PRRS ch MDA5和ch TLR3的转录,并且提示其抑制作用在体内与体外可能存在不同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点眼将IBDV感染4周龄SPF鸡,采用相对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PF鸡腔上囊单核细胞(BBMC)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感染后不同阶段TLR3/4/15 mRNA表达动态变化,探讨IBDV感染对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感染后1 d BBMC中TLR3、15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感染后5 d TLR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感染后15 d TLR3/4/15的mRNA表达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PBMC中,感染后1 d TLR3、4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LR15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感染后5d和15 d,TLR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IBDV感染早期上调了腔上囊和外周血单核细胞的TLR3/4/15的mRNA表达水平,增强了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鸭源鸡杆菌(Gallibacterium anatis)在鸡体内的动态分布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对其的影响,将鸭源鸡杆菌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别或同时人工接种SPF蛋鸡,分别于接种后12、24、48、72、96 h对鸡进行剖检,无菌采集鸡的10种组织样品(上腭裂、气管、肺脏、心脏、脾脏、卵巢、肾脏、肝脏、十二指肠和输卵管),利用SYBR Green I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检测鸭源鸡杆菌组、混合感染组在不同时间点、不同器官中的鸭源鸡杆菌DNA含量.结果显示:鸭源鸡杆菌单独感染时,12 h时即可侵袭到气管、心脏、脾脏、卵巢和肾脏,24 h时便可感染肝脏、十二指肠和输卵管,48 h时可传播到肺脏,72 h时感染上腭裂.混合感染组结果表明,鸭源鸡杆菌12h到达卵巢,24 h时即可出现在所有器官.混合感染组各器官的总体qPCR检出率为37.1%,显著高于鸭源鸡杆菌组的25.3%.鸭源鸡杆菌组和混合感染组qPCR检测结果均显示,鸭源鸡杆菌DNA在气管中的检出率最高,在卵巢中达到最高含量.鸭源鸡杆菌能够造成试验鸡的全身感染,该菌主要对鸡的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有致病性,气管和卵巢是其主要的致病器官;2种病原同时接种加重了全身感染,IBV促进了鸭源鸡杆菌在鸡体内的传播,尤其促进了其在十二指肠中的增殖,增强了鸭源鸡杆菌对消化系统的致病性,导致鸡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2007年~2010年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进行分析,发现自2008年下半年来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性有增强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选择MDT在60.5~96.3 h之间的9株病毒,比较其对SPF鸡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对鸡胚致病性强的毒株,对SPF鸡的致病性也较强,能引起气管、肺、十二指肠、肾和脑等多器官的系统性感染,而且病毒在各组织器官的复制能力与致病性呈正相关.在感染SPF鸡后,所有毒株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排毒,而致病力较强毒株的感染组,排毒的比例更高,排毒时间也更长.这些数据表明,H9N2病毒在进化过程中,致病力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近出现了一些对鸡致病力增强的毒株,这提示我们必须重视对H9N2病毒进化和变异的监测,加强对H9N2病毒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对2013~2015年,从各省养鸡场分离的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鼻腔接种SPF鸡后,所有鸡均发生感染并排毒,感染鸡泄殖腔排毒量明显高于口腔,致病性强的毒株比致病性弱的毒株排毒时间要长,在接种后的3~5 d个别鸡表现出精神沉郁,缩头闭眼的情况,并且整体出现食欲下降,但并没有鸡死亡;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SPF鸡后,在鸡脏器中的分布各不相同,致病性强的毒株比致病性弱的毒株更具有较广的组织嗜性,在鸡体内各个组织器官复制能力更强。结果表明,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SPF鸡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基因表达水平与沙门氏菌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鸡TLR4(toll like receptor 4)基因表达在调控鸡沙门氏菌感染中的作用,80只3日龄SPF鸡按随机分为2组,处理组经口注射鸡白痢沙门氏菌悬液108 CFU/mL 0.50 mL,对照组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每个处理组分别在感染后1、3、7和14 d随机取8只鸡处死,迅速取脾脏样品用于RNA提取。采用SYBR GreenⅠ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TLR4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4个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TLR4基因高表达,差异显著(P<0.05);尤其在感染后3和7 d,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果表明,鸡沙门氏菌感染后,TLR4基因mRNA表达上调,TLR4基因在沙门氏菌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抗病毒颗粒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治疗效果,选取SPF鸡胚测定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标准株M41型的鸡胚半数感染量(EID_(50))以确定攻毒剂量。选取8日龄健康雏鸡360只,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用10~(4.27)EID_(50) IBV第3代鸡胚尿囊液滴鼻点眼感染雏鸡,0.2 mL/只,感染72 h。A、B、C组分别在饮水中按8 g/L水、4 g/L水、2 g/L水的剂量添加抗病毒颗粒;D组为阳性药物组,按25 g/kg饲料添加麻杏石甘散,连续给药5 d;E组为空白对照组;F组为病毒对照组。测定药物对各组雏鸡的临床疗效、平均增重、免疫器官指数、靶器官中IBV N基因的拷贝数、气管中IFN-β的表达量及其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与F组相比,在感染IBV第12天和第15天时,A组雏鸡的法氏囊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A、B组雏鸡气管、支气管、肺脏中IBV N基因的拷贝数均显著降低(P0.05),能显著上调气管中IFN-β的表达量(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抗病毒颗粒对IB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15年从广东野生鸟类样品中分离的1株H5N6亚型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代表毒株(A/Pallas's Sandgrouse/Guangdong/ZH283/2015),并开展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对SPF鸡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SPF鸡高度致死并引起组织器官感染,在肺脏、气管和法氏囊等9个脏器中均能检测到较高的病毒滴度,被检的9个脏器中的病毒滴度都达到7.83 log_(10)EID_(50)/g以上,肺的滴度较高,达10.08 log_(10)EID_(50)/g;感染组和同居组的SPF鸡均可经咽喉和泄殖腔排毒。  相似文献   

16.
鸭和鸡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宿主,感染具有鲜明的特点。通常情况下,禽流感病毒感染鸭毫无症状且感染具有持久性,而鸡感染后临床症状则很明显且为短暂性的。造成这些差异的部分原因是宿主对禽流感病毒的反应。从鸡和北京鸭的血液中分离出外周血单核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了H11N9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后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鸡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1β和IL-6表达水平很高,接近于哺乳动物,而鸭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1β和IL-6表达水平很低或没有变化。同样,鸭IFN-β的表达几乎未受影响,而鸡的表达量大大增加。鸡IFN-γ的表达量比鸭的表达量高,IFN-α的表达也是如此。在鸭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的表达量在早期就会提高,直到试验结束才回到基本水平;相反,在鸡外周血单核细胞中IL-2在很晚的时候才会微量产生。TLR-7和MHC I类分子的表达在这2个物种间保守。而鸭的MHC II类分子表达量下降,鸡的表达量不变。这些结果显示出在这2个物种间致炎细胞因子和干扰素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不同的表达模式。这些区别说明了为何感染的鸭子毫无症状且感染持久,而鸡感染则有很明显的临床症状且较为短暂。这些结果明显显示出这2种宿主对禽流感病毒反应的重要区别,这被认为在禽流感病毒的起源和流行株的保存方面是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8日龄SPF鸡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QX株发病,分别在攻毒后3,7,30 d剖杀并采集气管、肺、肾、脾、胸腺、法氏囊制作病理组织切片。攻毒7 d后,采集上述器官相同部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根据IBV-QX株N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了IBV-QX Real-time PCR标准曲线,并跟踪检测试验鸡的口腔、泄殖腔排毒情况。此外,观察并记录了2组鸡的临床症状、体质量差异等信息。结果显示,发病初期(3 d),气管、肺几乎无明显病理变化,其他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临床症状明显期(7 d),所涉及的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发病后期(30 d),气管纤毛有所恢复,肺、脾炎性反应有所减轻,但肾脏和法氏囊的病变依然严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上述器官均有可见抗原聚集。30 d时被感染鸡的口腔、泄殖腔仍可检出病毒核酸。试验鸡临床症状明显,体质量差异显著。本试验旨在探究具有组织嗜性的IBV-QX毒株对宿主的免疫器官和该病毒的主要靶器官的病理损伤以及被损伤器官的自我修复情况,抗原分布差异,排毒规律等,为后续研究宿主免疫器官发挥天然免疫的相关机理打下基础,也为研发新的疫苗、相关药物的临床药效评价、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SPF鸡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后白细胞介素2(IL-2)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SPF鸡感染REV后主要免疫器官的IL-2 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EV感染组鸡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IL-2基因的表达量在感染后7d、14d、21d、28 d、35 d、42 d和49 d均呈现升高,而且除21日龄、28日龄鸡的脾脏外,均为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表明REV感染后可以诱导鸡的机体表达IL-2.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肠炎沙门菌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济宁百日鸡盲肠TLR2、TLR4、NOD1和NALP3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试验选用2日龄肠炎沙门菌阴性济宁百日鸡为试验动物,接种肠炎沙门菌,应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接种后第1、3、7、14、21、28和35天试验组与对照组盲肠组织TLR2、TLR4、NOD1、NALP3 4个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肠炎沙门菌感染后第3、7、21、28和35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盲肠TLR2的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除感染后第3天TLR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外,其他各时间点TLR2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感染后第3、21、28天TLR4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分别为对照组的1.79、1.52、1.21倍(P0.05);感染后第7天,试验组NOD1和NALP3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0.37和0.61倍(P0.05);感染后第21天,试验组NALP3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为对照组的1.27倍(P0.05)。研究结果表明:TLRs和NLRs基因在肠炎沙门菌感染后被激活,且表现出协同调控作用,这种协同调控在感染后第7天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大蒜素对7日龄SPF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105只7日龄SPF鸡平均分为3组:A组为饲喂常规日粮的对照组,B、C组为日粮中分别添加150mg/kg和300mg/kg大蒜素的试验组.饲喂大蒜素后1~6周、8周对各组鸡只称重;饲喂后3~5周、9周对各组鸡只采血,测其血清中新城疫病毒(NDV)及H9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分析全血中免疫细胞含量;第5、6周时每组剖杀6只鸡,测定胸腺、法氏囊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B组鸡只体重从饲喂大蒜素后第4周起逐渐高于其它组,而C组的体重始终低于其他组;A、B、C各组免疫ND、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后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饲喂后3周,B、C组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总数于均高于A组,饲喂后5周,B组粒细胞含量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B组鸡只的法氏囊和胸腺指数分别在饲喂后5、6周时显著高于A、C组(P<0.05).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150mg/kg大蒜素具有促进SPF鸡生长性能、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而300mg/kg剂量大蒜素对SPF鸡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